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有晖
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城关中学
摘要:在现代信息社会,信息技术能力已经成为社会人才的必备能力,也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培养内容。信息技术学科作为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主要场地,其课程教学有效性备受重视。文章也将深度理解分析信息技术能力,从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目标设定、任务驱动、合作探究、竞技比赛、过程激励六个方面入手,具体探析提高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的有效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信息技术能力;培养对策
信息技术课堂是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重要载体,它能够通过集中教学、集中训练的方式传递信息技术学科知识、发展学生信息技术综合能力。教师要想立足课堂,提升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就必须参透信息技术能力的具体内涵。基于内涵理解,优化设计课堂教学。这样才能够发挥信息技术课堂作用,实现教学深化、实现能力培养。
一、信息技术能力具体内涵
所谓信息技术能力,就是指人们获取、分析、加工、利用信息的知识和能力。
素质教育具体到信息技术教学课堂,对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作出了具体而又清晰的阐述。在《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信息技术能力是学生在参与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必须养成的,适应终身发展需要的能力,包括如下内容: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
二、立足课堂,提高学生信息技术能力有效对策
在充分理解信息技术能力的基础上,教师科研从如下几个角度入手,落实开展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有效对策。
1.科学目标设定,注重能力培养
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想始终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为中心轴开展课程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从整体入手,设定科学的教学目标,以教学目标做指引驱动后续的教学活动。
上述对信息技术能力做出了深入剖析,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内容,设定与信息素养相对应的三维目标,做具体的教学指引。这样能够保证每一节课的信息技术教学不脱节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培养,教学步骤也更明晰。
如在学习《数据统计与分析》时,教师可以将教学目标设定为如下内容:
(1)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了解数据描述方式的多样性及建立图标的意义;引导学生掌握图标建议一般过程及图标与产生该图标数据之间的关系;根据反映数据情况选择合适图表类型;对图表进行适当修改、美观;
(2)过程与方法:利用小组合作、实践参与等方式,掌握图标建立和分析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解决任务,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引导学生掌握逻辑思维,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2.巧用任务驱动,引导自主学习
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学习主人公,以任务做驱动促使学生完成碎片化的学习内容。最后在阶段完成任务的基础上整理任务,实现对知识的细节掌握和整体理解。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方式,也是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堂开展教育教学的重要方法,对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培养有着独特作用。
如在学习《音视频加工与制作》课程时,教师可以设定“青春畅想曲”这一主题任务,让学生制作一个短视频。
同时将主题任务进行任务细化,分为如下内容:
(1)确定制作主题;
(2)采集影音素材;
(3)选择加工工具;
(4)加工影音文件;
(5)保存最终作品;
这样的人物设定实际上弹性空间十分大,从任务上整体为学生指明了完成阶段任务的方向,能够驱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样能够让学生在自助餐与的过程中实现信息技术能力的有效发展。
3.课堂合作探究,鼓励学以致用
小组合作教学法能够让学生们相互配合、集思广益探析信息技术知识。教师应当采用该教学方法落实开展信息技术教学,让信息技术课堂成为学生合作、实践、参与的课堂,这样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将所学与所用联系在一起。彼此也能够在互相沟通、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之中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效。
当然,采用该教法需要教师先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小组划分。按照“同组异质,异组同质”安排小组对象。在此基础上设定合作内容,鼓励学生们小组内部合作思考。
如在学习“网页设计”时,为了深化学生对网页设计的认识,教师可以先提出如下三个问题,让学生们小组讨论,促使学生“初识”网页设计内容,为后续的参与网页设计深度课程学习做好准备。
(1)每个网站的主题是什么?
(2)首页在网站中的地位和作用?
(3)首页有哪些功能模块?
学生们在小组合作讨论之中,集思广益,纷纷发表自己的认知和见解,做总结和记录,很快完成了网页设计相关内容的初步认知与感知,是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发展的表现,也为后续的深度教学做好准备。
4.开展竞技比赛,激发学习兴趣
开展信息技术课堂的竞技比赛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竞争欲望、学习欲望,同时能够实现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延伸,对激发学生的信息技术兴趣、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有着积极作用。
信息技术竞技比赛能够真正将信息技术教学课堂衍生到实际生活中,通过比拼的方式,能够挖掘学生的信息技术潜能,进而促进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提升。如学生在参与信息技术竞技比赛时会有意识的收集更多的数据、将画面做的更为精美、将ppt设计的更为精致等。实际上参与竞技比赛的过程也就是学生深度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同样也是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发展的过程。
此外,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还可以在校园内部设立“信息技术兴趣小组”。鼓励对信息技术感兴趣的学生参与其中,定期进行教育培训,也能够实现学生兴趣激发,信息技术能力培养。
5.采用过程激励,体验成功自信
教师要注意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时适当的采用过程评价激励法,要认可学生、尊重学生,激发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自信,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参与信息技术课程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与长处,进而扬长避短不断的发展自我,进行对应的信息技术强化训练。
过程激励与原有的结果激励有着鲜明的区别,它关注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发展,具有过程性与阶段性、发展性与长期性。它更符合学生的学习成长需要,能够以激励强化的方式促进学生投入信息技术学习。教师必须充分认识该教学评价的重要性,以过程激励,带领学生感知信息技术魅力,实现自我信息技术发展。
结束语:
总之,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想构建以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综合能力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教学课堂。就必须深入理解信息技术能力的具体内涵,积极响应素质教育要求,创新落实教育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直接走入信息技术世界,实现“从看到学”、“从学到想”、“从想到做”的连贯思维与行动过程,进而实现信息技术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国勇.关于初中生信息技术培养的分析[J].教育界:基础教育,2018(02):123-124.
[2]刘丽华.初中生信息技术实践能力培养浅说[J].中学课程资源,2017(1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