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融合助推学科建设——以中国艺术学科体系背景下的高维艺术为例

发表时间:2020/11/1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1期   作者:罗兆麟
[导读] 摘要:科学与艺术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双翼,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和象征。艺术在科学的触动下,形成了自己的时空概念和时空界限,并通过人体自身的器官接收信息,再通过思维加工而产生审美标准。
        沈阳师范大学  辽宁沈阳  110034
        摘要:科学与艺术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双翼,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和象征。艺术在科学的触动下,形成了自己的时空概念和时空界限,并通过人体自身的器官接收信息,再通过思维加工而产生审美标准。因此,艺术一定是带有极强的审美主观性的。高维艺术的生成源于两个学科的交叉融合,即数学与艺术本体的交融。其中本体艺术是由绘画、雕塑等大美术类集群和声乐、器乐等大音乐类集群构成的;它们的数学描述是用所在子空间的独立变量的函数形式来表达的,由此构建出高维空间,感官艺术是与高维空间一一对应的。
        关键词:交叉融合;高维艺术;艺术学
        早在远古时期,艺术活动作为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就已经出现了,历史上的许多学者在这一领域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种关于艺术起源的学说,如劳动说、巫术说、表现说、游戏说、模仿说等。这些学说从不同视角揭示了人类艺术发生的某些条件和根据,对学习艺术和进行艺术教育有着重要的价值。
        中国现代意义上的艺术学,经过近30年的探索,已经基本确立自己的专有研究对象领域和理论框架体系,并且逐渐形成自身知识体系追求和学科建设追求的学术自觉。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理论体系、学科架构、思维模式及研究方法等方面,中国艺术学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西方的影响。有学者指出,中国艺术学体系是“以西方艺术学的知识体系为基础,再把中国传统文化和其他文化进行调和”。所以,我们在构建中国的艺术体系的同时,一定要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实际情况构建有自己特色的艺术体系,这对于今后我国艺术学科的发展、艺术学科体系的构建都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中国艺术学科体系背景下的高维艺术具有艺术交叉边缘学科特点,同时包含了文理兼容性质,为学科建设的探索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高维艺术不仅体现了不同的艺术学科之间的横向交叉发展,同时还有艺术学和数学、计算机等学科的纵向交叉发展,展现了将传统认知中相对个人化的感性意识与具有一定普遍性和规律性的理性意识相结合。
        高维艺术将大量科学元素植入艺术本体,可实现不同维度间的切换,由此促进传统艺术理论与实践的跃变和升华,为艺术学科的综合和交叉做出有益的探索。例如,高维艺术中的高维乐谱,是运用智能化信息处理技术创设并建立在高维空间载体上的新一代乐谱,涵盖二维谱、三维谱、七色谱等;低维艺术是以低维空间为载体对感官艺术的基本行为进行描述的,如传统的文字谱是零维的,简谱是一维的,五线谱是准二维的,这些传统乐谱可称之为低维乐谱。以高维乐谱中的二维谱为例,二维谱是由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作为基底,横轴的每个整数代表拍数,表示的是音的长短;纵轴上每个坐标点代表音高,根据乐曲所需的音区范围设定音域,表示的是音的高低;谱中暗格竖线为小节线,根据乐曲不同需要而变化;暗格横线为音级高度,精准定位音高,两者交织直观清晰体现音级位置及小节划分。横向虚线明确每组一级音,距离为八度关系。以上是二维谱的基本构成,再加入乐曲的调式、节拍和速度等标记,形成完整的二维谱。二维谱最终的展现形态可类比为绘画,以图表的形式解读音乐作品,将音乐作品的旋律转化为线条的形式,由旋律线条来绘制专属于不同音乐作品的二维谱。音乐和美术同属于艺术这个大的体系之中,同时又分属艺术中的不同门类。二维谱绘景这一展现形式同时能够更加直观简明地表现音乐作品中情绪发展变化的过程和趋势,有助于欣赏者在生成自己个性化的感性认知的同时,有效地感受感知创作者的意图,从而能够多角度地理解音乐作品,丰富了欣赏活动的内涵。
        二维谱绘景除了提供音高、节奏、音强、速度等音乐信息,音乐欣赏者通过自身的联觉反应,还能从中获得不同的想象与情感对应,保证了音乐欣赏和分析活动中的感性认知部分。

联觉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是各种感觉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心理现象,即对一种感官的刺激作用触发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联觉"现象。例如,色觉又兼有温度感觉,红、橙、黄色会使人感到温暖,所以这些颜色被称作暖色;蓝、青、绿色会使人感到寒冷,因此这些颜色被称作冷色。在潜能上,每一个人都能体验联觉的感受,联觉在二维谱绘景中起到一种媒介的作用,刺激人们的联觉。对二维谱绘景的阅读和理解也可以应用美术的思想和技巧,如运用规定的符号和色彩帮助分析作品的旋律、节奏、特征、曲式结构等。对二维谱绘景风格的研究也即对曲目特征进行研究,通过比较旋律线条和对绘景画面的整体把握,可以简明有效地把握音乐作品的旋律高低点、节奏处理风格、音程关系等特点。除此之外,二维谱在引发听觉的同时还能引导视觉等联觉反应,体现出音乐与美术的紧密联系。高维乐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美术与音乐两个不同的艺术学科的沟通学习,体现艺术之间的连通性,丰富艺术创作和艺术教学等。由此,达到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相互促进的效果,从而对音乐有更深层次的审美体验。
        以高维乐谱为代表的高维艺术新理论的确立,还可以延伸出诸如新概念乐器研究设计等与设计学相关的新的学科领域。在大数据时代,以高维乐谱为桥梁,能够借力于丰富的数据材料,利用计算机及网络工具来完成艺术的创新和创作,如使用3D max & CorelDRAW等计算机软件来设计乐器,体现的正是艺术的发展创新对科技的高效利用。在一定程度上,运用科学技术能在保证精准度和科学性的前提下,提高艺术的生产力。因此,艺术设计学作为融技术与艺术为一体的应用学科,不是简单的“艺术与技术”的相加,也不是“艺术与技术”的相乘,而是艺术与科学的融合。
        在当今社会经济、政治背景下,当前文化领域明显具有蓬勃发展的趋势,当下的社会现实也在不断赋予该学科实践性和应用性的社会价值。新的艺术创作形式、艺术表达方式以及各新兴艺术业态都在不断涌现。为了更好地推动艺术在实践应用的创新和发展,要求的是在加强各门类艺术历史积淀基础之上的艺术学理论创新研究,不断推动艺术学理论走向深入。因此,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学理论学科体系,开展当代社会背景下有关艺术学创新的相关问题研究,有着尤其突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参考文献:
        [1]张辉,王力春,张瑞.2018.高维艺术特质与艺术学科建设.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2(2):17-21.
        [2]王文章.2011.中国艺术学的当代建构.艺术百家,4:9-15+26.
        [3]罗兆麟,王利.《以三原色为基底的笛卡尔色彩空间中的美术设计新规则》[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5.5
        [4]张辉,石卉,罗兆麟,程丛电.2017.低维乐谱到高维乐谱的跃变.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34(4):94-97.
        [5]张辉,程丛电,张鹏.2017.以8D空间为载体的感官艺术行为的数学描述.艺术教育,23:217-221.
        [6]罗兆麟,铁梅,张辉.2016.3D max & CorelDRAW在乐器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乐器,2:33-35.
        [7]张辉,王力春,张瑞.2018.高维艺术特质与艺术学科建设.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2(2):17-21.
        作者简介:罗兆麟(1984~),女,辽宁沈阳人,硕士研究生,汉族,讲师,从事艺术设计研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