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工程建设企业员工心理健康问题分析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0/11/1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1期   作者:韩芸
[导读] 摘要:在我国,心理健康问题已逐渐引起高度关注,随着现代企业改革发展地不断深入,心理健康问题出现的机率在逐年增大。
        中国石油天然气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河南省洛阳市  471000
        摘要:在我国,心理健康问题已逐渐引起高度关注,随着现代企业改革发展地不断深入,心理健康问题出现的机率在逐年增大。对于长年工作、生活在工程建设项目一线的企业员工,心理健康问题更是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因此,探索工程项目一线员工心理健康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疏导员工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对推动工程建设企业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工程建设企业  心理健康  分析思考
        据我国卫生组织的调查报告显示,目前中国有各种精神和心理障碍患者约1,600万人,受情绪和压力困扰的将近3,000万人;患焦虑和与心理因素有关的失眠人数有2亿多人。因患抑郁症而自杀的比例逐年上升,心理健康形势不容乐观。“中国企业员工心理健康调查报告”显示,仅2.08%的人表示职场中没有遇到心理困惑,调查显示人际关系、情绪压力、职业发展等日益影响员工状态,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高度关注。
        一、当前工程建设企业员工心理问题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随着企业改革发展不断深入,长年工作、生活在一线的员工,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机率在增大。企业一线员工心理问题的形成主要有管理因素、人际因素、工作因素、生活因素及自身因素等方面。在实际工作中如不加以科学倡导和正确引导,不仅会影响到个人的心态,成为个人事业进步的阻力,而且对整个企业的管理效益都将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1、企业改革带来的心理问题。在企业改革发展的浪潮中,大多数员工能认识到企业改革是大势所趋,也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去看待这些问题。但也有部分员工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抵触情绪,表现出“失落感”、“危机感”、“忧虑感”等不同的心理状态,这些心理负担和压力,极易影响员工的工作状态和思想情绪。
        2、工作紧张带来的心理问题。这一问题主要来自职业竞争和生活节奏加快所带来的紧张感增加,在这种状态下容易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故,势必影响到组织效率。在生产一线,员工存在一方面怕出事故、怕打断企业的安全记录、怕因事故影响企业声誉等心理压力,一方面还存在侥幸型心理、习惯型心理、从众型心理和麻痹型心理等不良安全心理,这种心理矛盾很大程度地影响工作精力和注意力,成为导致不安全行为的重要原因。
        3、人际关系带来的心理问题。人是具有社会性的动物,有与人交往的需要,每个人的人格气质都是不同的,由于个体的差异在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中使用的归因方法和防御机制都不大相同,在与服务对象、合作伙伴、同事或领导的相处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人际关系问题,产生矛盾冲突造成心理不愉快在所难免,这种紧张的人际关系,随之会导致心理问题产生,如若压力无法找到正确的方法释放,则会导致工作受影响。
        4、家庭关系带来的心理问题。在家庭关系、恋爱婚姻关系、子女教育等多方面对个人的心理影响也是巨大的,这些个人生活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员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不是绝对的。这还与每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对现代社会快节奏的适应能力等有很大关系。虽然是员工的个人问题,却是影响员工心理健康和情绪的重要因素。


        二、员工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根源
        近年来,一线员工心理问题逐渐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员工心理健康已经成为众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必须面对的问题,作为石油施工企业的员工更容易产生很多心理问题。那么,了解并分析员工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对症下药,就显得十分迫切。
        1、工程建设企业的特性。工程建设企业是一个较为特殊的职业群体,尤其是一线员工工作地点流动,员工随着项目走,项目部随着工程任务走,员工常年在外,居无定所,是建筑行业的显著特点。一是工作条件较为艰苦,生活环境相对恶劣;二是工作内容单调,长年累月“两点一线”;三是业余生活贫乏。休假休息少,生活枯燥单调。员工常年在外使得婚恋困难、异地分居、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等婚姻家庭问题凸显,部分员工人际交往能力出现障碍。
        2、社会思想多元化。员工思想观念的多元化,呈现出接受各种新鲜事物的开放性。大众传媒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网络的普及,打破了以往信息传递渠道的单一化,员工接受信息的渠道更多更广。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强烈碰撞,影响着员工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员工接触范围不断拓宽,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不断加强。这在激发员工创造性的同时,也使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必须与员工思想变化速度相适应的客观现实。
        3、价值观的落差。在社会思想观念多样化的背景下,员工的主流价值观受到冲击,过度追逐利润最大化、价值取向上一切向钱看,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意识在部分员工思想中滋生蔓延,存在着收入期望值过高、消费起点过高和物质生活盲目攀比等现象,模糊了道德的评判尺度和价值的衡量标准,一夜暴富、奢靡享乐等负面信息不仅影响员工的价值取向,同时引发自卑、恐慌、焦虑等心理问题。
        三、对员工心理健康问题的路径探索
        1、通过现代化管理有效调动员工积极性。一是企业文化。运用良好的企业文化,丰富员工业余文化生活,达到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有效地控制心理问题的出现;二是企业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的设立要符合员工的实际情况,要考虑员工的基本需求、制度公平、工作执行力度、专业压力等;三是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创造和谐的工作氛围,正确解决不安全及焦虑心理,在实施管理措施和行为中更加注重人情味,关注员工心灵感受和情感需求,倡树人文关怀理念。
        2、通过开展心理疏导建立员工健康心态。要从根本上解决员工心理问题,就需要对员工开展心理疏导基本能力的培训,让员工内心真正变得强大起来。运用适当方法进行心理疏导,如心理咨询、知识沙龙、健康讲座、参观教育等形式,关怀、呵护员工,帮助员工掌握提高心理素质的基本方法,学会自我调控,增强对心理问题的抵抗力。以积极的态度和行动克服生活习惯上的不适应等问题,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恢复心理健康。
        结束语
        通过建立心理防控网络保障企业健康发展。与医疗机构合作,聘请心理医生对员工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全面摸底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针对员工出现的心理问题制定心理疾病防控策略。心理疾病防控可实行属地管理,各级领导建立心理疏导责任制,逐级分管,建立机关与基层的心理疏导联系制度,并定期开展活动,始终把基层属地主管作为心理疏导的主体,清晰界定每个基层属地主管的管辖范围和职责界面,落实责任和权利,在机制上保证心理疏导的顺利运行。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