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乡村治理创新 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发表时间:2020/11/1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1期   作者:阿依努尔•图尔荪
[导读] 摘要:乡村治理是实施乡村振兴的根基。新时代、新形势、要求我们充分认识乡村治理的重大意义,树立新的治理理念,完善和创新治理方式,提高乡村治理能力。
        中共疏勒县委员会党校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  844200
        摘要:乡村治理是实施乡村振兴的根基。新时代、新形势、要求我们充分认识乡村治理的重大意义,树立新的治理理念,完善和创新治理方式,提高乡村治理能力。我们要对乡村治理的目标、要求、任务、面临的趋势要有一个全面的、客观的认识。目前在乡村治理中存在治理方式单一,德治法治薄弱,乡村干部治理能力不强,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不力,社会组织发挥作用乏力等问题。乡村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经济发展、政治、文化、社会事业、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因此,必须在创新治理方式、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组织动员群众积极参加乡村治理、改进公共服务、强化法治德治措施等方面来推动乡村治理工作,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关键词:乡村治理;乡村振兴;治理方式;创新
        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振兴的根基,乡村振兴离不开良好的社会环境,而乡村治理的目的在于创造安定、有序、和谐、美好的社会环境。乡村振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没有有效的乡村治理,乡村的振兴就无从谈起。
        一、乡村治理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
        乡村治理是运用农村的各种资源来实现农村的有序发展。乡村是我国最基本的治理单元,社会治理的基础和关键,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治理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础,它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特别是随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不断深入推进,乡村治理在基层的经济发展、公共文化服务、维护社会秩序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我国的社会治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人民群众对社会治理、社会公平正义、公共服务、生活质量的需求日益增加。乡村振兴是普惠性的民生工程,是为民造福的工程。中国共产党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为了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努力创造良好的局面。
        在新疆,脱贫攻坚这个大背景下,乡村治理的作用显得更为重要。众所周知,在新疆维护社会稳定、去极端化、脱贫攻坚工作的压力比较大,而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乡村治理直接影响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就从今年的新冠疫情的爆发来看,疫情对群众的生产、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群众对公共安全保障水平的要求显著提高,这对社会治理、乡村治理工作增加一定的难度。推动乡村治理创新对新疆来说是维护社会稳定、解决社会问题、解决乡村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要重新认识乡村治理的理念、主体、方式等,完善和创新治理方式,提高治理能力。对乡村治理的目标、要求、任务、面临的趋势要有一个全方位的认识。
        二、目前乡村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自从“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乡村治理在社会治理和增强广大基层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等方面做出了不少贡献,但是目前仍然存在着不少难题,出现了一些短板,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也是错综复杂的,在乡村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基层组织对治理的协调能力不足。一些地方基层党组织比较软弱,动员、组织和服务群众的能力不强,在乡村治理中的组织引领、价值引领等方面的作用发挥得不太充分。制定决策,强化责任落实,化解矛盾纠纷方面也存在着不少问题。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在农村出现了新的群体,这些群体的需求、知识结构、教育程度、社会地位、职业分工都不一样。有些基层党组织难以适应发展中的这些变化和需要。比如,目前在农村农民专业合作社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数量日益增加,但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乡村治理的向心力较弱。发挥好这些经济群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有效解决出现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对基层组织的治理能力提出新的要求。
        (二)在乡村治理中群众参与意识不强。一方面是因为参与途径和认识、态度上的局限性,农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态度不积极。乡村社会是多元素的社会,广大群众是乡村治理的受益人,也是自治的主体,乡村治理本来应该是一种自我管理,是一种主动的行为,但是大部分群众没有充分认识到自己在乡村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农民议事会等发挥作用不充分。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技术、手机、QQ、微信等通讯手段的普及,广大群众对组织的依赖性渐渐弱化,群众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了,有事儿找党组织、找村委会,没事儿无心关心村里的事务。
        (三)乡村治理方式的单一影响乡村治理效果。目前乡村治理大多仍旧以行政化、管理化手段为主。这种治理方式无法满足群众多样化的需求,也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治理效果,阻碍乡村治理的智能化,科学化,信息化进程。虽然在社会面防控方面,现在农村实现了视频监控,但是在星级化创建、平安乡镇建设、平安村建设等方面缺少群众的参与。村务公开流于形式,公开不及时,不全面,村民对村务的监督途径也比较少,参与方式单一,普通群众一般是在村民大会、村民代表大会上参与村级事务的管理和监督。
        (四)乡村德治法治处于薄弱状态。随着经济的发展,因为区域差异、发展的不平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乡村和城市的生活方式的有所不同,多元价值观的冲击等原因,使农村群众的价值观念偏离方向,出现极端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等现象。乡村社会中,公共舆论力量越来越弱化,道德伦理等方面的问题普遍存在,群众社会公德意识淡薄。在脱贫攻坚这个大背景下,国家惠农扶农的力度加大,农民获得的扶贫资金数目和各方面得到的物质上的帮扶很多,但是一部分农民缺乏感恩意识,认为自己得到这些是理所当然的,是应该的。虽然持续不断地开展扶贫扶扶志宣传教育,但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等靠要”思想。
        乡村治理不仅需要德治还需要法治。在农村缺少懂法律、善于用法律的人才。有的干部受长久的行政思维和行为习惯的影响,在工作上缺乏法治思维,遇到上访户、民事纠纷等情况,不会用法治思维妥善处理及时化解矛盾纠纷。除此之外,在人居环境整治、农业生产、土地清理等方面,多次出现村干部工作态度暴躁,跟群众发生矛盾的事件。如果在工作中,不及时防范这类问题的出现,会激化矛盾纠纷,影响干群关系,甚至会上升到影响社会稳定的潜在的风险。治理中普法教育的宣传力度不够,基层法律服务体系不完整,村规民约的约束力不强,有的农民法律意识薄弱,其某些行为偏离法治轨道,影响了法律的公信力,阻碍乡村治理的法制化。
        (五)基层干部的乡村治理能力有待提高。乡村干部是乡村治理的中坚力量,有的地方,乡村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不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存在这样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不重视学习。工作中不重视掌握本领,不重视学习理论知识和党的政策。个别干部为群众服务,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意识不强,工作作风漂浮,对自己放松要求。除此之外,乡村干部国语水平上的差异也对各项工作的落实造成困扰,影响到工作落实、工作效率。


        (六)乡村公共服务提供薄弱。近年来,虽然农村公共服务建设取得较大进步,乡村基础公共服务提供基本上全覆盖,但是基层组织的公共服务能力薄弱,缺乏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公共服务机制不完善,公共安全服务亟需提高,服务内容单一,广大群众需要的就业咨询服务,就学咨询等方面获取信息的渠道不畅通,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中文化引领不足。
        三、多措并举,推进乡村治理创新
        农村要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就离不开科学有效的治理,治理效果好不好治理,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的成败。因地我们要立足本地实际,尝试适合本地实际的乡村治理方式方法,完善乡村治理的各项机制,加强和提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全方位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一)推进乡村基层组织治理方式创新,强化基层组织的治理能力。在乡村治理中,不但要在治理方式、治理形式上创新,还要在治理理念上创新。因此树立共建共享共治的治理模式,树立管理与服务融合的治理理念是非常重要的。这方面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党组织要围绕三治融合,明确治理职责,善各项工作机制,建立矛盾排查化解机制,信访机制,加强平安乡村建设,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持续不断开展好去极端化,民族团结一家亲等活动。基层党组织要引领村民在社会治安、消防安全、环境保护、清洁家园、邻里关系、婚姻家庭等方面积极作为。二是在治理过程中,把乡村治理和服务群众有机结合起来。着力解决与广大农民群众切身利益有关的、群众最关心的、最难现实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在当下乡村治理中,有村民不配合村里的工作,不讲公德的事情时有发生,针对这类问题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在乡村治理中利用积分制,让农民成为乡村治理的主要参与者、受益者,创新了乡村治理方式。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借鉴这样的成功经验和好的做法。三是发挥好社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推动作用。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组织积极参与乡村治理,激活这些社会组织的活力,发挥好带动作用,以此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乡村治理。
        (二)要在群众参与形式上创新。公众参与是处理公共问题和公共事件的主要处理方式。如果在乡村治理中能够发挥公众的力量,会产生良好的效果。这一方面能够满足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管理村级事务的需求,有利于形成社会共识,发挥公众的社会监督作用、保护公众的利益。另一方面,有利于壮大基层民主自治的活力和基础,发挥群众的主体意识。我们常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共产党的奋斗目标。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的内容比较抽象的,没有可以直接衡量的标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美好生活需要更加彰显人民的主体地位。因此在乡村治理中,要尊重人民的意愿,畅通人民群众困难诉求表达的渠道。有的地方成立了村民理事会,拓宽村民议事协商范围,引导开展“阳光调解信访”等主题实践活动,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
        (三)利用新媒体、新手段,推进乡村治理手段上创新。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新媒体层出不穷,信息网络服务覆盖面越来越广泛,涉及到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方便。特别是在农村依靠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利用农村电商等信息平台,助力农产品购销,助力农民增收。喀什地区疏勒县罕南力克镇卡赞其村开通本村微信公众号,宣传本村的富硒红枣、富硒面粉等特色产品,促进农产品销售,增加农民的收入的同时,在微信公众号设置栏目宣传脱贫攻坚相关工作、致富带头人的事迹、科学种田,包户干部和群众的故事、扶贫扶智等内容。虽然村里的老年人看不了微信,但是对年轻一代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在引导年轻人勤劳致富,艰苦创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在农村不仅在舆论宣传工作发挥重要作用,还广泛用于社会面防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等方面。因此在乡村治理工作中要充分发挥现代网络信息技术,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在德治法治方面加强引领指导。在德治方面,一方面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的道德规范,它高度涵盖了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和新时代的特殊需求。因此在乡村治理中,积极引导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另一方面要强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的良好的家风。良好的家庭教育,家风对一个人的道德品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容忽视的。除此之外,在工作实践中,结合当地情况,开展“好婆婆”“好儿媳”“最美家庭”“最美庭院”等活动,发挥好典型引领作用,这对公众精神、社会公德,道德舆论氛围的形成产生积极的作用。
        在法治方面,强化法治思维,提升干部依法办事的能力。在农村注重培养懂法、善于用法的人才。普及深化法治宣传教育,先行一步对广大群众宣传《民法典》的内容。健全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适当安排法律讲座,法律咨询,模拟法庭等活动,提高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完善村规民约的内容,引领农民自觉遵守村规民约,促进法治在乡村依理中的作用。
        (五)提升乡村村干部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在乡村治理中,引导村干部用用创新思维看待问题,在工作中用于创新,不仅在工作方式方法上创新,还要在工作思路上、理念上创新。高度重视对乡村干部的培养,常态化开展理论学习培训,国语培训等,提升乡村干部的理论水平和国语水平。近些年来,无论是在社会治理还是在乡村治理,治理手段渐渐趋向于科学化、数字化、信息化,因此乡村干部培训还要重视实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培训。工作实践中,要强化乡村干部的服务意识,引导转变工作观念、转变工作作风,端正工作态度,掌握为群众办事,为群众服务的本领。
        (六)创新服务模式,加强乡村公共服务。在乡村治理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公共服务机制。利用网络手段、互联网技术等创新服务模式,提高公共安全保障水平。要增加服务内容、服务类型,畅通农村群众需要的就业、法律、就学方面的信息渠道。要加强文化引领,乡村治理中,不能光靠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还要有社会的自我提供,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带动乡风文明建设,组织村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利用文化导向,清除陈规陋习,满足广大群众的公共服务方面需要下功夫。
        乡村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础,它不仅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且是持久的过程。当前在脱贫攻坚和防疫行动中,我们要凝聚共识,推进乡村治理创新,创造充满活力、和谐、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为实现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肖薇.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空心村治理——以江西省安福县金田乡广丘村为例,[D],2019年
        [2]敬棵正.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PX县乡村治理研究,[D],2019年
        [3]汪恭礼.乡村振兴背景下法治乡村建设研究,[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12月,第4期
        作者简介:阿依努尔•图尔荪,1984年2月出生,女,维吾尔族,毕业于喀什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中共疏勒县委党校教师,主要从事政治理论教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