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动物医学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 KAQ 模式探究

发表时间:2020/11/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1期   作者:孙福亮 孔琳 梁晚枫 张雪梅 王研
[导读] 通过对我国目前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基本现状进行研究与分析,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
        孙福亮  孔琳  梁晚枫  张雪梅  王研
        (延边大学农学院动物医学专业  吉林延吉  133002)
        摘要:通过对我国目前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基本现状进行研究与分析,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通过调整培养目标定位,完善专业课程设置体系,整理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探索提出基于KAO模式理论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为建立和完善动物医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切实可行的方向。
        关键词: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KAO模式
        伴随着科技信息的迅猛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也步入了信息化时代,为培养现代化动物医学专业人才面临着重要挑战。动物医学领域的复合型人才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地方高校培养全方位、多层次、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势在必行。KAQ(knowledge、ability、quality)理论是知识、能力、素质三维度综合评价体系,这种模式是学校在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积极引导学生建立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并帮助学生实现这种结构的学习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强调知识的基础地位,能力的转化潜质以及素质的持久驱动。
        1KAQ人才培养模式的原则
        我国高等教育一直偏重自然科学教育,忽略人文社科教育,也就是重视理论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忽视了社会实践的作用,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从而造成了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的脱节。知识、能力和素质教育三个方面是辩证统一的,相辅相成的,不能完全割裂。现代社会要求培养既有科学素养又有人文精神,知识丰富、能力强、素质高、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社会实践能深化和巩固理论知识,检验基本技能,有助于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还能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操和社会责任感,有助于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1]。因而,在高校动物医学专业的教育中,专业理论知识的教育和人文教育应该是统一的,并且贯穿整个大学教育。
        2地方高校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目前,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越来越多,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化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阶段;地方高校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形式比较严峻,毕业之后,除了少数学生考入研究生进一步深造以外,其他大部分学生都要进入社会就业,但是在就业能力上相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的存在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理论课的知识点缺乏系统性,造成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二是在教学中,生产实践环节重视程度不够,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受限,因此,在实际生产中遇到困难,没有应对措施,不能够学以致用,导致学生毕业后不能适应动物医学及其相关工作岗位的需求[2];三是有些学生对动物医学行业了解不够,从事相关专业的思想不坚定,对就业的期望值过高,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四是相当一部分的企、事业单位对动物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有些单位宁愿聘用职业院校的毕业生而不愿聘用本科学生。因此,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不容乐观,面临很大的就业压力,就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3]。基于以上这些现状,加强地方高校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以转型发展为机遇,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3动物医学专业KAQ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3.1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本科阶段的动物医学教育,严格来讲是应用型教育,介于研究型教育和职业型教育两者之间,因此对学生的要求也较高,既要熟练掌握基本理论知识,也要提高应用能力。

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学习动物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培养具备动物医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兽医业务部门、动物生产单位及有关部门从事兽医、防疫检疫、教学、科学研究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力争将知识、能力和素质辩证统一,蕴含于人才培养的过程之中。
         3.2 优化专业师资结构,提高教师整体水平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保障。要打造学科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要采取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引进高水平学术骨干,另一方面,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选派教师以短期培训、国内外访学、攻读学位等形式进修,提高教师的学历、学位层次和业务水平[4];还可以邀请国内外医学领域专家来校讲学,就工作实践现身说法,活跃学术气氛,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举办青年教师进行讲课比赛、观摩教学、激发青年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真正投入到教学中;在科研方面,明确任务、设定指标,出台相应的科研奖励制度,并将奖励政策纳入到年终考核体系,总之,通过各种渠道改变以往教学方法单调、教学内容陈旧、理论内容结构不合理的现状。
         3.3 丰富实践教学,重视能力培养
        为了健全学生的能力结构,加强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动物医学专业设置相应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应该在每个学年增加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做到理论和实践相融合。可采取“课内外相结合、校内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要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持续不断地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与专业基础课程相对应,动物医学专业应增加教学实践实习,使学生获得专业基础技能的训练。每门基础理论课程结束后,都要开展为期1-2 周的集中课程实践,系统强化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或研究创新能力; 组织学生到动物医院或药厂实习,熟悉操作流程,强化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吸收,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升华;积极举办创新创业大赛等,激发学生创新的热情;开放公共实验室、研究室,吸引本科学生参与研究生的实验,激发学生自主试验、自行设计,培养创新能力;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组织学生顶岗实习,融入社会,切实提高学生的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等。
        伴随着动物医学专业的不断发展,有必要完善专业领域人才培养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实现教学与科研、理论与实践的充分交叉。基于KAQ 理论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为动物医学专业的多学科融合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方向红,颜友荣,徐婷婷,等.校企共同提高高职院校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 以动物医学专业为例[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2 :35-36.
        [2]赵熠群,顾剑新,杜波.高职动物医学专业校企合作、定向培养模式探索与思考[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4( 08) : 147-148.
        [3]徐小琴,孟婷.高职动物医学专业校企合作“三赢模式”实践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3( 3) : 52-54.
        [4]丁红,李年莲.地方工科院校KAQ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淮阴工学院学报,2018(4):78-80.
        [5]康全礼,陆小华.大纲与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5(4):15-18.
        基金项目:延边大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16年);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GH170021
        作者简介:孙福亮,男,1978年10月生,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基础兽医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