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活动情境创设

发表时间:2020/11/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1期   作者:张瑜
[导读] 在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有效采取情境教学的方式
        张瑜
        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第五实验小学
        摘要:在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有效采取情境教学的方式,不但可以充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使学生充分理解道德与法治的理论知识,有效实现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活动情境创设。
关键词:情境;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究
引言
        合适的情境创设与应用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情境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相较于传统的课堂来说,更能够从情感角度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对课堂产生更大的兴趣,更加积极主动地完成课堂活动。对于教师来说,我们要努力让学生在课堂能走入我们创设的情境,在情境中完成教学目标,对学生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1活动情境的具体类型
        1.1虚拟情境
        因为受限于各类条件,我们不能把学生日常生活里的各种场景统统搬到课堂。所以,老师应该按照教学内容,有效创建情境,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方便学生直观体验,获取最真实的感受。
        1.2现实情境
        学生的生活是多样化的,蕴藏了大量的课程资源。这些取自学生日常生活的资源是课程获得持续发展的基础。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在课堂上有效引入学生现实生活的情境,指引学生积极融入活动体验,进一步获得成长。
        1.3游戏情境
        游戏活动是小学生很感兴趣的一种形式,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以及自由的环境中收获知识。比如在《我是小学生》的课堂教学中设置这样一个活动情境:师生共同表演上学路上,学生表演过马路,老师饰演警察指挥交通,加上一些音乐。游戏活动结束后,师生共同评价参与活动的同学,纠正不正确的行为,让学生学会安全过马路[1]。
        1.4故事情境
        故事与低段学生的年龄特征相符,学生很青睐这个形式。当然这种故事涵盖儿歌、绘本故事以及音频故事等,都能有效设置情境。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对故事进行续编,指引学生和故事里面的人物、日常生活里面的小伙伴开展多边对话,在有效的对话中学会快速成长。
2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活动情境创设
        2.1做好虚拟情景创设
        为了使学生能够有更加真实的生活体验和感悟,教师可以构建一些虚拟情景。例如,在学习《小小采购员》时,教师可以组织虚拟买卖活动,让一些学生扮演售货员的角色,让其余的学生扮演采购员的角色。通过让学生利用道具进行自由表演,教师从旁指导和规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另外,教师还可以在虚拟活动中,增添其他的道德和法治元素,使学生能够全面提升其道德与法治素养。


        2.2通过情境导入,创造情感迁移
        对于小学生来说,课本和课堂往往不具备太大的吸引力,枯燥的教材和毫无趣味的教学更加难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产生情感交流。而对于道德与法治这一门课程来说,情感又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既是连接教师与学生的重要纽带,也是这门课程的最终意义。教师通过情境导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兴趣。让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课堂情感,创造情感迁移,能让整个教学过程事半功倍。例如,在学习《团团圆圆过中秋》这一堂课时,教师通过情境导入,表演中秋时的习俗和活动如吃月饼、赏月亮等,让学生猜自己所表演的是哪个节日,进入课堂教学。学生在观看老师表演以及猜节日的过程中,一方面能从课间休息的气氛中将注意力拉回课堂;另一方面通过这种趣味性十足的情境作为课堂导入,让学生在课堂伊始就产生一种积极正面的课堂情感,对后续的教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2]。
        2.3通过情境创设,引起情感共鸣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如何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来唤醒学生心中的情感,让学生通过课堂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是极其关键的一个环节。对于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而言,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地创设合适的情境,运用这些情境来触动学生心中的真情实感。而不仅仅是停留在简单的课堂与课文内容中,这样就能让他们从课堂中联想到实际生活,从假设中联想到实际,从他人的角度来反思自身。让这门学科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起到真切可行的作用,帮助他们更好更快地认同所处的社会,培养他们的公德心、责任心以及社会共情能力。例如,在学习《我们不乱扔》这堂课时,在课堂开始前对教室环境进行布置。故意将桌子摆放得乱七八糟,在黑板上乱涂乱画;在地上乱扔垃圾和纸片儿。在学生进入教室看到此情景后,询问学生是否希望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通过环境来创设情境,让他们自己感受杂乱环境给人带来的不便。然后师生一起动手整理,让教室恢复干净和整洁。对比这两种不同的环境,让他们更直观、更深刻的引起内心的情感共鸣,能够设身处地地体会到保持卫生的重要性。
        2.4创设游戏化情景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推进游戏化活动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学《上学路上》一课时,教师可以依据实际情况布置教室。首先播放一些适当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在班级内自由地行走;然后教师扮演交警的角色,对学生行走姿势和方法进行规范,从而帮助学生学会遵守交通秩序,提升学生实际生活能力。这种游戏化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也能够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2.5创设故事化情景
        基于小学生的个性特点,教师还应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重视创设故事化情景。众所周知,小学生对未知事物有着浓厚的好奇心。为了培养小学生的生活能力,教师必须抓住小学生这一心理特征。通过小故事的形式将一些生活常识灌输给小学生,让小学生认识和理解生活[3]。
结束语
        小学阶段是学生产生自我价值观最关键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因为欠缺丰富的社会经验,树立社会道德与选择个人价值的时候都需要老师主动指引。小学教师不但需要给学生讲解教材知识,而且要充分培养学生的法治以及道德观念,帮助学生创建正确的人生观,这是学生持续成长过程中很重要的思想保障,也是学生成为人才的前提。于是要重视小学的法治以及道德教育,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情境创设,不但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进一步提升学习水平,还能使学生充分认识道德与法治,进而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刘伟峰.巧用情境教学搭建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堂”[J].华夏教师,2020(3):57-58.
[2]吴芳.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活动情境创设初探[J].华夏教师,2018(6):56-57.
[3]姜宣东.解析情境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社会》中的应用[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8,1(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