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静行为活跃思维 --充分利用好教材正文以外的资源

发表时间:2020/11/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1期   作者:宋亲茸
[导读] 开学第一天,充满激情地走进教室,发现经过一个学期,孩子们长大了,自觉了,也更自律了。
        宋亲茸
        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仁厚里小学 陕西省 渭南市715100
        开学第一天,充满激情地走进教室,发现经过一个学期,孩子们长大了,自觉了,也更自律了。
        科学第一课是准备课,从“封面、目录、单元主题图、单元导语、科学家这样做”几个方面入手,安静行为活跃思维。
         一、封面
        封面插图是经过教材专家委员会精挑细选的,与教材内容相关又超越教材。用好封面插图,可以在开学伊始,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师:观察封面插图,你发现了什么?
        生1:飞机。
        生2:战斗机。
        师:你怎么知道是战斗机?依据是什么?
        生1:我看到了飞机上的炮弹。
        生2:这三架飞机与平时见到的客机构造上不同,根据构造我推测它们是战斗机。
        师:依据结构推测功能,有理有据。
        师:你还发现了什么?比如这几架战斗机是哪个国家设计制造的?
        生:中国、美国。
        师:说说你的依据。
        生1:我看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鲜红的国旗。
        师:你们还有其他发现吗?
        生1:我知道飞机利用的是反冲力。
        师:看来你研究过飞机的动力。哪你能根据封面图推断出四年级科学上册要学习的内容吗?
        生:飞机、力。
         二、目录
        拿到一本书,先看前言和目录,可以高屋建瓴。这一阅读方法,不仅适用于语文学科,同样可以应用于科学课堂教学。
        师:翻开目录,哪一单元研究力?
        生:第三单元《运动和力》。
        师:另外两个单元呢?
        生:《声音》和《呼吸与消化》。
         三、单元主题图和单元导语
        单元主题图以图片的形式,形象再现本单元涉及的主要内容。而且图片蕴含有大量的信息,不同的人,观察角度不同,发现自然也不同。
        单元导语则用简练的语言引出本单元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梳理探究的主题,引发学生的思考。


        师:观察《声音》单元主题图,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看到了声波;
        师:声波看不见摸不着,主题图形象直观再现动态声波。
        生:还有音响。
        师:你能将音响和声波之间建立起联系吗?
        生1:音响内的主要构造是扬声器,扬声器发出声音,声音有高有低。
        师:你的回答涉及到声音的产生、各种不同的声音。
        生2: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人就听到了声音。
        师:你的回答涉及到声音的传播。
        现在大家看看单元导语,我们的想法是不是和教材专家的想法高度契合?
         四、科学家这样做
        新教材目录前,都有《科学家这样做》。介绍科学家的做法和突出贡献,并配有相关图片,让学生在阅读与观察的过程中,像科学家那样,树立远大理想,运用科学方法,崇尚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养,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师:图片上的科学家是谁?他在想什么?
        生1:牛顿。他的书上有太阳系八大行星,牛顿正在思考万有引力对地球的作用。
        师:牛顿的神态呢?
        生:认真。
        师:不够。
        生:专注。
        师:用一个四字词语。
        生:全神贯注。
        师:比全神贯注更全神贯注?
        生:聚精会神、屏息凝视。
        师:屏息凝视,这个词好。我们就应该像科学家牛顿一样,一丝不苟---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屏息凝视。观察实验现象时,安静得屏住呼吸,害怕呼吸会影响到实验;认真地眼睛都不敢眨,害怕一眨眼错过精彩的一瞬。如此,我们就正一步步向着科学家靠近。
        师:牛顿表面平静,他的思维呢?
        生:很活跃。
        师:是的。行为安静,思维活跃。这是科学家的特质,也是我们的科学课堂及实验的要求。
        师:阅读文字,牛顿的还有哪些做法值得你学习借鉴?
        生:实验观察和数学推理相结合。
        生:牛顿的格言对我的影响很大……
        真情实意在交流碰撞中自然流露。不知不觉间,下课铃声已经响起,不论是孩子还是老师,都意犹未尽。此时此刻,孩子们是幸福的,他们的科学老师也同样幸福。这样的幸福源于和孩子们共同的经历之后而获得的成就感。
        感谢孩子,感谢小学科学教材编写专家,感谢教材正文富有价值的资源。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