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材昌
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龙凤镇初级中学校 646400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模式,能够不断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能够通过相互交流促进思维的碰撞,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模式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提出相应的对策,才能发挥小组合作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价值。
关键词:小组合作;初中数学;教学实践
引言:
相较于其他教学模式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具有独特的优势,在数学教学中,因此,教师要不断发现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不断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小组合作模式的优势进行数学教学。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首先,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对数学公式、数学定理的推导与论证,能够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拥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同时,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通过相互讨论和验证,能够加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其次,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团结精神,学生通过相互合作解决数学问题完成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在小组活动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交流和讨论,营造出了和谐的学习氛围,也让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发挥出自己的长处,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信。
最后,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有效提高数学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借助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使学生针对每一个问题进行深入而细致的研究,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二、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首先,初中数学小组合作中存在着学生参与度不高的问题。一方面学生需要时间接受这种新的学习模式,同一小组之间的成员也需要相互熟悉,另一方面,教师分组的不合理也有可能导致学生的参与度不高。针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在解决问题时首先要确保分组的合理性,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小组成员,在学生自主选择的过程中确保小组先学习水平高和学习水平一般的学生交叉搭配。同时,教师要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之间加深相互了解,这样才能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同心协力解决数学问题。
其次,初中数学小组合作中存在分组偏差的问题。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式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如果教师对学生的学习不了解,则有可能导致分组不科学,从而影响了教学效率。
针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个性特征等等,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分组,才能确保分组的科学性、合理性,例如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分组,将性格内向和性格外向的学生搭配在一起组成小组,在这样的小组合作中,外向型的学生能够带领内向型的学生进行问题探讨,而内向型的学生更加细致,能够针对外向型学生探讨的问题进行补充,这样的方式能够使学生之间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三、小组合作学习优点
(一)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为学生设置有效的问题,学生为了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长处,同时针对问题进行深入沟通,这样的方式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另外,学生长期处在小组交流合作学习模式下,能够将这种交流的情境由课堂内延伸到生活中,使学生在生活中也能够加深交流,在小组成员或其他同学遇到问题时,其他同学能够及时给予帮助,这样的方式能够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
(二)提升教学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能够针对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这种教学模式转变了传统的数学课程教学方式,使教学活动更加适应学生的实际需要,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充分发挥了自身的长处和个性,解决学生问题的同时提高了教学效率。以初中数学“轴对称”相关知识为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探究什么是轴对称图形,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习,教师在分组时,将学习水平较高但动手能力弱的学生和动手能力较强但学习水平不高的学生分成小组。
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能够根据教师的引导,从教师给出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分析,而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够根据学习水平高的学生的指导进行验证,学生在相互配合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这样的方式使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和动手能力强的学生都发挥了自己的长处,有效提高了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也拥有了更为深刻的情感体验。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更能够提高数学教学效率。但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教师解决,因此,在初中数学中实施小组合作教学教师要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合作学习的价值,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李妹.基于小组合作模式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研究[J].新教育时代,2019(03):77.
[2]张美霞.浅析小组合作模式下初中数学教学实践[J].中学教育,2019(0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