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分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农村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1/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1期   作者:韩大谋
[导读] 随着社会和农村学校生源的变化,政治课堂改革势在必行,
        韩大谋
        广东省湛江市坡头区爱周中学 广东 湛江 524059
        摘要:随着社会和农村学校生源的变化,政治课堂改革势在必行,我们进行了分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探索,通过学生分组、分组完成教学任务等提高学生学习政治自觉性,取得得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分小组;合作;教学;农村高中;政治课
        近两年来,随着城镇化的深度推进及地方招生政策转变的影响,大量生源特别是优质生源涌向市区,以我校为代表的农村学校一方面学生数量急剧下降,另一方面生源层次也下降明显。老师们的直观感受就是,跟几年前的学生相比,现在的学生基础差、学习态度差,课堂上老师得使出浑身解数去吸引学生。政治课堂也一样,不改变课堂模式的话很难提高教学效果,我们也进行了若干方面的探索,其中一方面就是对学生进行分小组进行合作教学,目的就是通过多种方式不断提高学生参与政治学习的过程中去,具体操作如下。
         一、对班级里的学生进行分小组,每组均设有小组长
        分的小组只适用于政治课,其他课按其他课来分组,分组有若干种划分原则,常用的是平均成绩式划分和按座位划分。平均成绩划分就是把全班同学按成绩平均分成若干小组,一般每小组有六位成员,每小组的成绩相当,有高、中、低层学生结构相当,这种划分的好处是容易提高小组之间的竞争,任务容易执行,缺点是上不同的课要去不同的位置,有些学生不太愿意去坐别人的位置,特别是高三学生,自己的位置上有很多学习资料,上课也不止用一本书,有时用到多本书就不太方便拿。按座位划分就是按照班级原来的座位来分组,一般都是前后桌六个人左右为一小组,这样的分组方式好在位置固定,学生方便拿资料,不用去从别人的位置,学生接受度高,但因不同的组成员能力层次不一样,安排任务有时就不能统一要求,且也存在因学生前后桌太熟而有时成员包庇没完成任务的同学这样的情况。不管哪种方式,分好组后每天安排好任务给各小组,鼓励各小组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确保小组顺利运作下去。
        二、上课分组教学的任务安排
        政治课堂上所有学生按自己所在的小组座位坐好,每节课根据该课时的内容安排不同的任务,作为我校“四环节教学”的一部分,分小组合作教学一般情况下流程大体这样:分小组完成课前预习,小组长检查预习的练习并组织组员讨论出答案;上课时完成老师安排的分组合作探究活动;分组合作完成课堂练习和小结。
        以必修二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一课时“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的教学为例,通过学生小组合完成教学内容。
        首先,老师展示本课学习目标,列出自主学习要求:学生自主看书梳理自主梳理 1.我国人民如何行使国家权力?2.我国国家权力机关体系。3.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职权。4.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5.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看完后学生可以和小组成员讨论检查答案,学生完成任务后老师分组抽查学生查看结果。因为问题设置可以直接从课本找到答案且又有组员帮忙,学生一般都能完成任务。
        第二、设置生活情境或课本材料情境,让学生运用刚才所找出的知识。

本课参考课文,用“评析甲乙观点”作为情境,甲认为:人民代表大会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之间是互相监督的关系。乙认为:人大常委作为人大常设机关,行使最高立法权。学生们各自思考,老师检查后,有学生是理解不到位的,再让学生们按小组交流答案,老师再检验和补充人民代表大会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之间、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之间、人民代表大会与常设机关之关的关系。同学们明白这几层关系之后,就可以用材料情境,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同样,鼓励学生很通过小组讨论方式完善答案,老师再补充。
        第三,课堂总结和课堂自主测验。在小结环节里,让学生小结课堂所学生的知识,完成不好的同学可以寻求小组成员的帮忙,老师投影学生的总结典型样版进行总结发言。在课堂小测环节里,学生各自完成自己的练习后可以交流答案,不明白的题目可以寻求小组成员帮忙解释,老师分组检查各小组成果,及时给各小组奖励。
        三、课后任务安排
        对于本校学生特别是非毕业班学生,学习自觉性不高,对知识的调度很差,究其原因直接就是知识太陌生,对知识的获得仅限于每周两节的课堂所看所听,课后不复习,到下次课堂上的记忆所剩无几,效果就是如现实所见那样差强人意。所以,课后的复习其实是我校该层次学生的重点所在,问题是如何才能让学生在课后还看一下政治书?通过安排小组的简单任务,去不断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记忆。每天必须安排一定任务,但任务不能太多,一定要简单容易操作且耗时不长,因为学生每天都有多科任务,任务太多会加深其学习负担;而且任务简单,不容易给学生产生该科的反感,反而容易激起其学习信心。
        在“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本课时,课后的任务是背诵“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人大代表的权利”、“人大代表的义务”、“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四项任务分别四天完成,每天完成一项,每天布置一次,不显得多,学生甚至五分钟就可以完成,学生没有反对意见。检查过程也是小组长对成员检查,到下次政治课堂上老师再各小组抽查,对完成得好的小组进行奖励,对完成不好的小组鼓励和复查。
        我们分小组合作教学就是想改变老一套的学生学习效果不佳的政治课堂,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实施之初一度担心只有个别同学懂,其他组员照搬,从结果看,担心是多余的,一方面是学生对这样的新的学习方式比较新奇,有新鲜感,而且任务也不太难,学生比较有信心;一方面过程中是在实施中发现有个别学生走偏的现象时马上干预改正,加以规范,不给钻空子的机会。这样的教学模式实施几年下来,也许不完美,但在对比同层次的学生,用小组合作教学方式明显比老方式更能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验班学生的表现和结果更为优越。当然,我们也明白,教学也没有一劳永逸的模式,当学生对这方法产生审美疲劳时,就得不断创新改进,去适应新的教学情况,我们只是走在不断改进的路上。
         参考文献:
        [1]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实效性[J]. 王敏娟,张育松. 文理导航(下旬). 2018(01)
        [2]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探究合作学习的渗透研究[J].张竹新.课程教育研究. 2019(17)
        [3]浅谈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涂建勇.学周刊.2019(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