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发表时间:2020/11/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1期   作者:申云峰
[导读] 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申云峰
        山东省梁山县第五实验小学
        摘要: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信息技术学习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激发小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营造课堂自主学习氛围、因材施教等角度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微课,丰富教学方法,让小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微课教学;应用
引言
        微课在逐步成为主流教学方式,通过微课的应用,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教学资源,能够拓宽学习渠道,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学习。微课在信息技术课程上的使用不仅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还能够为有兴趣深入学习的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源,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1微课在小学信息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移动通信等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课程内容的融合对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一节课的时间为是40分钟,微课的教学时间比较短,一般都是5~10分钟左右,学习方式是学生自主学习,并进行分析和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而且微课制作的这些视频课件学生是随时随地可以学习的,避免了传统课堂教师讲解速度太快等问题学生没有听明白,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去学习。另外,农村地区学校的条件和设施与城市有一定的差距,农村的留守儿童比较多,孩子由自己的爷爷奶奶照顾,他们有些几乎没有读过书,也不识字,根本不会辅导孩子的家庭作业,孩子接触计算机的也比较少,他们的计算机知识和使用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差,对信息技术这门课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通过微课学习方式给学生讲解信息技术知识,学生可以拓宽学习渠道,随时随地地都可以获取他们想要的学习资源,知识的获取率大幅度提高,避免了教师教材是知识的权威来源,学生是知识的接收者。教师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学习教学方法改变;获取课程内容更加方便快捷;要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不断学习[1]。
2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微课是指教师将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呈现给学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微课自身就体现了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1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主要是提升学生对现代信息技术的了解和进行简单应用,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理论讲解和实际操作要并列进行,在课前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视频来播放本课程的学习意义和实际操作意义,并以此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全方位理解课程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在理论知识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向学生展示相关技术带来的可实现效果,让学生清楚自己通过学习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2.2利用微课设计趣味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具有激趣功能,有效的课堂导入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快速调整好学习状态,并且让学生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兴趣。在传统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通常略过导入环节,直接讲解信息技术知识。

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出现教学内容已讲完,但大半学生仍然未调整好状态的问题。为了改善这一局面,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给学生设计趣味课堂导入,利用有趣的视频、图片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以此激发学生的听课动机。例如:在讲解《进入动画新天地——认识Flash软件》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导入环节利用微视频给学生播放一段小学生普遍喜爱的动画片,如《熊出没》《哆啦A梦》等,以此吸引学生,让学生充分集中注意力。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再向学生抛出问题:“我们想不想创作属于自己的动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对接下来讲解的内容充满兴趣,为高效教学打好基础[2]。
        2.3利用微课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对信息素养普遍较低的小学生来说,信息技术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为了降低学生学习难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地运用微课进行教学。微视频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虽然时长较短,但是内容精辟,?对知识的讲解比较深入,有利于学生深度学习,可以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例如:在讲解《添加背景音乐与影片》这节课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文本内容以及教学重难点制作微视频,将大的知识点细化成若干个小知识点,再针对每个小知识点设计微视频,如“如何在Powerpoint里面插入声音文件”“如何在多媒体作品中插入相关的影片并对影片的大小进行调整”等,然后在课堂上给学生逐一播放这些微视频,让学生能够学得透彻,从而做到有效把握。
        2.4以微课分类别,落实因材施教
        因为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基础等存在个体差异,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量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我认为微课为教师提供了一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通过为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制作不同层次的微课视频,满足不同学生学习的需求。比如,当我在教授学生学习“制作表格”的相关知识点时,我利用微课来实行了分类教学的安排。首先,我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学生分成不同情况的三组:A组学生学习能力强,学习基础扎实;B组学生学习基础中等,学习能力一般;C组学生底子薄,学习能力较差。我根据学生的学情为三组学生分别制订了不同学习内容的微课,保证每组学生学习的难度适中,适应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3]。
结束语
        总之,微课是课程教学与信息化教学的重要产物,具有显著的教育优势。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微课优势,通过微课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设计趣味课堂导入、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课后复习,让学生在习得知识的同时其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均能得到提升,从而实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信息化和高效化,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聂凯.基于微课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01):83—85.
[2]吴娥.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7.
[3]吴斌.“微课”热效应后的冷思考:小学信息技术微课教学实践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7(9):161.
[4]皮爱红.基于微视频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以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为例[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8(08):69—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