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程宇
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港青学校 四川 成都 610400
摘要:在初中阶段,英语阅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视野开阔、词汇丰富的英语综合素质。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作为新兴的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初中英语有效提升课堂效率与质量,使传统的、固有的思维模式不断进行更新,使抽象化的英文知识变得更加具有逻辑性与直观性,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思维模式,教学策略
作为21世纪新科技的产物,思维导图可以通过形象直观的视觉信号将抽象的知识和概念思维变得具象化,使人们在接受新鲜事物的时候更加简单快捷,也更加印象深刻。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模式不断促进学生在阅读思考过程中形成系统、完整的画面,建立起清晰的脉络,打造出科学的学习方法与教学策略,不断提升初中生在英语阅读方面的效率。
一、思维导图的概念
思维导图是由英国人托尼·巴赞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个概念。托尼·巴赞对思维导图的概念是这样定义的,思维导图是一种表达方式,具有放射性思维的特点,他是人类思维自然功能的一种。作为一种十分有用的图形技术,它是可以打开大脑中各扇门的万能钥匙。思维导图可以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提升学习能力与改变固有的思维方式。
思维导图的核心功能在于灵活运用左右脑的功能,需要运用到左脑的数字、词语与逻辑等功能,同时也涉及到右脑的色彩、图像、符号以及空间意识等功能,将思维痕迹以图画和线条对的方式形成发散性结构,有效结合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最大程度的激发大脑的潜在能力。作为一种科学合理的学习策略,思维导图十分符合人类大脑的思维方式,它可以将大脑的思维过程变得可视化。作为一种新颖的记忆方式,思维导图可以有效提升人类的理解能力、记忆能力、逻辑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等。
二、当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目前,许多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都会发现英语阅读普遍是学生薄弱的部分。究其原因不外乎单词量不够,生词过多造成心理厌烦,或无法正确理解文章句式。因此,初中教师经常为了解析英语语法而一遍又一遍为学生进行单词音、形、义的重复。在这种填鸭式教学方法的背景下,英语教师就会变成阅读课堂的主体,学生则成为被动学习者,忽视了阅读带来的优点。因此,这样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缺乏自主思考与个人创意,严重限制了学生个人创新能力与语言组织能力的发展。同时,还给学生留下一个“要学习新词汇”的印象,无法帮助学生完整的把握文章结构以及主旨,无法形成对文章的整体认知,使学生不能享受英语阅读带来的乐趣,甚至产生厌烦心理,使英语阅读教学失去其原本的优势。这与新课程标准中“学生是课堂主体”的理念相违背,极其不利于学生英语逻辑思维的发展。
三、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优势
在初中英语阅读课堂中运用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具有以下几点优势。一是思维导图有助于英语教师整体把握阅读材料,更加准确的理解阅读材料。在常规的英语阅读理解讲授过程中,教师通常会对阅读材料的词、句、段进行通篇翻译,这就容易造成使学生过度关注文章细节而忽视对全文主旨的把握的现象,会造成学生对文章偏差理解并降低阅读速度。思维导图可以将教师从琐碎的字词句翻译中解救出来,使教师以整体视角对文章进行系统性梳理,总体把握文章想要表达的思想。在此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对于阅读材料的解读能力都会得到进一步发展。二是思维导图有助于培养学生英语口语交流能力与协作探究能力。思维导图使英语阅读教学方法变得更加丰富,它可以为学生协作学习提供更多的可实施性。当前的新课程标准对探索性、协同性以及自主性的教学方法十分提倡。思维导图教学方法将新课标的理念体现的淋漓尽致。它要求教师引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阅读材料进行框架阐述,这就要求组内成员要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和配合,以达到共同发展、共同协作的目的。三是思维导图有助于快速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英语知识学习的初始阶段,其阅读理解能力尚未发展完善,抽象思维与思维广度十分局限。思维导图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作者意图与表达思路,将其更加清晰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它十分符合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模式与发展水平,可以有效降低学生理解英语文章的难度,增加学生学习英语阅读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英语阅读的自主性,有效提升学生们的英语阅读速度,从而实现优化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
四、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中的教学策略
1、思维导图在英语阅读前的运用
结合人教版新目标初中英语教材特点分析,教材内容中会出现一定量的生词,其篇幅长度要远高于小学英语,结构也更加完善与明确。因此,初中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会遇到一定的阅读难度与挑战[1]。在学生开展英语阅读之前,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开阔学生思维与视野,使学生在阅读时即使有很多不认识的单词也会有名曲的阅读思路与方法,让学生可以有充足的准备可以自信的投入到阅读教学中来。例如,在学习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 9《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这一单元的阅读课时,由于会有一部分学生对新单词和句式掌握不够熟练,可能会在阅读时产生难以理解的现象。教师便可以从本单元主题入手,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思维导图,从整体上抓住阅读材料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可通过带领学生回忆与“What’s your his her favorite subject?”“Who is your art teacher?”等相关的英语知识构建思维导图,将其作为主体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一步加深本单元英语单词与句式,填充与完善思维导图。借助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对本单元知识有系统性的了解与把握,为以后的英语阅读学习奠定知识基础。
2、思维导图在英语阅读中的运用
在进行英语阅读教学前,教师在对本单元知识绘制好思维导图后,要能够有效利用思维导图的脉络与思路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练习[2]。在英语阅读实践活动中,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略读,借助快速的阅读方式可以迅速了解文章所想要表达的大概内容,利用文章的主要信息与关键词对文章进行初步理解,以关键词为核心尝试自己构建思维导图,作为思维导图的主干[3]。在找准主干后,再让学生对阅读材料展开精读,对主干信息进行重要信息内容的补充,作为思维导图主干脉络下的枝干,进一步完善思维导图。在补充和完善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对阅读材料进行深入思考,获取有效信息。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有用信息,进一步加深对阅读材料主旨内容的理解,清晰把握文章脉络与结构。例如,在学习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6《A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这一单元时,这篇文章主要讲述的事愚公移山的故事,文章中包含许多“shoot、object、hide、tail”等生词,学生在初步阅读中会受到一些阻碍。此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建立思维导图帮助其有效理解和学习相关内容。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略读,获取本单元关键词“shoot、stone、weak、god、remind、bit、silly”等关键词以及“once upon a time、move the mountains、a little bit、instead of”等短语作为思维导图的主干;其次,在学生理解文章大概内容后,再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精读,对主干进行信息补充。这一步骤可包括找到关键词的相关语句作为补充枝叶,充实主干内容。最后,教师再引导学生通过精读对思维导图进行完善,使学生对愚公移山的英语故事有整体把握与了解,在此基础上,再带领学生丰富文章具体含义。
3、思维导图在英语阅读后的运用
在构建好思维导图后,学生也完成了初步的阅读任务。接下来,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每组推选出一个最科学合理的思维导图进行展示,让学生们进行查漏补缺,吸取其他同学的长处与思想,帮助自己形成良好的知识体系[4]。在进行交流分享时,教师也可以发现学生在阅读英语材料中常见的问题,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问题讲解,帮助学生梳理好文章脉络,使思维导图变得更加完善,进一步理解与把握阅读材料。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Unit 7《Will people have robots?》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让学生对自己的思维导图进行讨论与思路讲解,学生通过有效的交流,对阅读错误进行自我修正,自我发现问题、改正问题的过程会让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更加透彻,有效提升阅读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其直观的思维模式更加便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对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它不仅可以使英语阅读课堂变得更加趣味,还能不断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与阅读课堂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1]刘丽霞.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华夏教师.2017(15):78.
[2]瞿蜜.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的思考——重庆市初中优质课大赛观课感[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09):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