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效性的对策和措施

发表时间:2020/11/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1期   作者:陈婷
[导读] 随着新学期课程改革的如火如荼推进,信息素养已经成为每一名工程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能力
        陈婷
        江苏省溧阳市南渡高级中学  江苏 溧阳 213300
        摘要:随着新学期课程改革的如火如荼推进,信息素养已经成为每一名工程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能力。在信息更新迭代速度日益加快的现代化社会,对信息技术的熟练掌握将会大幅度增加学生的核心竞争实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广大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立足于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升,积极应对并转化现有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系列问题,推动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综合发展。
关键词:高中教学;信息技术;实效性;对策措施
引言:在新时期课程改革背景下,广大高中教师必须理性看待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充分展开信息技术等基础课程的教学。客观来说,现阶段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还明显存在学生兴趣不浓厚、课时设置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了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将对当前阶段高中信息教学的基本情况进行简要介绍,并重点阐述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水平和效率的有关对策。
        一、当前阶段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情况
        (一)学生兴趣薄弱
        新世纪的青少年对于信息技术具有较强的接受力以及浓厚的兴趣,他们自小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就和信息技术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且绝大多数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就已经了解过计算机的基础操作知识,具有比较扎实的计算机操作基础。但同时也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更青睐于用计算机打游戏、看动漫,而对于一些理论性和操作性较强的知识则兴趣索然,课堂参与度不高,难以形成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而且,高中阶段信息技术教学状况不理想还表现在学生对于该门学科的认知错误,存在部分学生认为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实际上是一门并不重要的学科,只是令他们在课业压力下得到短暂的放松。所以,不排除会出现教师在前面讲课,学生利用计算机玩游戏、看小说的情况。
        (二)教材编排不合理
        随着信息技术更新迭代速度的逐渐加快,教材和学生成长需求相脱节已经成为一项较为严重的问题。所以,教师在为学生选择信息技术教材的过程中,必须要立足于社会的发展需要以及学生的成长需求,尽可能选择和计算机软件相配套的教材,避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呈现出大量的矛盾。除此以外,现阶段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教材的教学案例过于陈旧,学校计算机教室的教学软件版本过于滞后,也会导致学生的积极性大打折扣,甚至有的学生可能会觉得老师所讲的东西自己都懂,对信息技术存在轻视心理。
        (三)教学观念老旧
        信息技术课程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增设的一门课程,很大一部分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还没有将自己的教学观念彻底转变过来。事实上,经过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的知识技能积累,高中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探究能力,对于各科目的学习基本能形成清晰的认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已经掌握高效率的学习方法以及先进的学习理念。所以,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在保障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始终发挥自己的组织和引领作用,在适当的情况下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确保学生可以良好的掌握信息技术的学习方法。当前阶段,高中学校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对信息技术教学普遍存在错误的认知,而教师更是无法彻底摒除传统意义上填鸭式教学所带来的弊端,不仅教学观念保守,在课堂教学上只是单纯的为学生演示各种计算机基础操作的流程,同时教师更注重学生的文化课学习,会将信息技术课程的一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自习或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导致信息技术教学逐渐趋向边缘化。
        二、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一)更新教学方法
        在新时期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必须顺应新课改需要应对各项教学工作,为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实效性做准备。

首先,负责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高中教师应注意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清醒地认识到填鸭式、灌输式教学存在的弊端,从意识形态上充分肯定信息技术的重要性,针对每一阶段的课堂教学做好策划,从而更好的应对高考改革的新政策,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其次,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其应该自觉认识到计算机操作能力是新时期人才的必备技能,而他们在日常教学中所了解的信息技术知识可能是不全面的、是浅显的,而教师在课堂上所讲授的知识显然更加全面和专业。所以,学生应自觉做到自己配合教师展开各项教学活动,通过教师的专业指导来提升自身的知识漏洞,并在大量的练习中加以改正,提升自身计算机综合技能。
        (二)推动学科融合
        随着信息化技术在教育教学体系中的逐渐渗透,教师应注意在教学中推动信息技术和计划学会教育学的相对灵活,为各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营造信息环境。一般来说,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可能要通过言传口授或大量的板书才可以为学生演示教学过程,但在信息技术的指导下,教师只需要对多媒体课件进行精心设计,就可以将教学内容清晰的呈现在学生面前,更从容不迫的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而且,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多媒体课件涵盖大量的图像、声音、影视、动域内容,一次次的教学演示,对学生来说如同是一次次的视听盛宴,能够刺激学生投入全身心参与其中,调动学生的感官,进而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现代化教育体系中,信息技术课程已经和其他学科教学形成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注意与其他学科教师取得协同合作,共同向学生普及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计算机学习兴趣。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崛起催生了一系列的高质量辅助学习软件,信息技术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对这部分软件进行合理利用,将其作为优化解题策略、锻炼自身思维的有力工具,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断取得新的成果。总的来说,信息技术和其他学科教学的融合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而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必须以此为基准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创新改造教学手段,为学生的学科素养发展奠基。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就目前来说,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师资力量还存在严重的短板问题,当然这主要是由于当前阶段信息技术学科被边缘化所导致的。更有甚者,部分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人员不仅从事任教工作,同时还要负责机房管理、机器维修、校园网建设和管理等任务,工作量较大些,任务繁杂。所以,高中学校方面应该立足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集中精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信息技术教师培训资源,确保全体一线教师可以把握信息技术发展的潮流,从而促使教师通过对现有计算机及其资源的高效利用,间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避免在组织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出现计算机闲置和资源浪费的问题,影响学生的信息素养发展。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新时代青年必须接受的一门基础性课程。所以,广大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晋级所能改变该门学科的边缘化位置,在日常教学中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推动信息技术教学和其他学科教学的渗透融合,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的,潜移默化中为学生带来与众不同的学习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计算机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田小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人工智能教学[J].科教导刊(中旬刊),2020(08):147-148.
        [2]王翠娥. 高中信息技术生活化教学的策略探究[C].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20-221.
        [3]张东红.新课改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J].文学教育(下),2020(05):183.
        [4]雷金霞.试论提升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水平路径[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5):18.


个人简介:
江苏省溧阳市南渡镇春晖路200号,江苏省溧阳市南渡高级中学,213300,陈婷,江苏常州人,女,中学一级,1981.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