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萍
盐城市经贸高级职业学校 江苏盐城 224000
摘要:机械制造专业是我国高校学科的重要组成,与其他学科的内容相比,高操作性、高实践性是其学科发展的重要特征。要求其必须注重机械制造工艺过程实践教学中教学方法与教学设备的充分应用。高效化、科学化、先进化的教学方法及设备应用能有效提升教学管理质量,为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然而受诸多因素影响,机械制造工艺过程实践教学存在较多问题,进行教学方法及设备的探索已成为本学科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工作内容。本文在叙述机械制造专业实践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分析制造工艺过程实践教学的现状,提出教学方法和设备管理优化策略,以保证机械制造工艺过程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机械制造;实践教学;教学设备
1机械制造专业实践教学方法
机械制造专业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机械设备的设计、制造和测量是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内容。具体而言,在掌握机械外形轮廓的基础上,可以通过CAD(ComputerAidedDesign,计算机辅助设计),CAE(ComputerAidedEngineering,计算机辅助工程)等软件设计零件布局,为机械设备的规范制造奠定基础。完成设计图纸后,人们会在相关标准的规范下,对设计内容进行规范化加工制作。并且通过测量,使制造的机械设备零件满足相关设计标准和应用标准。实践过程中,机械零、部件的设计和制作是制造的关键,而测量活动为整个制造过程奠定良好的质量保证。目前,虽然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式在高校中得以广泛应用,但基于机械制造过程的高成本,学校对机械制造专业教学过程中设备和材料的投入有限,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机械制造工艺过程实践教学现状
新教育理念下,各大高校注重机械制造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的系统结合。鉴于经济成本的压力,高校通过学生到工厂实岗培训的方式进行实践能力培养。即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机械制造专业即将实习的学生,高校会针对性地进行社会与工厂无轨对接,通过向工厂输送学员的方式,实现学生在岗参观和实训。在一线工作实践中,机械制造专业的学生可以实现操作能力的全面提升,并且保证其具有一定的行业经验积累和思想准备,确保其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在实践过程中,在岗学生的介入使得机械制造工厂在安全管理、施工内容等方面的控制发生改变,影响了企业的生产效益;因此,对在岗学生的实习安排,使工厂增加了额外负担,由此造成了机械制造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的断层,阻碍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和行业适应能力的发展。当前环境下,高校要在避免影响工厂生产的同时,实现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就必须建立实训基地,引入基本的机械制造设备。从实践过程来看,教学资金有限是影响实训基地建设质量的重要原因。一方面,高校的设备引入数量有限;另一方面,采购的大量设备属于市场普通产品,整体实操能力相对有限,使教学过程难以满足社会实际需求,导致人才的流失和浪费。
3实践教学方法及设备应用策略
新经济形态下,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突飞猛进,要实现行业人才与社会实践的高度匹配,就必须在学习阶段注重教学方式与设备操作的规范。
3.1实践教学方法的具体策略
教学过程与社会实践的脱节是影响机械制造专业现代化、高效率发展的重要原因。当前教育模式下,单一化、理论化的机械制造工艺过程学习,使学生的技能掌握不扎实、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不足,影响其在社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高校机械制造专业实践教学方式必须进行优化创新。
3.1.1实际模拟训练
在机械制造专业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制造与生产过程的模拟是提升教学质量、优化实际操作的重要方向。即在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机械制造过程中其他环节的实际模拟训练,使学习过程与工业生产更加贴近,加深学生对具体工艺流程的理解,提升其专业操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另一方面,高标准的机械制造模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升,并且在机械制造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实现自动化处理技术、传感技术、机械安装技术等诸多内容的学习和掌握,使得学生的学习范围不断扩大,在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为社会提供复合型高质量人才。
3.1.2典型方案教学
实践教学方案优化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专业教学质量。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典型方案教学是实现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措施。具体而言,教师及学生可以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备的实践重组。譬如,在切削加工、检验、装配及包装环节中,学生可以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根据典型案例的操作规范,进行实际加工的安装与尝试,实现教学目的的达成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
3.2实践教学设备应用要求
3.2.1单位环节的设备引入
车、铣、磨、镗是机械制造的基本工序。机械工程零、部件的加工需要多种设备的系统配合,只有确保材料装置、控制系统、组合机床、传输管道等内容的高度匹配,同时确保工艺应用的科学合理,才能保证机械设备的规范合理,进而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在单位环节设备引入过程中,高校机械制造专业实践教学应在明确教学设备结构组成的基础上,实现不同设备零部件、不同工种学生的合理分配,学校教学资金的有限使整套机械设备的全部配置难以实现。因此在有限的资金条件下,学校可以系统考虑工种岗位的重要性,并进行单独生产环节设备的引入和建设。从实践过程分析,这种单位环节的设备引入具有以下优势:淤实现了教学资金的合理利用,为机械制造专业学生的实践学习构建了良好环境。于这些设备的应用与社会生产具有高度的吻合性,使学生实践操作过程更加真实、完整,保证了教学实践目的的达成。
3.2.2教学设备的自主研制
工业生产的零件制作必须确保制作规格的标准、统一,而实践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系统掌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具体的专业内容进行简单设备的自主研制。譬如,通过不同长度的皮带模拟制作输送系统输送线,同时确保输送系统H形多分支循环运行结构布局。通过独立化的驱动装置、电光传感检测装置、控制链接装置确保机械加工装置设计、组装系统合理。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系统掌握本专业的机械制造,更对自动化控制、电光传感、机械安装等内容有清晰了解,在保证教学设备应用质量提升的基础上,实现自我实践能力的不断提升。
4结语
机械制造行业是我国现代化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业的繁荣需要较高专业素质的人才作为基础保证。高校机械制造专业只有根据机械制造工艺过程实践教学中,教学方法与设备应用的具体情况,针对性的进行各种技术措施优化,才能保证应用教学质量的提升,推动机械制造行业良性、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亮,范炳树.机械加工工艺方面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J].南方农机,2017,48(20):187.
[2]胡迎春.机械加工工艺基础课程教学设计研究[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8):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