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
陕西省西安市第三十八中学 710015
摘要:数学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所以在国家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必须提高对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视。文章对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各类问题进行逐一分析,并进一步讨论、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教学;教学实践;新课程目标
引言:以往高中数学教学中家长和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的成绩,但是在新课程改革后,国家对于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也要根据新要求去改变叫教学策略,注重对于学生综合能力和素养的培养,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
一、探究新课程目标下高中数学教学实践问题与对策的必要性
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对各科目教学提出的最终目标。然而,理想与现实总是存在一定差距,教材编排体系与学生学习规律之间的问题、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相对平衡关系问题,都会影响到教学的效果与质量。因此,教师必须应课改要求,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突破点,从教学实践出发,找到具体的解决对策。
二、新课程目标下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内容有待优化
通过分析课改之前的教材,不难发现,教材内容深奥复杂,并非完全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一些要求掌握的高级知识点超出了学生的接受能力,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教学内容脱离现实生活,更多是抽象枯燥的数学理论,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改之后,教学目标有所改变,之前的教材内容也凸显出了落后性,不能完全顾及到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规律,同时与生活之际的联系比较少,因此需要从教材内容上进行优化,提高教材的适应性,促进教学的有效性。
2.教学方式有待完善
受中国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是权威者,是课堂的主导。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在教学中教师包讲,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点的授课现象的产生。大多数教师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单方面向学生灌输知识,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及学习自主性。此外,由于中考高考的巨大考试压力,教师的关注重点总是知识点的理解掌握以及最终的考试分数,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高中数学教材与初中数学教材的难度内容均不同,高中数学教材难度大、内容广泛、教学要求更高。如果不能及时更换更加合理的教学模式,持续忽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自信心,最终拉低整体的教学效果。
3.学习方法有待提高
学生习惯了初中时被动接受知识、完全依靠教师总结归纳的学习模式,学习自主性差,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进度完全需要教师的催促监督,不能自觉按时完成学习任务,没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然而,高中数学难度大,内容多,教师授课讲解的时间有限,因此,学生必须及时更换学习模式,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自主性,才能跟上教学进度,在课堂中获得收获感和自信。
三、新课程目标下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1.做好知识点的衔接教学工作
初高中数学教材的编排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其中知识点相互渗透,交织于一体。前一阶段的学习必定会为后一阶段知识的输入打下基础,后一阶段的学习也必定要在前者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做好前后知识点的衔接工作很有必要。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高中数学第一册第一章《预备知识》时,首先可以复习初中时期曾经学过的一元二次方程,从具有相似之处的方程式入手,引出一元二次函数概念。这样既能够复习到旧的知识点,又符合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通过已学的熟悉的旧知识过渡到新知识,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2.优化教育管理内容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该尝试改变教学模式,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营造一种更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从而缓解学生的畏难情绪,帮助学生寻找学习的乐趣。例如,在教授北师大版本的高中数学时,可以借助PPT、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的多媒体进行教学,改变往常严肃拘谨的沉闷课堂氛围,营造一个有声有色、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如此一来,学生的注意力自会高度集中,学习效率也就自然而然有所提高。
3.完善学法指导方式
学生学习质量的高低取决于能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与教师的正确引导密不可分,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多留意观察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正确的引导、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布置一些课前预习、课后总结复习的作业,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分配、利用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此外,还应当重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倡导小组学习、互相启发,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束语:
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是每一位教师都在努力追求的目标。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我们必须要直面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各方面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解决问题。要从自身出发,转变教学理念,将关注重点放在学生身上,一改传统僵硬的教学模式,争取让高中数学课堂迸发出更大的活力。
参考文献:
[1]王华文.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探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9):281.
[2]李志坚.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解析[J].高考,2020(34):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