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
四川省筠连县中学 645250
摘要:新课程改革中,绿色化学理念逐渐深入到高中化学实验中。这不仅需要通过化学实验训练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而且需要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化学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因此,本文主要围绕引进绿色化学理念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进行渗透进行探讨。而这是为了引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的重视,从而引导学生共同守护自然环境。
关键词:绿色化学;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理念渗透
引言:从人类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中看,当前人类社会是离不开化学制品的组成的,而这也是基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需求的。不过,由于化学工业越来越发达,使得其对于环境和城市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比如,诸多化学制品化学废料都会被排放到自然环境中,这就会对自然环境造成较大的生态污染。那么,这对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启示,在于需要培养学生绿色化学的理念,而这对于高中化学教育的长远发展也具有重大意义。
一、引入绿色化学理念的必要性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如果想让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么教师首先需要做出表率,这就说明需要在给学生教授知识的同时,还需要给学生灌输正确的化学学科价值观,如绿色环保、绿色实验等观念。而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就可以让学生逐渐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化学学习观念。
从我国低碳环保的发展观来看,科学的垃圾分类是出于对当前周边环境的环保理念,所以就需要融入到公民意识中,这也是社会发展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所以,这就需要从学生阶段开始加强引导绿色化学理念,从而推动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进程。而高中阶段对于高中生而言,是培养其生活习惯、价值观、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阶段,所以高中阶段的化学教育已经不能局限于学科知识的积累,还要着重于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
二、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
绿色化学理念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对于高中生是潜移默化的过程。那么,对于高中化学教师而言,不仅是针对书本知识的进行教学,而且还要专注于教育学生如何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而对于高中生而言,本职的职责不仅限于专心学习教材知识,而且需要专注于教材之外的理论知识,从而自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由此可见,潜移默化的文化渗透是来源于教师的积极引导和学生的自我反思。首先,在对于学生认知上的引导过程上,需要让学生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那么,这就要求需要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学科教育,即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并且,教师需要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融入绿色化学理念,同时引导高中生参与绿色化学实验。那么,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案例,使得与教材知识点融会贯通,相互印证[1]。
其次,在通过分析案例后,既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的把握书本知识,又可以带领学生参加传播环保知识的活动中,或者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的化学实验教学视频,这样就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环境破坏对于环境的影响,使得在该过程中逐渐提升自己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绿色化学理念渗透的教学方法
1.利用多媒体手段,拓展绿色化学理念
为了避免化学实验危险的发生,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化学实验进行分类教学,既可以使得实验易操作,又可以避免发生重大危害。同时,教师在制作危害性较大的实验时,可以借助多媒体等科技手段进行演示,从而可以让学生通过多媒体展示的实验过程观察化学反应,这样不仅可以有效避免接触有害的化学原料,又可以防止化学废料造成的环境破坏,同时避免危害学生健康。
2.从绿色化学理念出发,营造问题环境
比如,在进行实验室进行《有机合成》的演示时,教师先在黑板上写出问题“有机合成物会影响周边环境吗?”,虽然在教科书总对于此词语有明确的的定义,但是为了调动化学课堂的学习气氛,那么化学教师可以在提问方式中,融入学生喜爱的网络流行语,如流行语“盘他”的意思就是某人要解决某件事情,那么教师在提问时可以说“请问哪位同学可以站起来盘他?”。而通过这样的提问方式,就让高中生突然觉得课堂中有自己熟悉的氛围,这就将高中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化学教师的提问上,并且再经过教师的细心引导,这就让高中生逐渐了解绿色化学理念,从而提高高中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增强对绿色化学理念的记忆。
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实验课堂上对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对于学生人格品质的培养,环保意识的树立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在高中学生特殊的心理成长期,这种意识的灌输和引导对于国家化学科学领域的未来具有重大意义。对于化学学科的认知和理论的学习,并不是只能在实验课堂上才可以学习验证,有相当一部分的实验并不适合学生进行亲自的操作实践。教师在化学实验课堂对绿色环保理念的渗透关系到化学学科长远发展的方向,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实际情势的发展,不断改善化学课本中的不合理之处,最大限度的从根本上为国家的生产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助力。
参考文献:
[1]陈兆鹏.浅析绿色化学理念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渗透[J].考试周刊,2019(34).
[2]刘怀康. 高中化学实验中绿色化学理念的应用浅探[J].新课程导学, 20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