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筑工程后浇带结构设计与施工构架

发表时间:2020/11/1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1期   作者:王文衡
[导读] 摘要:后浇带其实是一种在现浇钢砼混凝土结构施工中,以防止、克服由于建筑主体沉降和温度变化而产生的有害的建筑物沉降和结构变形而设计的一种临时的结构缝隙,将后浇带结构应用在建筑工程中,能够有效解决建筑结构收缩、沉降引起的病害问题,立体效果非常好,得到了广泛推行。
        身份证:11010719760325xxxx
        摘要:后浇带其实是一种在现浇钢砼混凝土结构施工中,以防止、克服由于建筑主体沉降和温度变化而产生的有害的建筑物沉降和结构变形而设计的一种临时的结构缝隙,将后浇带结构应用在建筑工程中,能够有效解决建筑结构收缩、沉降引起的病害问题,立体效果非常好,得到了广泛推行。本文针对建筑工程后浇带结构设计与施工构架方式进行阐述与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后浇带;结构设计;施工构架
        房屋建筑工程的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首要问题之一,主要因为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条件已经越来越好,对建筑的质量以及其舒适性等,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经济发展下,建筑业的发展也取得了显著成就,在建筑领域中,结构裂缝的问题也日益严重,对建筑工程整体质量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后浇带是解决裂缝的首选方式,具有应用简单、控制效果好、施工速度快的优势,基于上述优势,后浇带在建筑施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了充分发挥出后浇带的作用,需要结合施工具体情况来做好结构设计与施工架构工作。
        1 后浇带的类型与作用
        从类型来看,后浇带包括沉降后浇带、伸缩后浇带两类,沉降后浇带设置在裙楼和主楼之间,其设置目的是为了尽可能减少沉降对于建筑结构造成的不利影响,在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后,即可进行施工,在其他部分沉降稳定后,补齐后浇带即可。伸缩后浇带是为了解决由于温度引起的裂缝和变形问题,一般情况下,需要沿着基础方向来留出缝隙,在混凝土早期收缩时,即可进行浇筑,以充分改善结构的受力性能,避免收缩和温差应力对整个施工结构造成影响。总体来看,后浇带的功能集中在两个方面:首先,解决沉降差问题,沉降差是影响建筑施工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设计建筑和裙房结构时,如果是一个整体,那么,需要将两者相连部分断开,主体施工完毕后,再进行施工,将其浇铸成一个整体,而在这一环节,由于各类内部力量和外部因素的影响,都可能会引起沉降差问题,而应用后浇带式,即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其次,减少由于温度收缩产生的裂缝,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材料的应用十分广泛,但是在某种情况下,混凝土会出现水化作用,在实际施工时,如果温度发生改变,那么会导致水泥出现变形、裂解问题,如果变形、裂解超过了标准范围,混凝土就会出现多少、大小不同的裂缝,从而严重影响整个建筑结构的稳定性,无法提升施工质量。在温差的变化下,会导致建筑结构出现热应力,引起裂缝,严重影响整个施工性能,设置后浇带,能够一次性解决这一问题,减少收缩应力,从而减少建筑物的裂缝问题,提升建筑物运行稳定性。在应用后浇带技术后,能够为混凝土的裂解、变形提供空间,减小混凝土变形对房屋施工质量造成的不利影响,从而保证建筑的稳定性。
        2 建筑工程后浇带结构设计
        2.1 平面设计
        在后浇带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平面设计部位的问题,结合施工实际,将平面设计在内力较小的位置,这可以充分发挥出后浇带作用,提升建筑的稳定性。如果是在较长楼面上施工,那么,在设置后浇带时,需要经过科学计算,优化后浇带平面布置,以充分减少温差和收缩力对建筑物造成的影响,减小建筑物的收缩应力。
        2.2 宽度设计
        后浇带宽度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量,具体来看,宽度设计要遵循“施工简便”原则,在发挥出其稳定性的基础上,适当减小工程量,设计时,要尽可能分散应力,避免应力集中对建筑物产生不利影响,具体数值选择,需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来进行优化,宽度设计属于后浇带设计的重中之重。相关人员必须要对各项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确保设计的准确、科学、合理。从专业知识的角度来说,为了可以减少或者防止建筑受到温差及力量上的影响,需要将后浇带结构的宽度控制在 1 厘米左右,但在实际情况中,需要先确保施工的可行性及方便性,其实际应用宽度需要依据实际的位置进行设计。


        2.3 浇筑时间
        浇筑时间对于后浇带作用的发挥也具有直接影响,一般情况下,在建筑物结构沉降完毕后,即可进行浇筑,这一设计时间是最为合理的,可以最大限度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和性能。
        3 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构架
        3.1 确定好后浇带位置
        后浇带位置的确定和选择,对于结构施工的质量具有重要影响,一般情况下,是将后浇带设置在结构受力较小的位置,取梁、板的中间位置,这一位置的弯矩较小。在施工过程,尽管是应用后浇形式,但是,要严格把握好钢筋质量,避免钢筋出现断裂,如果梁、板的宽度不大,那么可以提前配置好钢筋,如果梁、板的宽度较大,那么需要严格根据施工标准断开钢筋,在补齐混凝土之前,要全部完成焊接,配筋环节,要根据差异沉降来科学计算出应力,根据具体数值来进行宽度的设计,需要考虑到施工的便利性,根据施工结构构造来进行选择。
        3.2 把握好选材关
        在后浇带施工中,选材质量的控制也需要高度重视,材料的选择要进行严格把关,避免由于材料问题出现收缩、开裂等接缝问题。在浇筑前,要清理好裂缝中的杂物、灰尘,完全排除积水,并进行充分湿润。施工环节,应用专门的界面处理剂来处理施工界面,对于混凝土的强度配置,要稍高于现浇混凝土,在整个浇筑过程中,要避免楼板、墙体和房梁接触而发生应力集中的问题,在建筑物经过的区域,要将其断开,再进行后浇带处理,并充分保障浇筑养护的质量,将混凝土充分振捣密实,确保浇筑质量。
        3.3 科学处理施工缝
        在浇筑环节中,混凝土很容易出现初凝的表现,针对这一问题,可以用高压水来冲洗,将结构杂物、乳浆等完全冲洗干净,在模板垂直施工缝方面,也可以采用高压水来冲洗,具体需要根据施工现场的情况以及监理人员的要求来进行处理,如果孔洞严重或者出现蜂窝情况,那么,在浇筑之前,必须要按照要求将其处理干净,方可进行施工。
        3.4 合理配备混凝土材料
        混凝土材料需要根据要求和实际情况来配备,在搅拌时,要确保配备量的准确,这一过程不能少于两分钟,以确保各类材料能够充分混合、搅拌均匀,如果搅拌不匀会造成很多问题,首当其冲的便是引发质量问题。在充分搅拌完毕后,要确保搅拌完毕后的混凝土在 60 分钟内投入使用,这可以最大限度减少水分丧失。在浇筑环节,要确保振捣能够正常运行,提升混凝土施工质量,避免由于密度不一而引发质量问题。
        4 结语
        当前,建筑的体积越来越大,超高层、高层建筑在城市中大量出现,而这类建筑,其体积越大、楼层面积越高、结构平面越大,由于沉降和温度引起的裂缝发生率也更高,一旦出现裂缝和沉降问题,那么便会严重影响建筑的安全性。科学设置后浇带,可以在很大情况上避免这一问题,提升建筑的稳定和安全,为了充分发挥出后浇带的作用,需要严格按照要求把好设计和施工关,充分了解设计和施工要点,结合施工具体情况进行优化和设计,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来改进后浇带施工。
        参考文献:
        [1]吴德明.试论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分析[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18):496-496.
        [2]张民.试论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4):119.
        [3]朱宗忠.试论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J].江西建材,2016,(8):90,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