探讨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1/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1期   作者:陈婷
[导读] 随着新时期课程改革的如火如荼推进,高中学生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系列表现引发教育界的深度思考
        陈婷
        江苏省溧阳市南渡高级中学 江苏 溧阳 213300
        摘要:随着新时期课程改革的如火如荼推进,高中学生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系列表现引发教育界的深度思考。客观来说,由于高考并不设置信息技术科目,所以普通高中不会将该门学科作为重点教学学科,课时设置相对较少,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不高。针对这一问题,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引入微课等新型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主观参与信息技术内容学习探究的能动性,为其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发展奠定基石。
关键词:微课;高中教学;信息技术;应用途径
引言:在新时期课程改革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改进已经成为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然举措,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微课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能否得到有效运用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成效,同时可以合理的解决课程设置不科学的问题,为现代人才计算机技能的培养奠定基础。
        一、微课教学模式简介
        技术的进步催生了微课教学模式,其起源于慕课,主要是通过对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合理应用来记录教师对于某个具体知识点的讲解。该教学模式侧重对核心概念和方法内容的讲解,由于课程时长普遍不超过10分钟,所以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而且,由于视频时间有限制,所以教育工作者在录制微课视频的过程中,往往会提前设置明确的教学目标,明确整体思路,其内容设置更加科学合理,便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在闲暇之余对其进行选择性观看。相较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微课视频教学还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身边有一台联网的电子设备,学生就可以合理规划自主学习时间,是碎片化学习理念在高中课堂中的一种体现,大幅度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资源获取渠道,推动了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推广,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中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价值。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一)学生信息素质存在差异
        尽管当前阶段以手机和电脑为代表的电子媒介已经比较普及,但是受到学生家庭环境、受教育程度以及兴趣认知的影响,其信息技能和信息素质存在较大的差别。所以,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学习起点不同的情况,这是一种十分正常的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的形象表现。而且,即使是对于从小就接触电脑的一部分学生来说,绝大多数学生几乎只了解对电脑的简易操作,比如说网页浏览以及游戏交流等,而对电脑软硬件非常熟悉的学生几乎屈指可数,这也就导致很大一部分对于计算机比较陌生的学生会将抵触心理迁移到信息技术课程中,整体信息素养不尽如人意。所以,在实际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也就容易出现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熟悉电脑的学生可以快速精准的完成教学任务,不熟悉电脑的学生则因无法完成任务而对其心生抵触,削弱信息技术教学的效用。
        (二)课堂教学缺乏创新
        从某种角度来说,信息技术教学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创新思维培养方面。但是,信息技术传统教学模式由来已久,教师更侧重对理论知识的讲解,为学生预留出的上机操作时间相对较短,导致学生无法在课堂上有效拓展创新思维,实践操作计算机技能,信息技术教学的实用性将会大幅度缩水。所以,教师务必要注意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增设实践教学环节,为教学工作注入创新灵魂,从而推动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
        三、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一)丰富学习资源
        互联网信息的爆炸式增长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越来越多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资源被教师所选择,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不再局限于教材和教辅资料。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完全可以将微课作为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氛围的有力工具,鼓励学生通过对微课视频的观看初步了解学习目标,确立大致的学习思路。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可以结合信息技术教学大纲以及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在互联网上筛选教学内容和教学案例,对其中的关键信息进行提取和整合,录制成微课视频,通过班级群聊将录制的微课视频分享给学生,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知识梳理。

比如说,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的模块设置将特定的教学内容分成6个小课题,并专门为每一个小课题录制微课视频,要求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对教材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产生思维联想,为学生营造相对最有融洽的学习氛围。
        (二)实现班级分层教学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由于学生计算机基础操作水平的差异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常面临众口难调的尴尬处境。但是,在微课教学模式的指导下,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内学生的计算机基础以及兴趣爱好等将其划分成不同的小组,实现分层教学,尽可能解决学生之间的步调不一致问题。比如说,教师可以根据难易程度对信息技术教学知识内容进行划分,并分别为学习能力较强、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录制不同等级的教学方案,鼓励学生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自主选择,保障最终学习任务的圆满完成。这样一来,计算机基础相对比较薄弱的学生可以从初级知识开始学习,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而计算机基础相对比较扎实的学生则可以挑战更高难度的学习内容,实现能力的提升。
        四、微课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优化微课视频教学设计
        对于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师来说,信息技术学科微课视频的设计是一项重点挑战,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引导学生学习更多具有实用性的知识和技能是微课设计的核心宗旨。所以,教师首先要肯定学生在信息技术理论教学以及上机操作中的主体地位,在上课之前对班级内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进行细致分析。比如说,倘若班级内学生对于WPS软件相对比较陌生,不能对其进行熟练使用。那么,教师可以先通过微课视频向学生介绍WPS的功能构成,在循序渐进的向学生介绍每个功能模块的具体用途,最后组织学生在实践练习中熟悉WPS的操作方法,将知识模块细化。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出于对信息技术实用性的考虑,一切为学生的发展和进步而服务。
        (二)提供微课辅助资料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逐渐发展普及,海量的信息技术学习资料为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冲击,令其眼花缭乱。在这一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对微课视频以及相应的辅助资料进行合理选择,确保为学生带来最优质的教学体验。具体来说,在制作微课视频的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以此为基准对微课内容、微课界面、文字解说、视频时间等进行精心设计。以PPT演示文稿的制作为例,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展示几个主题简明、界面美观的设计成品,先令学生从感官上对所要学习的内容形成大致的认识,再逻辑清晰地讲解PPT内容的操作及编辑过程,把握主题、字母、声音等要点问题,保证课件播放的流畅度,注重细节教学,尽可能不要使得学生在观看微课视频的过程中存在明显的知识漏洞。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微课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结构的调整立下了汗马功劳,其不仅可以将一些抽象的知识理论生动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同时更能满足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要,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学科核心素养的锻造至关重要。所以,广大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顺应学生的信息技术培养需求,推动微课教学和课程内容的有机融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文广.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应用设计的个案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06):147.
        [2]田小兰.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科教导刊(下旬),2020(02):156-157.
        [3]戴文静.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浅析[J].才智,2020(06):84.
        [4]顾平.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1):129.
个人简介:
江苏省溧阳市南渡镇春晖路200号,江苏省溧阳市南渡高级中学,213300,陈婷,江苏常州人,女,中学一级,1981.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