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 王志臣

发表时间:2020/11/1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1期   作者:王志臣
[导读]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工程的规模和复杂性也在不断地增加,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基础需要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混凝土结构被广泛地应用到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是决定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为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须加强对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控制。
        聊城金信置业有限公司  山东聊城  252000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工程的规模和复杂性也在不断地增加,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基础需要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混凝土结构被广泛地应用到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是决定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为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须加强对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控制。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析
        1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重要意义
        (1)随着施工设备的不断更新,大部分土木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逐年呈现自动化发展的趋势,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发展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不仅提高了土木工程的作业量,而且在质量上使现有的土木工程达标率越来越高。(2)混凝土材料日益呈复合化、多样化的特点,为高效完成土木工程提供了便利。(3)城市化进程中的施工技术为混凝土施工提供了大量的工艺参考,也为相关土木工程建设提供了大量的建设经验。
        2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常见的施工技术手段
        2.1混凝土的制备
        只有科学、合理地运用各项搅拌技术,合理、有效地制备混凝土,才能将混凝土材料的效用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因此,在混凝土的制备过程中,施工人员要根据实际的施工情况对水、石、砂、水泥等材料按照合理比例进行添加,在有序地加入原材料后,根据相关施工规定和要求,严格地对混凝土进行搅拌,在搅拌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时长与力度,根据搅拌时长的不同,混凝土的质量和强度也会有所差别。只有通过这样严格的质量把控,才能够对混凝土的各项特性更加熟悉,制出合格的混凝土,为后续的施工打下坚实的基础。
        2.2拌和技术
        在施工现场调节好混凝土的配比后,就要对混凝土进行搅拌。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混凝土的搅拌时间,要按规定搅拌,并且确保搅拌均匀。一般情况下,在冬季对混凝土搅拌需要在3min内完成,其它季节只需要搅拌2min。在混凝土搅合过程中,要对整个过程实行有效控制,及时观察混凝土的搅合情况,严格落实配比比例标准,在有效时间内完成混凝土搅合工作,从而保证混凝土的各种性能良好,为后期使用奠定坚实基础。
        2.3浇筑技术
        施工人员在对建筑结构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大多采用分层方式,也就是先浇筑一层,在第一层凝固前进行二次浇筑,经过多次的反复施工直到浇筑结束。这样操作能保障建筑结构的整体性,减少建筑出现施工缝。在施工过程中,要保障分层处理的有序性与规范性。在浇筑时,要尽量从短边开始,逐渐向长边区域过渡。另外,在浇筑过程中,要保障施工人员使用的混凝土浇筑技术正确规范,避免在浇筑过程中出现各种事故,从而促进整个建筑项目的浇筑施工顺利进行,对建筑的质量起到保障作用。
        2.4振捣技术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人员要合理使用振捣技术,对混凝土材料进行充分搅拌,排出材料混合中存在的空气,从而保障混凝土材料的密实性,避免在施工中混凝土出现局部问题。施工单位在施工中要对混凝土进行适度振捣,不能出现过度振捣以及漏振问题。在振捣混凝土时,要从下而上缓慢进行,并且保障没有出现气泡。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根据混凝土的类型、施工情况等,对振捣作业进行划分,可将其分为机具操作与人工操作两种。先将混凝土铺设均匀,保障上下层的混凝土得到均匀混合,避免施工中出现分层裂缝问题。一般振捣时间维持在20s左右,这样才能保障边角地区的振捣工作到位。不管是使用哪种振捣操作,只有在规定时间内,使用合理的振捣速度、力度,才能保证振捣的实际效果。
        2.5施工后期混凝土的养护
        (1)在养护初始阶段,相关从业人员应注意拆模和养护需具备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严格控制养护间隔时间。

对于未拆模的混凝土养护,可采取混凝土外模周围雾化的方式,增加混凝土所处环境的湿度,适时补充混凝土内部水分,进而加快混凝土的硬化速度。另外,养护人员还应关注混凝土保养期间的天气情况,注意有关风力、阳光和雨水等具体情况,以便对混凝土性能的微小变化作出判断。(2)养护混凝土应遵守严格的时间限定,不同的混凝土特性应按照不同的养护时间施以不同体量的水分。针对塑性较高的混凝土,养护周期较为漫长,通常需要养护人员在浇筑完成后的半天内进行补充水分的养护工作。对于塑性较低的混凝土,为避免其在极短的时间内受到无形的外力影响,养护人员需赶在其成型前给予雾化补水,以使这一类别的混凝土始终保持在稳定湿度的环境中。(3)在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对养护人员进行专业技能知识的培养非常重要。由于混凝土养护知识的繁琐性和复杂性,大多数工地的养护工作多为非专业建筑工人兼顾承担,导致许多混凝土养护工作难以严格按照科学流程有序进行,因此,提高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对混凝土的养护工作大有裨益。
        3建筑材料混凝土质量控制的优化手段
        3.1温度应力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温度应力的控制是十分必要的。从某方面而言在控制温度应力时,施工单位工作人员可分别从水泥用量以及浇筑温度两方面进行,具体而言就是在具体施工过程中,一方面基层产业机构和相关部门工作人员需严格控制水泥的用量,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水泥使用不足会影响混凝土品质,而过量使用却导致了搅拌过程中额外热量的产生,加之这部分热量无法从内部及时排出,在影响混凝土内部结构的同时,工程整体质量也受到了一定波及;另一方面在进行浇筑过程中,为确保工程预期施工目标的达成,在浇筑时施工单位工作人员还要严格控制外界温度,由此在降低外界温度对工程施工质量影响的同时,推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3.2不断强化混凝土的抗裂性
        经大量调研数据分析可知,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控制过程中温度应力施工质量控制措施的实施,有利于解决外部因素对混凝土内部结构的不利影响,而要想从根本上规避各种不良问题的出现,提高工程整体施工质量和效率,不断强化混凝土的抗裂性是十分必要的。就目前来看,施工单位施工人员可通过采取如下措施来强化混凝土抗裂性——添加外加剂、添加抗裂性能较强的材料以及确保各种原料的科学配比。
        3.3加强对新建筑材料的运用,提高工程设计耐久性
        在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过程中,耐久性设计作业由于涉及多方内容,因此其设计难度相对较高,且从目前来看,受传统设计理念根深蒂固的影响,设计工作人员所设计的方案,大多也只是在短期内能保障工程使用的安全性,故此为从根本上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提高工程设计耐久性,加强对建筑新材料、新技术和新理念的运用,确保设计方案的前瞻性,是现阶段设计人员在工程设计作业的重中之重。根据大量调研数据分析可知,在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材料的选择对于后期工程使用寿命而言具有重要影响,而不同施工建材由于其化学成分的不同,建成的工程整体强度和稳定性也存在显著差异,故在进行工程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从根本上提高对水泥选择的重视度,具体而言就是通过现场勘察数据和水文特点,确定适合的施工设计方案,由此延长工程的使用寿命。
        结束语
        简而言之,为从根本上实现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进行工程施工过程中,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建筑项目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对当前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合理分析和有效地控制,是目前建筑企业未来的核心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付晋柱.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探究[J].四川建材,2020,46(05):72-73.
        [2]张海星.关于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砖瓦,2020(05):175+177.
        [3]蔡志伟.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价值工程,2020,39(13):135-136.
        [4]于侃,靳云.基于土木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研究[J].价值工程,2020,39(12):107-1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