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建设探讨

发表时间:2020/11/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1期   作者:王宏
[导读]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范围扩展,英语课程之重要性在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和推广中逐渐显露锋芒。
        王宏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外语系  311231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范围扩展,英语课程之重要性在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和推广中逐渐显露锋芒。英语作为当今各国经济、贸易、文化往来的主要官方语言之一,已然成为人们紧密联系、顺畅沟通的钥匙。经济、贸易与文化的发展使得传统英语教育不再完全适应社会联系发展的需要,经济社会的发展更侧重需要与某个特别职业、学科相关性强的英语,使得学生在之后的社会实践和工作中能够有所可用,藉此背景,专门用途英语(ESP)课程应运而生,成为我国高校培养对外复合型人才的核心课程。相较于国外已经发展得十分成熟的课程内容,我国的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建设起步相对较晚但势头良好,现已有不少高校开设了针对硕士研究生的专门用途英语课程,且还有部分高校正在积极筹划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建设。对此,本文针对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建设进行多方面探讨,寻求ESP课程的建设方向和建设手段。
        关键词:高等院校;专门用途英语课程;课程建设;分段式教学
        引言
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的建设是在传统普通英语教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课堂为主要教学场所、以教材为主要教学载体、以师生为主要教学主体。我国的高校有本科与专科的区别,因此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建设在我国应尊重国情、遵循客观规律,与本土教育相融合,在以往课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恰恰有部分原因是因为在课程设计与课程试验教学过程中没有完全考虑到我国教育教学的现状[1]。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的建设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不断试错、改错、改革再创新完善的过程,本文中针对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建设的相关论点与论述一定程度上融入了笔者自身的经验,希望可以为感兴趣或致力于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建设的读者提供设计和建设的方向,以及可借鉴的思想与观点。
        一、专门用途英语相关理论概述
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缩写“ESP”)又称“特殊用途英语”,是与通用英语(EnglishforGeneralPurposes,缩写“EGP”)相对应存在的新概念,主要指与法律英语、旅游英语、经济英语和商务英语等一样和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领域相关的英语,专门用途英语课程从狭义上看是指为了满足学习者的某种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所开设的有专向性地英语课程。
专门用途英语按照定位目标或教学对象的不同可以划分为行业英语(EnglishforOccupationalPurposes,缩写“EOP”)和学术英语(EnglishforAcademicPurposes,缩写“EAP”)。行业英语的英语教学定位主要针对某一特定行业的行业性英语,如秘书英语、外贸英语、护士英语等;学术英语则是主要针对特定学术研究的学术性英语,通过对学生进学术性英语的教学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术阅读、学术写作、学术检索和学术讨论等方面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为学术研究和专业深造奠定坚实的英语能力。
专门用途英语通常具备以下两个显著特点:
第一,学习者(学习主体)为有特定目的地成年人。按照职业特性对其进行归类,可以将学习主体分为三种:一种是专门从事某一专业领域地人员,如医生、科学家、律师等,一种是在岗职业人或按照岗位职业要求接受培训的人,如从事法律、商业、航海等职业的各层级人员,还有一种是在校学习的英语专业、或非英语专业但所学专业与英语相关联,需要英语作为决定性辅助工具的大学生,即包含本科学位的大学生也包含专科在校生或职专在校生。
第二,将专门用途英语看作是一种手段或工具。学习者(学习主体)学习专门用途英语是本着有明确目的实施这一行为的,通过学习ESP课程培养学习者的专门英语能力以作进一步研究或专业学习。
        二、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建设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传统英语课程建设和教学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支撑着我国高校的英语教学工作,然而随着社会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大力迈进,这种传统意义上的通用英语教学已经不能十分充分的适用于当下,由此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建设就显得尤为适时和重要[2]。英语的未来发展势必是要与某一领域、专业或职业需要相结合的,只有打破通用的基础英语教学,完成向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建设的过渡和完善,才能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言而总之,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将是时代发展的英语教学模式主流。
        三、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建设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相较于国外的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建设和教学研究,我国的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建设和教学研究起步较晚,兴起的主要原因在于社会对具有优秀英语能力和专业知识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需求的增加。需求迫切时间有限且无情况完全相似、不具备可充分借鉴的历史渊源的情况下专门用途英语的课程建设和教学研究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与EPS英语课程建设的成果一起构成了我国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建设的现状[3]。现对现阶段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作如下分析。
(一)针对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建设的研究数量增多,研究成果显著
面对专门用途英语研究广阔的空白领域,我国英语教育相关的研究团体和研究人员数量较过去一度激增,同时关于转变英语教育教学理念、建议并切实有效开展针对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建设的文章数量也在不断攀升。除了研究数量增多,研究成果也较为显著:我国关于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建设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范围也开始更加多元化、深入化,既包括ESP最新研究及发展现状、ESP性质分析及含义,也包括论述专门用途英语与大学英语关系、教学方法以及课程设计、教材设计等诸多方面的内容。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推动我国的ESP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参考意义。


(二)对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建设重视程度较低,教学侧重结构有待重组
目前,我国针对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建设仍处于尝试和铺垫中,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的建设与设计落实到实际教学中需要继续花费时间去磨合和改革,想要将某一个或某一部分处于特殊环境下的建设与研究经验推广到大范围的普遍教学中去是不科学的,尤其是不能将个别经验强硬践行到教育教学观念还未完全转变、重视程度较低的高校中去,避免因此出现揠苗助长或因不能扎根实际而强行生搬硬套导致的形式主义[4]。虽然我国的专门用途英语研究成果显著,课程建设也在努力改革和搭建,但从宏观角度看,各高校对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建设的重视程度仍旧较低,教学结构过于侧重通用英语(EGP)教学和四六级英语考试(CET),对于ESP的教学研究投入不集中、学习缺乏关键的引导。
(三)专门用途英语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教材编撰有待完善
依据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相关要求,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属性为必修课,在课时安排和课程设计等方面都有着明确规定,如“…ESP课程学时不得少于100课时,课程内容应包含专业英语文献阅读、专业英语资料翻译、英文摘要写作等方面,大学期间英语学习应保持连贯不间断…”等。而现实情况是许多高校并没有严格遵循大纲要求,除了数量上不达标质量上也难以得到保证。
此外,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所使用的教材质量也并不十分优质。我国国内关于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教学自上世纪70年代末至今,仍没有一本规划教材能够满足当下所有普通高校的教学需求;而国内知名高校在选择教材时基本会考虑到自身的学术理论倾向,有的选择从国外引进原版书目,有的选择自己组建或联合组件科研编纂小组,缺乏平等、自由的学术氛围。不同院校的教材质量参差不齐,很容易导致普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失去正确方向,所以说我国国内的ESP教材编纂有待完善。
(四)教学模式沿用传统通用英语教学模式,缺乏有从业经验的ESP教师
我国国内关于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的教学基本沿用了传统通用英语教学模式,主要采用以“语法+翻译”为轴心的教学手段:由教师向学生单向教授专门用途英语的语法、句式结构、固定搭配、行业句式和翻译方法等知识,这种模式下的英语教学缺少具体的应用环境,学生在接受知识后不知道如何学以致用,专门用途英语便失去了其创建和设计的初衷。
另一方面,部分高校从事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教学的教师属于“学院派”,教授实用知识的教师反而不具备基础的从业经验,这使得该课程的设置始终过于理论化,对于能否在日后投身工作时发挥简炼有效的实用作用缺乏可预测性[5]。
        四、我国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建设方向与对策分析
(一)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建设方向探讨
1.专业化。对于专门用途英语而言,专业化既是其必然要求也是它未来发展的建设方向。通过建设专业化的专门用途英语课程,为学习者建立搭建外界的科学桥梁,帮助学习者窥探学术和知识的内在奥义,进一步推动行业发展。
2.实用化。所谓实用化,是指最终要在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本土化的前提下将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在建设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时重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其一要加强行业内专用术语、格式、情景对话等行业性英语的教学,其二要加强学生在学术检索、学术讨论、学术阅读和学术写作等方面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为学术研究和专业深造奠定坚实的英语能力。
(二)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建设对策分析
1.采用分段式教学,针对不同群体设计不同难度课程
采用分段式教学是为了更好的因材施教。首先,可以将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按照不同的学历水平、专业级别作不同难度的区分,如按照学历水平的不同可以将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分为职高、专科、本科、研究生等类别,或是按照专业级别的不同将其分为简单、普通、困难、一级、二级、三级等级别;其次,按照划分课程的所属类别和课程教学要求设计课程内容,搭建课程体系,并预设评估考核标准及要求,以此来逐层级推动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的不断升级。
2.突破教学思维局限,创新ESP教学模式
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和传统意义上的通用英语不同,如果一味沿用传统教学模式只会使得这门课程丧失其生命力和应有的作用,因此需要教学人员打破原有的教学思维,寻找合适的、科学的ESP教学模式。对于高学历或高级专业从业人员而言,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教学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模式或者是交际教学模式,此类教学模式的特点在于能够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参与性和实践性,在参与和实践的环节中将所知所学贯穿在一起以便深入理解学以致用;对于基础较差的学习者而言,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教学需要将基础英语和ESP融合在一起,先帮助学习者打牢英语基础做好向更高阶ESP英语学习的准备。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建设本着专业化和实用化的发展特点,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学习者的实际情况。
3.加快师资队伍的组建以及教材编撰的开发
首先,应加快师资队伍的多元化、多层次组建,积极引入有从事相关专业领域经验的英语教学人才,丰富教师队伍人员结构的同时也为学习者搭建一个更为真实的模拟化情景[5]。其次,还应加快开发编写教材,形成一套普适性强、体系完善、可面向全国的国家级规划教材,组织权威人员参与到教材的论证、编辑和出版中。
        五、结语
我国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建设工作任重而道远,在基础建设、人员配置、研究材料都有待改进的情况下更需要设置多个实验点,广泛收集数据信息并建立实验数据库,通过对比和分析改进课程内容、优化课程设计,尽量将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建设科学化、合理化、全面化。
参考文献
[1]王锐."微时代"高校专门用途英语微课程建设研究[J].中小学电教:教师版,2018,(6):76-77.
[2]谢娜.高校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建设的困境与出路[J].百色学院学报,2018,31(05):142-146.
[3]郑长明.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材料科学英语为例[J].高教学刊,2018,(14):118-120.
[4]李倩,洪丹."雨课堂"+慕课:智慧课堂的构建与创新——以专门用途英语课程为例[J].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9,40(2):10-16.
[5]李莹,尹萍,王艳华.论专门用途英语的智慧课堂建构[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11):76-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