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明艳
黑龙江省鹤岗市绥滨县第八中学
摘要:改革开放后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要求学生主体地位的提高,课堂互动必不可少。中小学政治课本更名为《道德与法治》后,初中政治课开始了新的历史征程。和原有的思想品德课不同,《道德与法治》是强调公民道德与法律知识的组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同学间的互动研究尤为重要。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互动教学模式
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一是要强调知识的内化,二是注重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中的具体外显行为。互动模式的运用,可以在创设情境中增加知识的记忆和积累,让学生在互动的角色扮演中知道正确的、合理的做法。
一、互动教学的涵义和模式类型
新时期教育改革纲要中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灵活的互动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意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体现自主探究、自主学习。 “互动”表现的不是单一一个人进行的活动,是两个人或者多人进行的活动,而“互动教学”体现在教学活动中师生间、生生之间、组与组同学之间、师与组之间、生与教学媒介之间、组与教学媒介之间、师与生与教学媒介之间、师与组与教学媒介之间等相互关系。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互动和其他科不同之处,它更倾向于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多参与到具体的社会活动中,所以在在教学过程中,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老师的主导下,利用教学媒介进行知识、观点、思维方式的摩擦碰撞,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课堂互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互动形式过于单一
新时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更讲求多元互动。现在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往往忽视互动教学的实质,单单认为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回答了就是互动了,所以在备课的时候准备了很多问题留着课堂上让学生回答,一问一答中形式过于单一枯燥,在学生学习兴趣上提不起来,知识点掌握上也不是太好。而且,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讲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师生答式的互动模式难以与具体实践环节相结合,教学效果不好。
(二)互动模式中认知互动较多,情感互动较少
情感交流的互动是现代教学活动中所缺失的,尤其是很多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只重视知识点的识记和理解,而忽视了知识要靠情感的交流才能更有效地理解和运用。现代学生学业繁重,学习压力较大,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在学校,情感需求需求也是较大的。若忽视、无视情感上的互动,只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果难以达到理想效果。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互动策略
(一)制定明确的教学互动目标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目标是重点,对整个课程起到导向作用。而互动目标明确后,才能促进互动环节的较好展开。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在明确教学内容后,找到教学目标,才能促进教学互动的展开。如我在讲授九上《道德与法治》课5.1“延续文化血脉”这一节时
我根据教学目标给学生课前几天留下任务,首先让学生自主融入到互动的学习任务里,之后学生和学生之间、组与组之间展开交流,并利用影视作品、图片等教学媒介进行展示,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各种文化遗产,展现祖国的语言文化所在,各种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让学生分享知识间相互交流碰撞,产生智慧的火花,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达到情感上的共鸣,体现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源远流长中华文化、传统美德的高度认同。
(二)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教师角色已转变为主导者、引领者。而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课堂互动的有效进行,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融洽中,对于初中阶段处于叛逆期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据我教书经验来看,初三年级的学生心理压力较大,性格激进者较多,尤其是单亲或者留守的学生缺少关爱,而在课堂中较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尊重学生、给予学生关爱尤其重要。适当给予学生以鼓励,让他们形成向上的内驱力,理解沟通中达到心灵上的共鸣。同时,营造良好的民主平等的班级氛围,不以学习成绩看人,多听取后进生的看问题观点,尊重个体差异,形成良好的教学互动。
(三)采用多元的教学手段
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进行的。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化的普及,教学互动可以运用多种教学媒介进行完成。同时,如上文所提及的多种互动模式,不仅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还可以在家庭、社会中去实践参与。比如,在讲到青少年是如何服务社会时,可以让学生参与其中,学法律知识时,可以进行模拟法庭的演练。而且,现在交互式白板的普及,可以更好的利用技术手段进行多元互动。师生与教学媒介之间的互动可以更好地促进互动的展开,从而促进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刘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与方法[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1
[2]李应东.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7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