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的时光 不一样的陪伴

发表时间:2020/11/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1期   作者:刘翔
[导读] 2020年1月,我国经历了自“非典”以来最为严重的“新冠肺炎”疫情
        刘翔
        大理白族自治州财贸学校 云南 大理 671000
        摘要:2020年1月,我国经历了自“非典”以来最为严重的“新冠肺炎”疫情,这对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影响,特别是学生的学习生活。在“疫情”防控相对稳定之后,各学校迎来了新学期复课,而由疫情所带来的诸多教育契机却值得教师、家长、学生深思。
         关键词:“疫情”;“集体主义教育”;“自学能力”;“爱国主义教育”;“家校合作”
        在过去进5个月的时间里,我们共同经历前所未有的“新冠肺炎疫情”,在“疫情”发展形势被有效控制之后,学生们迎来了期待已久的新学期开学。“新的学期,新的开始”,学生们的假期结束了,但由“疫情”带来的特殊时光却未结束,不一样的陪伴仍将继续。在学生和家长都松了一口气,学生终于可以入校学习的同时,因此次“疫情”而产生的诸多教育问题及教育契机却值得我们深思。
        首先是集体主义教育,我国的教育组织形式属于集体教育范畴,集体主义教育是中小学德育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同时也是社会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体行为会对集体的发展产生影响,并会产生质变量变的相互转换,其结果便是班风、校风、社会风气等的产生和变化而班风、校风、社会风气等质变因素又会反作用于学生个体,影响个体的学习和生活。以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为契机,是教师进行集体主意教育的绝佳切入点,在疾病面前人人平等,不因年龄、身份、财富等差别有所改变,正如此次“疫情”已成为关乎全国乃至全人类的公共卫生事件,无人能独善其身。由此带来的社会集体化管理形式相比学校集体主义教育中以班级为主体的教育方式,所涉及的面更为广泛,因为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健康利益“疫情”期间的社会化管理更具有强制性。其实集体与个体的关系一直都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只不过是在特殊期间被放大而已,因为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健康导致其影响更为直接快速。在集体教育中重点和难点是主人翁意识和奉献精神的培养,以“疫情”作为能让每个人发自内心的感受主人翁意识、奉献精神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与重要性。
        其次是规则教育,相对于平日宽容度较高的学校教育,疫情期间由政府制定全民执行的规则更具强制性和约束力,学生想要参与社会生活,就必须严格按照规则行事。学校学习生活所构建的小型社会生态系统,存在范围小,时间少,规则单一,监督死角等诸多问题。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在学习文化知识,限制规则仅局限于课堂纪律,而在课间课后则是学生放松休息的时间,此时缺少教师监管,同学之间的相互监督又碍于同学间的人际关系、影响范围等因素影响而不能发挥很好的作用,导致学生在此时段极易出现违反规则的行为。在当前的教育考核机制下,各科任老师及班主任都有各自的教学任务需要完成,精力多用于提高所属教学科目的成绩,因此用于学生课堂外规则教育的时间及精力非常有限。此次“疫情”给了我们一个非常好的规则教育契机,首先执行监督层面,疫情规则的监督范围很广,除专门人员监督之外,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监督也到达前所未有的强度,个体的违规很有可能会影响到群体的健康,因此疫情规则的执行具有极高的强制性。

疫情期间的规则执行方式在教师的教育引导下会迁移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规则执行和相互监督的认识并内化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之中。
        再次是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和爱国主义教育,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主要方面体现在漫长“疫情”假期“停课不停学”的过程中。其次是“新冠肺炎”对于人类而言属于一类新型疾病,人类对该疾病的了解和认知有限,其快速发展、传播的特点容易使人恐慌并出现心理上的过度反应情况。克服学生的恐慌心理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教师对“疫情”知识的讲解,和对学生的心理进行疏导。二是帮助学生通过自学而正确的认识“疫情”,“新冠肺炎”属于新鲜事物,其发展变化速度快,病情特点、症状表现、防控方法也随之处于不断变换的过程当中,想要及时有效的进行自我防控,保证自身健康,就必须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有效途径获取相关的正确知识,这便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并通过逻辑判断去除误区、谬论做到学以致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通过各类咨询报道及研究成果的公布,我们能够清晰的看到,自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生以来,无数共产党员前赴后继,冲锋在前,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我们还能看到为应对疫情,政府一声令下,整个国家立刻被调动起来,一夜之间,全国14亿人民就都呆在家中,这种调动力及执行力令世界各国惊叹不已。同时在医疗救助、医学科研等发面也向世界展现了一个强大的国家形象,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永不枯竭的精神动力,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抗击疫情第一线,众志成城,凝聚全民族力量,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共同精神支柱和强大精神动力。通过此次“疫情”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的有力彰显和诠释。
        最后是家校合作的反思,漫长的“疫情”假期给家长带来了诸多困扰,这些困扰主要源于长假期间学生的日常生活管理及教育学习问题。我想由于此次“疫情”推迟开学,所导致家长工作与子女教育之间的冲突情况比比皆是。这也为我们进一步思考家校关系提供了宝贵的机会,学校教育是在家庭教育基础上进行的,经过家庭有意或无意的教育和影响,学生在品质、习惯、兴趣、爱好等方面,已经能够表现出明显的个性特征,一旦进入校园以后,学校都要以特有的模式按照教育目标,去进行有计划的、统一的教育,当个性发展遇到集体教育是势必会产生相互摩擦的情况,这就需要学校、学生、家长三方相互磨合,而家长便是学校和学生之间的润滑剂,如果家长不配合、不支持学校工作,不仅会给学校教育带来困难,更会挫伤教师的施教积极性,学校教育的效果就很难得到巩固与发展。“疫情”假期间国家倡导“停课不停学”,家长在学校、教师的网络指导下,监督学生开展各类教育活动,以促进学生在“疫情”期间的全面发展,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在教育环境、组织形式、教法等方面都有较大区别。相信绝大多数家长在此过程中都会遇到学生执行力弱、注意力不集中等诸多问题。这就需要家长积极的和学校、教师进行沟通交流,采用合理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习,如提高直观性、合理划定“最近发展区”等,相对于教师,家长对学生的了解更加全面,在教育过程中更容易掌握学生的兴趣、经验、激励方法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合理安排教育内容、难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执行力并使其不断的获得“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
        特殊的时光并未过去,不一样的陪伴还将继续,随着各学校顺利开学复课,学生和家长的生活逐渐归于常态,然而特殊的压力也由家长转移到教师身上,因此我们要合理的利用由此事件带来的教育契机,加强家校联系,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从此次经历中获得人生成长所需的养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茁长成长。
         参考文献:
        [1]罗国杰集体主义思想研究[J].王易,朱小娟.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