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思政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的途径

发表时间:2020/11/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月21期   作者:赵辉,张树梅
[导读] 在现阶段来看,工匠精神有了新的内涵

        赵辉,张树梅
        (寿光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262700)

        摘要:在现阶段来看,工匠精神有了新的内涵,对中职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时,需要将工匠精神充分渗透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能够传承我国工匠精神,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思政教育课程的改革奠定基础。本文阐述了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性,提出了思政教育中工匠精神的融入策略。

        关键词:中职;思政教育;工匠精神;融入

        在中职思政教育中,为了满足新时代发展需求,需要对工匠精神进行有效融入,这样既可以提升思政教育质量,也能够对学生工匠精神进行培养。在工匠精神的影响下,有利于健全学生的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成为新时代优秀青年,也成为我国工匠精神的传承人。
一、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随着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工匠精神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对传统手工艺人的理解也有所改变。工匠被作为专业技能工作人员的统称,而工匠精神也比较综合性,既包括了匠人德育,也包括了匠人技术。在中职思政课程中,通过工匠精神的融入,有利于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道德实践进行密切联系,从而实现全科育人的教学目标,也为思想政治课程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对他们动手实践能力,具有较高要求,通过工匠精神的融入,能够帮助学生养成严谨认真的态度,实现自我价值,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尤其在生产实习过程中,往往会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个人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小组的整体成绩,这就需要对学生责任意识进行培养。经过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可以与他人进行合作,这样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也能够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使学生成为综合性人才。

(三)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思政教育中,工匠精神和专业教学具有密切联系,为学生进行专业训练时,经过工匠精神的渗透,可以使专业知识更具有趣味性,有利于学生高效掌握知识的同时充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能够让健全自身知识结构,充分体会到学习自身专业知识的快乐,进而让学生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1]。

二、中职思政教育中工匠精神的融入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范围

        在中职院校中,通过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能够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有助于学生形成工匠精神,也能够对学生心理健康起到正面影响。

在校园文化中,不仅包括思政教学环境,也包括校园文化气氛,通过将这些内容有效渗透在思政教育工作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进行熏陶,为工匠精神的渗透奠定了基础。对校园文化进行建设时,可以采用宣传栏以及报刊等进行宣传,以此来扩大工匠精神的宣传力度,让学生能够对工匠精神进行深刻认知。不仅如此,学校也可以定期举办相应的知识讲座,使学生可以面对面地与知名工匠进行交流,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工匠精神的伟大意义,从而让学生主动向工匠们学习,使得学生的精神层次能够上升到新的台阶。

(二)建设一支高素质且具有工匠精神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在中职思政教育中,为了将工匠精神充分渗透在这门课程中,需要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进行提升,教师需要具有工匠精神。对思政教师队伍进行建设时,需要从以下几点着手:第一,针对思政教师的工匠精神进行培养,加大师德建设力度,使得师生教师具有人格魅力、专业过硬,还要具有责任感,进而能够引导学生形成健全的品质。第二,在思政教师队伍中,需要选择工作经验丰富地教师,不仅要具有思政教育经验,还要具有辅导员工作经验,能够积极参与学生实训活动,带领学生进入企业实习,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等等。第三,对思政教师职业素养评价体系进行全面建设,将工匠精神纳入在评价体系中,使得思政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这样也能够为工匠精神的融入奠定基础。

(三)将工匠精神贯穿于思政教育全过程

        第一,对思政课程进行教学时,思政教师需要对教学观念进行转变,教学方式需要进行调整,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根据学生的认知以及兴趣爱好等设计教学内容充分渗透工匠精神,使得学生能够受到工匠精神的影响,既能够学习相关知识,也可以充分学习工匠精神,真正把握工匠精神的内涵。

        第二,在思政教育中,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优化,需要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学习工匠精神。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相应的视频、图片等,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感受工匠们的风采,使得这门课程更具有吸引力,这样也能够使思政教育更具有说服力,学生直观的感受工匠精神。

   第三,优化思政课程结构。对思政内容进行教学时,学校应该与相关企业进行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对工匠精神进行渗透时,需要与学生的技能训练进行融合,实现知行合一目标,培养学生敬业、创新等优秀品质。除此之外,中职院校也应该对实训基地加大建设力度,让学生能够接受严格训练,使学生可以精益求精,培养学生钻研精神,提升自身的技能,将自己打造成一名工匠[2]。

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职思政教育中,工匠精神的融入是客观要求。为了将工匠精神充分渗透在这门学科中,思政教师要具有工匠精神,并且在各个教学环节中都能够融入工匠精神。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实践基地,使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形成工匠精神,这样既能够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也能够实现预期的思政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邵亮. 浅析在中职思政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的有效性途径[J]. 科学咨询, 2020, 000(010):114.
[2]李繁. 工匠精神融入中职思政课教育的价值与路径探析[J]. 鄂州大学学报, 2019, 026(004):73-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