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探究

发表时间:2020/11/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1期   作者:王文娜
[导读] 对于我们来说,学习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王文娜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锦秋街道湾头中心小学  256500
        摘要:对于我们来说,学习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但对于学习来说,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在小学教育中,我们要重视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习惯。针对小学生在小学教育过程中学习习惯的现状,结合科学课程的特点,对小学教育中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学生学习习惯;探究
        小学科学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语言和研究精神,积极地提高学生的科研意识和求知欲,增强对“科学”一词的理解,感受科学的魅力。小学科学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是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参与科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能力和创新意识,为今后的科学学习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它也是小学科学课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在这个时候把它学好也很重要。
一、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小学生的年龄决定了他的身心发展关键期限,这一时期是他们树立正确三观,学习有效知识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在思维和学习习惯上处于无知或空虚的状态,这对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探究意识的培养十分有利,因此在这个时期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十分必要的;
二、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
        学生的最佳可塑年龄在3-12岁之间,而最关键的塑造阶段就是小学阶段。这时,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特点,通过适当的手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理科课程中利用实验课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帮助学生纠正不良的学习行为,形成良好的学习作风。据不完全统计,小学生的整体学习习惯并不理想[1]。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理科班近四分之一的学生坐不住,五分之二的学生经常随意触摸实验设备。 虽然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听老师的操作要求,并按要求进行实验,但也有部分学生不愿意认真听,在学生主动发言时不能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最终导致实验记录的完整性和缺乏保证。 因此,不可能讨论重要的摘要数据和规律的发现。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虽然几乎所有的教师都认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必要的,但他们并不清楚他们需要养成什么样的习惯。 回到科学课堂,教师过分强调实验结果,而把实验结果作为教学任务的主要目标,使“重结果、轻过程”的风气在科学课堂上蔓延。
三、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策略
(一)学会运用证据,培养实证意识
        什么是证据? 什么是经验意识? 这些问题只有在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证据是什么?经验意识是什么?只有在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通过与探究活动的相互交融,才能逐渐体会和理解这些问题。为了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初期就能运用证据,我们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创造一种民主的表达和沟通气氛[2]。它要求教师允许学生有讨论和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可以深入思考,体验很多实验,利用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纳、比较、推理,得出自己的结论。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组织、认真操作、仔细观察、详细记录、整理数据、分析、协调证据和观点。


(二)学会相互交流,培养合作意识
        最新版本的《小学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做中学,做中思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具有极大帮助,通过合作来做,通过合作进行思考,能够帮助学生提出问题、获取知识、并形成新的知识架构。现阶段学生的合作意识较弱,因此应该使其学会相互交流。学生交流与合作的前提是分组,它的目的是研究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使学生学会与他人交流。由于下期勘探活动比较简单,两个人可以有效地合作,所以团队合作人数通常为两个人,一个人为主,另一个人为辅。以同一张桌子为单位,然后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可以使合作简单化。例如,在一年级教“手工测量”时,在探索桌子的高度时,我们需要用纸带代替桌子的高度来帮助我们测量。这项活动需要两个人分组完成。一个人把纸带的一端放在桌子的底部,另一个人将纸带拉直,并标记桌子的位置。然后,当纸带上有几次测量时,也需要两个人分组完成,一人多则负担重,一人少则无法完成。这时一个人一个接一个测量,另一个人用笔在纸上做胶带标记即可。这样,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相互配合,相互交换意见,在这种背景下,不但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会得到有效提高,同时他们的合作意识也会有所提升。
(三)学会注意倾听,养成思考习惯
        低年级的学生往往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沉浸在自己的小空间里,对别人回答的正误毫不在意,甚至会打断其他同学的发言。老师首先要强调学生,要学会听别人说话[3]。学生们都回答完了,问:“他说得对吗?你有不一样的主意吗?”以此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他们意识到倾听就是了解别人想法的最佳途径,把自己形成的想法综合在一起,然后表达出来。同时教师还要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所有学生都能展示自己最闪亮的一面,促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另外,对于学生倾听技巧的培养可从两个方面入手:①改进教学设计;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的良好习惯其重点在于教师的课程设计能够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程度。例如,在二年级上册《瓦楞纸》的讲课中,作者先把纸箱里的瓦楞纸剪下来,供学生观看,甚至可以让学生把它打开。并且鼓励学生,看谁发现最多。这时候,别人在回答,学生们会认真听,并及时举手答对补充;②及时评价学生。对于学生来说,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肢体动作都会对他们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倾注同样的关心和爱护,如对于积极发言的学生进行及时的鼓励和赞扬,对于想发言不敢发言的学生进行及时的引导,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耐心指导,以此为基础,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爱,以此来感化他们的内心,使他们更加愿意学习科学、发现科学、思考科学,使他们能够从根本上爱上科学,并能够潜移默化的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总结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提问习惯,引导学生观察、调查、分析、得出结论等,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科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让他们掌握基本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为现实中的科学问题答疑解惑,以达到为学生的学习、终身科学学习习惯的养成奠定良好基础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海洋.小学科学课程中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9,(10):211.
[2]杨亚波.刍议小学科学教育中的科学思维及其培养策略[J].中外交流,2018,(29):270-271.
[3]齐慧芳,刘胜利.信息技术支持下小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探究与应用[J].新课程·小学,2018,(4):1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