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娅婷
湖南师范大学
综述:民族舞剧《金陵十三钗》,该剧根据享誉世界文坛的美籍华人作家严歌苓同名小说进行改编的,故事讲述了民族危难时发生在南京一个教堂的故事,表现了在人的尊严和生命遭受摧残时,一群社会底层受辱的女性舍生取义的人性光辉和凄美情操。舞剧《金陵十三钗》由著名导演门文元执导,讲述了在民族危难时,一群社会底层受辱的女性舍生取义的人性光辉和高尚情操。
201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这部纪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的舞剧来南京演出,营造出的历史厚重感让人忍不住地落泪。
该剧是根据美籍华人作家严歌苓同名小说改编,由名导演门文元执导的舞剧,不仅和电影一样讲述了在民族危难时发生在南京教堂的故事,重点在于表现了在人的尊严和生命遭受摧残时,一群社会底层受辱的女性舍生取义的人性光辉和高尚情操。而且将电影中没有表现出的玉墨等人“琴断花落”的遭遇,用舞蹈语言如泣如诉地表现,营造了多处观众无法越过的泪点。舞剧《金陵十三钗》在漫天的战争硝烟中拉开帷幕,由远及近渐渐浮现,借着灯光与音乐的交错配合下将我们重新拉回了那个“黑色”时代。人生来就有贵贱之分,女人尤其如此,如果一个国家的灾难都不能使这些女人庄重起来,她们也只能是比粪土还贱的命了。但正是这群可敬可佩的妓女们,用她们的生命洗涤了身上的“污垢”,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展现出了人性的光辉,那一刻她们像天使般纯洁,想圣母般高尚。
为保证这部舞剧的品质,全剧的舞美、服装都是央视春晚的班底,3D投影效果让观众沉醉在一个个美轮美奂的情景中。尤其是通过前后不同透明幕布之间的光影投射营造出的立体效果,更好地表达了“金钗们”的风姿绰约和南京城的古老沧桑,再以一曲江南小调《无锡景》贯穿全剧,基调凄美悲壮。
浓郁的江南情调、创新的舞蹈语汇和主演张亚姝、潘永超等人的精致表演,也成就了该剧的艺术特色和良好口碑。舞蹈演员们用婀娜多姿的舞蹈动作展现了秦淮妓女的妖娆之美,她们本是社会底层的边缘人,遭尽世俗玩弄,却不为世俗所认可;她们风情万种,却注定无法逃脱尘世的宣判与道德的仲裁;她们茫然游走于传统的正义与道德之外,凄然混身于流金泻玉而又穷山恶水的红尘之中,担负人人唾弃的娟妓之名,受一世情欲煎熬的孤独之苦。但在国难当头她们毫无畏惧,舞剧中演员们伴着激昂的乐曲舞动,曼妙舞姿下她们褪去了昔日的妩媚,那一双双眼睛在眉毛下面炯炯发光,好似荆棘丛中的一堆火,传达着内心对于尊严的向往和对祖国的热爱。
回顾这部剧,不难发现它的改编是成功的,剧情结构完整、人物形象突出、主题思想深刻、情感丰富饱满。电影中,“十三钗”在赴会日军庆典时戛然而止,而舞剧对“十三钗”的命运展开了正面描写,她们用她们柔弱之躯向日军拼命一搏,以钗(簪)为器同残暴的日本军官作了最后的抗争,凸显了中国人不畏强暴、慷慨赴死的英勇气概。舞剧的这种书写,极大的提升了作品的思想境界和精神品质,使全剧脱去“俗”气,让一群烟花女子蜕变为最具有民族气节的“中国人”。
舞剧版的《金陵十三钗》和电影版的不同,舞剧中神父角色会被淡化,中国士兵和女性的角色大大强化,带来震撼的视觉效果。利用了光影投射、影像合成等多种手段,让“扑面而来的”飞机呼啸声,炸弹爆炸引发的崩塌声犹如观众就置身其中,非常有真实感。我百度搜索了一下发现,无锡歌舞剧院为了保证这部剧的品质,全剧的舞美、服装都是央视春晚的班底,3D投影效果让观众沉醉在一个个美轮美奂的情景中。
尤其是通过前后不同透明幕布之间的光影投射营造出的立体效果,更好地表达了“金钗们”的风姿绰约和南京城的古老沧桑,再以一曲江南小调《无锡景》贯穿全剧,基调凄美悲壮。浓郁的江南情调、创新的舞蹈语汇和主演们的精致表演,也成就了该剧的艺术特色和良好口碑。
“告别生命见黎明,黎明的天边是清纯的白云。生命的云,永远给你希望和信心。”久久回荡在身边。第一幕《冻雨金陵》中,12个身着花卉旗袍浓墨重彩的女人身姿摇曳舞动,她们迷人而又妩媚,但在战火中却英勇救起血泊中的戴强。第二幕《烈焰雄魂》中,舞者用几组连贯的技巧来展现戴强与敌人血战到底的信念,他用舞蹈肢体美表达了人类内心最坚毅的气势。当神像墙上出现了用鲜血写下的中国人,当唱诗班少女站成一排拉起红绸,这是中国心,中国人民一颗心。第三幕《凄美金陵》中玉墨善良心灵感染着金钗们,面对日军发来的请帖,她们看着那白云般的少女,穿上了唱诗班的衣服,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凶险之路。第四幕《血肉长城》中淫荡野性的日本士兵残暴折磨着金钗们,最终男扮女装的 阿顾死于刺刀下,金钗们在机枪扫射中饮弹倒在血泊里。风儿呼啸,远处传来了书娟呼唤玉墨的喊声;桃花飘落,玉墨怀抱琵琶款款而来。品读舞剧,回顾历史,古人云“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那一年、那一天时刻铭记,爱国之情久久回荡心间。
舞剧情节较为紧凑,结构张弛有度,舞蹈肢体语言、本体语言充满了张力,令人震撼。在国仇家恨之中的时代背景下人物形象鲜明,性格刻画到位、有血有肉。舞剧,它不仅仅和电影一样讲述了在民族危难时期发生在南京教堂的故事,重点在于表现了在人的尊严和生命遭受到摧残时一群社会底层受辱的女性舍生取义的人性光辉和高尚情操。而且也将电影中没有表现出的玉墨等人“琴断花落”的遭遇,用舞蹈语言表现得如泣如诉,营造了多出观众无法越过的泪点。“在那个满目疮痍的城市,我闻到了硝烟与血腥混杂的空气,感受到了那股透过她们的眼睛直射于我内心的恐惧,听到了人们孱弱的呼吸。我看到了生,看到了死,看到了救赎,看到了重生。”无锡歌舞剧院原创民族舞剧《金陵十三钗》为我们演绎了战火硝烟中的一丝温情。
妓女们出场亮相被刻意夸张,欢快佻打是不祥的信号,因为这种不合时宜的生命力正适合为剧中提供悲剧感的消费。她们的美属于被当代想象的上世纪30年代:大红的唇色,精细修剪的眉形,画的挑起的眼角,蓬松又规整的卷发,斑斓的丝绸旗袍......神父眼中的她们,风情万种、艳光四射,有着独特的女性魅力;学生眼中的她们,就是一群害人的狐狸精、不知羞耻的争吵、不同意她们用自己的厕所,只因她们是一群不正派的女人。日本兵的突然“到访”,打破了短暂的宁静,他们强制要求学生去赴宴,大家心知肚明,这场“鸿门宴”无非就是鬼门关,就在这时,这群看破红尘的妓女们挺身而出,为了保全学生牺牲自己,去代替赴宴。秦淮河的女人们各有不幸的故事,救下这些女学生,她们做回真正的自己,虽败犹荣!
人人都道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商女熟知亡国恨,赎幼之身永贞真,
山崩地摧志犹在,兴我中华亡魂。
在这有限的舞台上,她们一首秦淮景,舞出女子无限的温柔婉美。在距离南京大屠杀八十余年的今天,一句“我愿意”,舞出了支撑中华不屈不挠的不朽精神!现在幸福生活的我们,随着时间的不断流逝,人也慢慢忘记了入骨的痛楚,而这次我又再一次的观看了这部舞剧,也让我时刻牢记那段岁月的悲痛呐喊,感知如今生活的来之不易。那一幕幕的场景看着让人揪心,又引人深思。
现在幸福生活的我们,回望历史的时候,对那些惨绝人寰的场景抱以哀伤,随着时间的不断流逝,人也慢慢忘记了入骨的痛楚。而这次的《金陵十三钗》让我们重新醒悟,时刻牢记那些年的悲鸣和呐喊,举手投足当思来之不易,而纪念、伤悼和不断的提醒的意义在于把过去变成今天和明天的内在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