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
黑龙江省大庆市直属机关第一小学校 黑龙江 大庆 163311
有这样一组镜头,某学校二年三班的同学们正在观看影片:一个小男孩带着父亲沿街乞讨,到深山给地主放牛。孩子们看到这画面眉头紧锁,牢牢记住了一个名字:王进喜。随后,班主任通过播放打井过程中王进喜人拉肩扛、端水打井、跳浆池等经典片段,让学生了解了“铁人”的由来……
这是一节生动感人的“两进”工程系列课,为传承和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大庆市委市政府立足为历史负责、为孩子负责,启动实施了“两进”工程,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期大庆人为目标,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教育正式纳入大庆国民教育体系。
为了全面落实“两进”工程,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我也在教学实践中融入了这方面的内容。当我在设计《新一代的石油工人》这节课时,我突然感觉到我对石油工人的了解还是太匮乏了。虽然都是土生土长的大庆人,父辈也都是石油工人,但要给学生讲解时只是介绍铁人的事迹,只单纯让学生描述石油工人的样子就进行绘画显然是不够的。我开始恶补有关大庆油田的发展历史,阅读了全套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教育教师指导用书》,从理论上丰满自己。
在和学生一起解读大庆的历史时,我出示“大庆铁人纪念馆”的图片,你们来过这里吗?画面定格在铁人的雕塑,你们都知道这位人物吧,谁还知道关于他的哪些故事?是啊,我们的老一辈们为我们生活的地方创造了许多奇迹,他们付出了无数的汗水,那么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新一代的石油工人是如何继承老一辈的革命传统,在工作中是怎么样的?出示当今大庆石油工人的工作图片欣赏,他们在干什么?穿着怎样的服装?他们有什么样的动作和表情,石油工人的工作环境是什么样子的?有磕头机、井架、井房。你能描绘一下磕头机吗?井架又有什么特点?磕头机上下摇摆,井架高大挺立。其实,它叫“抽油机”,你看它上下摆动的样子人们俗称为“磕头机”,很形象的名称。谁能到黑板上画一画它们的样子?学生非常有热情的画出磕头机和井架。
在引导学生回忆身边最为熟悉的环境时,我告诉学生美丽的家乡大庆在石油工人的建设下,变得更加繁荣昌盛以此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努力学习,长大后为建设家乡出一份力。
在讲授完《新一代的石油工人》一课后开始发纸让同学们大胆创作时,有一个叫陆双的女孩子却趴在了桌子上,我开始以为她哪里不舒服,我关切地问她“怎么了?”她低着头,眼睛湿润的告诉我“老师,我不会画。”是的,画人物题材一直都困惑着许多学生,尤其是低年级造型能力较弱的更是表达不清。我拍拍她的肩膀对她说:“没关系,其实老师也画不好。”她用一双疑惑的大眼睛望着我像是在说“老师也不会画,还怎么教我们呢?”我对她笑了笑,走向讲台,大声对班级里的同学说:“孩子们,今天我们画的石油工人既不是让你们去画铁人王进喜一样的英雄,也不用画新铁人李新民,咱们就画你们熟悉的人,爸爸妈妈好吗?”教师里一片哗然,孩子们开始七嘴八舌“那还叫画石油工人吗,改画爸爸妈妈好了!”听了大家的议论我继续追问:“在座的同学父母是石油工人的请举手?”很多同学把小手举了起来,我问“他们穿工作服工作时的情景你还记得吗?先画自己爸爸妈妈的形象再给他们加上工作服怎么样?”在一声声“哦”中大家都开始构思创作了,这时我走到陆双同学的面前,附下身轻声地问“你知道该如何画了吗?”她揉了揉眼睛,嘴角上扬着说:“我爸爸是采油一厂二矿的小队队长,有时候回家就穿着工作服,满身的油渍,妈妈都不让他进屋呢!”看着她带着甜甜的笑容挥动着画笔在画面上涂涂画画,我的心为之一震,是啊,孩子的情感是单纯的,英雄的形象对他们来说毕竟还很遥远,虽然他们知道许多感人的故事但不一定会表达,只有贴近生活的创作才是最稚拙可贵的。
受孩子们的感染,我也拿起画笔开始描绘我心目中的“铁人”,我还把创作感受与孩子们共同分享。如,可以表现他们劳作时的动作与场景,可以把脸上的汗水和身上的油渍做夸张处理,可以用水油分离法表现画面的丰富性等等。孩子们受到启发后兴趣高涨,不再像刚开始时的无措与紧张,胆子也大了起来,把石油工人的形象刻画得十分生动。
这节课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结束了,看到孩子们意犹未尽的面庞,我既感动又感慨,家乡娃们对石油工人有着特殊的情感,“两进”工程进一步推进了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