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理论下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月21期   作者:陶红
[导读] “协作沟通”是当今社会工作、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一项技能。

        陶红
        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桃花镇中心学校  231202
        摘要:“协作沟通”是当今社会工作、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一项技能。为了学生能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获得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小组合作的应用被提上日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十分有趣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一方面可以主动展现自我的表达能力、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在合作学习的模式下,学习如何从他人的观点和思维模式中得到启发,获得新的观点、丰富个人知识面。因此,本文主要对“小组合作教学”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小组合作;小学数学;教学实践
        引言:随着课程改革创新的不断推进,“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程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兴有效的教学手段受到了很多教师的青睐,逐步走入课堂实践之中,小组学习可以优化数学课堂的内容结构,有效提高每一位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促使学生提高独立思考能力以及与他人沟通合作的能力。但就目前的实践情况而言,很多合作学习小组都处在表面理论形式阶段,需要老师不断实践与总结,从而得到更适合实际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与基本特征
        1.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
        小组合作学习也可以叫做小组协作学习,是一种在教师主导的前提下,就一个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协作交流的学习形式。在小组学习合作过程中,每位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发散思维能力、沟通合作能力都能得到充分锻炼;与此同时,课堂氛围被调动,扩大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因此受到很多老师的关注与支持,渐渐走入主流教学模式行列。
        2.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特征
        第一,以组为单位,多维度考量,特质互补;按照学生的基础水平,能力倾向,性格特质,性别等方面将班级学生分为多个个性独特,独一无二的学习小组,并进行内部选举,选出小组组长。通过小组的形式合作学习,每个成员都可以参与讨论,共同学习。小组学习多以集体活动形式,每位小组成员都可以参与进来,机会平等,不分先后,营造了一个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
        第二,以小组团体成绩而非个人成绩作为考核评价标准;在小组合作学习的班级里,将个人竞争和小组合作竞争进行有机转化,每位小组成员在小组中有一种归属感,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集体荣誉感的重视,提升学生间的合作互助能力。
        第三,小组成员间互相补足、彼此信任;小组合作学习的特性是小组成员间彼此既是合作互助关系又是竞争关系,在完成个人目标的同时更需要帮助同学共同实现目标。过程中相互合作,取长补短,提升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和思维碰撞,有利于思维的发散,促进学生的学习参与度。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
        1.因人而异,合理分组
        在小学数学课堂实践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是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进行分组,形成组内异质互补,组间水平平衡的多个小组。让学生能体验相互合作学习的同时达到组间竞争的目的。促进学生在不断提升个人知识整体水平的同时,增加自我表达的机会,从而增强自信心。在小组合作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组内进行各自分工,也可以选择分工轮换制。比如设置小组组长,记录员,报告员等职位并明确分工;或者可以设置规定情景和情景中的各个角色与任务。

例如在对“小小超市”的课程形式教学时,在课堂上开张多个“超市”,设置“经理”,“店员”,“收银员”以及“顾客”这些角色开展模拟情景表演,每个学生都在其中有明确的职能划分,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的社会体验感,还让学生在实践中将知识进一步巩固,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2.灵活把控,创造合作契机
        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在于通过小组互助的形式给学生带来思维逻辑的膨胀以及知识资源的共享,所以教师需要在课堂中创造合适的锲入时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比如在一些有多种解答答案的问题上组织小组讨论,并将各自的小组讨论得到解题想法展示出来。例如:有45个同学准备坐船去河对面郊游,大船可坐10人,租金40元,小船可坐5人,租金20元。你会怎么租船?这样可以让每一位学生尽可能的展现自己的想法,同时发散思维,从他人身上汲取经验,发展新的观点,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全面思考以及学习他人优点长处的能力。
        3.设置课堂情境,发散思维
        以往小学数学课堂内容枯燥乏味,开展形式单一,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热烈的课堂氛围十分重要,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散学生思维以及想象力。在实际实践操作中,可以将小组合作学习贯彻进课堂的各个学习环节中。
        4.科学把控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
        对小组合作学习建立能有效推进的评价机制,将单人的竞争转化为团队的竞争,并从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的参与度,配合度,沟通协作能力,小组总成绩等方面多维度评价学生。将评价的核心从激励个人转化为激励团体,如此会有更多学生得到肯定与激励,促进学习目标的进一步落实。
        结束语
        将“合作、协作、沟通”的理念引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提高自主展示自我表达的能力,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协作共同学习探索习惯,对于学生成绩、思维发散能力以及协作沟通能力等方面的发展都拥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是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不断实践总结探索,为教学方式革新,教育领域发展努力达成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吴建国.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理论下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分析[J].科普童话,2020(04):22.
        [2]张会斌.浅析小组合作理论下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探究[J].才智,2019(33):129.

        
        
        
        
        
        

        
        
        ?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