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懿馨
华岳学校
也许作为教育人,特别是身处信息化蓬勃发展的时代,我们都曾畅想过也许有一天会开启“不一样”的教育方式,但是,让我们所有人始料未及的是,改变就在一瞬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了各行各业,同时也包括教育行业,线上学习(网课)成为了所有教育人不能规避的现实。在这次如火如荼的在线学习的浪潮中,我与我的孩子们、家长们都成为了逐浪人。同时内心也充满了担忧与忐忑,小学二年级的学生究竟能否适应新颖的学习模式,能够做到自立、自理、自我管理吗?这些疑问令我十分的忧虑。同时与学生相比,身为教师的我也第一次接触线上教学,无法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我的课如何上?我们能做到无障碍的沟通吗?学生的学业质量是否可以保障?种种问题萦绕在心中,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和验证,大概这就是面对线上教学这种未知的“恐惧”吧!
语文教学究竟怎么教?学生语文学习究竟怎么学?最开始我们解决的并不是这些问题,而是解决“设备”、“技术”等问题,用什么软件录课,用什么软件剪辑,直播如何操作,视频会议是怎么回事……这些问题的解决正是源于同伴间无私的倾囊相授,数次的试播测试、录制的一段段软件讲解视频,我们教师的学习共同体在备课前就已经开始形成,同时突破了学科的限制发挥了实际的效果。那什么样的语文教学方式能做到真实的交互,我们通过在集体备课中反复研讨,每一阶段通过线上学习问卷调研学生语文学习情况,并针对问题及时调整备课的方向与内容。首先让学生对观看的线上课程有兴趣,能够跟着老师投入到视频学习中,不需要大人监督就能做到全神贯注,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就要绞尽脑汁,在平时“苦练”基本功——朗读,毕竟录课更多的是用声音与学生进行联结;然后学生慢慢熟悉了视频课的模式,但是看不见老师的脸,学生难免会有些“视觉”疲劳,于是尝试根据环节设计加入了适当的动画与图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后来我们发现由于课型比较相似,所以在备课时除了加入“多感官”体验外,尝试让学生“进入”视频,通过学生讲解相对简单的问题,比如说汉字书写或语用练习,让观看的学生与视频中的学生见面,学生们都听得更加津津有味。其实当我们真正做这件事的时候,遇到了许多的困难,录课的杂音处理、视频大小的压缩、从一开始错一个字都要重新再录到后来的熟练掌握视频剪辑技术,可以说录课之路异常艰辛,但是,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我们去尝试教学的更多可能性,毕竟互联网创造的世界更加丰富,能够提供更多的教学方向,学生可以有不同的学习速度和学习内容,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每当收到学生认真看视频后的任务单反馈,我也总是在感慨:课没有白录,学生有所得就好。大概是我们的心一直放在孩子的身上,哪怕有一点点的进步,都会觉得莫大的欣慰,录课也更有干劲儿!
作为一名班主任,通过线上学习、线上活动,让我发现了更多孩子的闪光点,我与家长携手,一起助力学生的成长,班级中很多平时相对沉默的孩子在线上学习中找到了自信,无论是表达还是学业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班里的两个学生:陶同学和吕同学。
陶同学是一个非常“内向”的小男孩,为了防止孩子在线上学习过程中落后,我首先和家长进行了沟通,我们与孩子一起制定了学习计划,试着给孩子一个表现得机会,在同学会上进行分享,一场“完美”的分享让孩子多了很多的自信,我也通过微信、电话,不断地肯定孩子的表现,赞扬他的认真与努力,慢慢的孩子也与我敞开了心扉,从被动的接受“分享安排”到主动的承担“分享任务”,他的变化我看在心里,也从不吝啬我的赞美,他更加自信了,于是我觉得“时机到了”,接着利用线上同学会主持人报名的机会,给了孩子更“难”的挑战,孩子当天主持的游刃有余,镇定自若让我和班级里所有的同学都刮目相看。同时他在同学会中获得的自信也延续到了平时的学习中,这样的孩子不仅仅他一个,在不断磨砺的过程中,更多的孩子获得了机会,展示了自己与众不同的一面,人小才华大,小孩儿真不小。
如果说陶同学从活动中找到了自信激发了他的学习态度,那么我想吕同学同学则是通过改变学习的态度激发了他更多的可能性。上学期的其中考试他的成绩让我十分“上火”,答题慢、空题、书写不过关、生字不会写等等问题让我忧心又自责,我与家长反复的沟通孩子情况,家长也十分重视学生的学业,与我沟通后,我们也同样为孩子设计了量身定制的学习方案,在假期中妈妈就在孩子身边耐心的陪伴,运用科学的小游戏锻炼孩子的专注力、感统能力。我与家长达成一致,孩子取得一点小小的进步,就对学生鼓励,出现一点点问题,就细致地讲解,慢慢的孩子的基础知识更扎实了,字也写得更漂亮了,在答疑的优秀作业中总会看到他的身影,我也从来不吝啬表扬,孩子因为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孩子也更愿意学习了,也有了主动性。下一步我就尝试让孩子参加同学会分享,同学间的肯定对他的触动更大,同伴的一句“棒棒的”让他高兴了好久。他的成长还在继续,我也万分期待……
这两个孩子其实只是线上学习学生表现得一个小小的缩影,他们代表就是那些认真、努力的孩子,同时还有那些小小年级努力自律的榜样学生,他们尝试主持、尝试独立操作设设备、分享居家的学习与生活,线上学习生活,孩子们都是好样的。或许有人问,难道就没有一丁点的不好的吗?当然有,家长的“不作为”,学生的“懈怠”,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等等问题都在线上学习生活中凸显出来,而我也不断地尝试更多的方法,肯定与激励、一对一指导、家校勤沟通、与学生电话聊天,有的方法很有效,有的却也正在摸索,相信一定会找到更多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我是他们的同行者,见证着他们的成长。每次看到孩子们的表现,我都在感慨,这仅仅是二年级的孩子们,太了不起了,在“特殊”的学期,孩子们的成长迅速,给了我很多的惊喜。同时,与家长的有效沟通更是维持线上教学“新鲜”的有效良方,线上教学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细心,继续努力,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