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探究 邹强

发表时间:2020/11/1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1期   作者:邹强
[导读] 摘要:众所周知,建筑物达到设计使用年限重建、新建,会造成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故建筑物的加固改造是必然的。
        身份证号码:34290119910531xxxx
        摘要:众所周知,建筑物达到设计使用年限重建、新建,会造成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故建筑物的加固改造是必然的。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做具体论述,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给行业内人士以借鉴和启发。
        关键词: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安全管理
        引言
        建筑的结构稳定性将会对防震性能起到较大的影响作用,通过加固技术能够得到提高。在实际的建筑施工中,防震加固技术的运用存在较多问题,导致建筑的防震性能始终无法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通过对建筑防震加固技术的运用分析,能够明确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改善措施,达到提高建筑房展加固技术的作用。
        1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建筑的结构形式不合理。目前,我国的主要建筑结构为砖砌体结构,受到结构形式的制约,在抗拉、抗弯和抗剪方面都缺乏足够的抵抗力,在地震灾害中缺乏强有力的稳固基础,所以更需要加强对建筑的防震加固技术运用。砖砌体结构的建筑在地震的强力作用下,会导致房屋裂缝的不断扩大,形成屋顶部分的塌落和墙体部分的倒塌,而建筑结构中屋顶部分具有较高的质量,容易导致整个建筑塌毁,使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其次是建筑施工质量不达标。建筑的防震加固技术涉及较多的施工环节,部分施工环节的质量问题也会对建筑整体的防震性能造成不良影响。包括在施工中采用的砂浆标号不足、没有按照施工要求进行润砖、钢筋施工的搭接操作违规、焊接时漏焊或少焊等,最终都会造成建筑的支撑结构不稳定、脱落和倒塌等严重的安全问题。
        2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措施
        2.1注浆加固法
        注浆加固法法主要是利用压送设备向待加固地基当中注入具有胶结作用和填充作用的浆液材料,从而达到胶结、固化土颗粒、岩层裂隙以及土层界面的效果,能够在增加地层强度的同时,将地层的渗透性有效降低,从而避免地层托换以及变形情况的出现。而按照浆体的作用形式,具体可以将注浆加固法分为劈裂注浆、压密注浆以及渗透注浆这三种形式。在实际施工中,通常会在土体当中对多种注浆加固法进行使用。此外,按照注浆工艺,还可以将注浆加固法分为套管注浆、单管注浆、埋管注浆以及布袋注浆,其中埋管注浆以及单管注浆在建筑的地基处理当中较为常用。在对单管注浆法进行应用时,可以将其与微型钢管混凝土桩结合应用,能够使地基承载力得到进一步地提升,在控制地基变形问题的同时,使地基不均匀地问题得到有效地改善。而埋管注浆主要在桩端存在软弱土层或者是使用人工挖孔桩时较为常用。
        2.2深层搅拌桩技术
        深层搅拌桩技术主要根据工程设计,从地面开始使用相应地搅拌轴轮叶进行破坏,在达到设计标高以后,开启阀门向土体当中进行水泥浆的灌注,并使用搅拌头将水泥、原土体以及固化剂强制搅拌均匀,使各项材料充分混合以后产生理化反应,从而形成具有较大强度,且压缩性较小的桩体,由桩体以及桩周围构成复合地基,共同承受外部荷载。该项技术包含粉体喷搅法以及深层搅拌法。而复合地基的强度除了与水泥的抗压能力以及加固土体的性质特征有关,还和外加剂以及水泥的龄期、用量以及强度等级有关。通常水泥强度等级越高,其形成的复合地基强度就越高,将其强度等级提升10号,可以将复合地基的强度提高30%,所以,在具体施工中,要尽量选择强度等级较高的水泥。与此同时,增加水泥的用量,也会使水泥土强度得到相应地提升,而掺入比在5%以内时,对于水泥土强度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所以,必须要保证水泥的掺入比在5%以上,通常会按照10%~15%的比例进行掺入。

另外,较长的养护龄期也能够有效提升水泥土的强度,一般在养护龄期达到90天以后,其强度增长才能稳定,所以,需要将90天作为基本的龄期标准。在外加剂方面,可以对石膏、三乙醇胺以及木钙等进行使用,能够在降低水泥用量的同时,达到缓凝以及早强等效果。
        2.3加固钢筋混凝土圆截面柱的方法
        混凝土柱加固方法包括增大截面法、螺旋筋约束柱法、外包钢法、纤维增强聚合物加固法、轴向预应力撑杆法、轴向预应力拉杆法、横向预应力加固法和轴向预应力加固法。横向预应力加固法,包括低预应力钢带箍和钢绞线加固,预应力钢带箍加固过程如图1所示。钢带箍和钢绞线能有效约束混凝土变形,抑制裂缝的产生并控制其发展,使柱承载力和抗震性能显著提高。“预压应力钢护筒并植筋扩大断面加固混凝土柱法”,使柱内混凝土由两向应力状态变为三向受力状态,从而使柱的强度和刚度得到提高。轴向预应力加固法,包括采用轴向预应力撑杆法和轴向预应力拉杆法。预应力拉、压杆加大了混凝土柱受压部分的压力,外置拉、压杆与混凝土柱中原有受拉钢筋的受力不同步,可能导致加固后混凝土柱梯次破坏。
        2.4土质边坡加固处理
        由于该工程边坡上部坡体为粘性土,从而导致其稳定性校对较差,在实际开展施工的过程中具有较高的难度,需要得到施工人员的重视,而且在此环节施工的过程中还应该保障边坡施工美观性、牢固性及经济性原则,并合理设计多样化施工方案,通过对比的方案选择最佳施工方案,提高土质边坡加固处理的质量。其中在实际运用三维网植草带方案的过程中,需要事先对边坡的坡面进行全面清理,尤其是针对土质边坡上存在的石块,应该将其清理,避免影响后期工程的顺利进行,针对松动的石块,在清理的过程中应该制定针对性方案,避免受多种因素影响砸伤施工人员。在清理工作完成后,还会有岩石空洞出现,为了避免受其影响而无法提高基坑边坡施工效果,则需要对其进行及时填补,保障坡面的平整性,为后续施工提供条件。在实际开展锚杆施工时,应该先进行布孔,并对边坡岩石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掌握坡度比,并确定布孔点及打孔方式。在此环节施工过程中需要注重挂网工作的开展,事先挂好植生带,发挥导水与蓄水的作用,其中植生带可以采用纵向设计方案,横向间距控制在1m,这样可以避免植物生长过程中水分不充足。而且挂网施工需要从坡面位置开始,孔目规格为5×5m,并合理的运用半径2mm的编织网,提高挂网铺设的效果,还应该将剩余20cm压入到平台当中,确保施工过程中挂网始终处于紧绷状态,避免挂网表面出现褶皱而影响施工质量。除此之外,在有机材料喷射的过程中,需要事先确定边坡比例,确保材料的均匀,并对表面基材进行设计,将其厚度控制在3cm以上,为植物生长提供有利条件。
        2.5加固施工的应用
        在选择加固方法时,一般选择的方法为体外预应力加固、结构受力体系变化加固以及建筑面补强层加固等等。在加固施工作业开展时,结合预应力施工技术,会使结构构件有相应的预应力施加,可有效分担部分压力,在彼此之间产生的作用之中,使得初弯矩的预应力得以减轻,也使得构件的承载能力和相应的应变量有所提高,最终完成加固房屋建筑的目标。
        结语
        总之,在建筑地基处理施工中必须加强质量管理,从源头上消除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隐患,确保隐蔽工程的质量,杜绝违章操作带来的危险。质量管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地基处理的重要性,只有建设了稳固的地基,才能够确保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李永通.雷达探测在地基处理施工与检测中的研究及应用——以某建筑为例[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17).
        [2]张立.建筑楼房施工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技术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17):9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