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红岩
伊犁察县绰霍尔镇中心校
新疆伊犁 835300
摘要: 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渗透感恩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为感恩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载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利用感恩教育拓展感恩教育有助于扩展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包容性、内容的吸引力和目标的说服力。
关键词:感恩教育;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在落实感恩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始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并且遵循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在学科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本身蕴含着较强的育人功能和价值,在思想教育中渗透感恩教育,能够通过有效的教学引导使学生能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深刻践行德育品质,具备德育观念,通过教学活动的引导激发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体现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全面发展。
一、感恩教育在学生思想教育中的价值
(一)扩展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包容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人对人的教育实践活动,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独立的自我和精神世界。从教育本质上看,感恩教育是坚持以人为本,将个体的发展放在首位,立足于社会、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德育品质作为感恩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教育过程来看,感恩教育是挖掘人的自身潜能,调动自我教育的积极因子,从道德着手,以情感滋养心灵,以人性完善人格,在促进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教育过程中体现出很强的协调性。
(二)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吸引力
思想政治教育依靠某种思想、文化的吸引力,将社会规则与价值观念灌输于人们的头脑之中以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引起社会发展。学生感恩教育的内容十分丰富,。“感恩点”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有较强的现实感和实践感,且依托丰富多彩的感恩实践活动,基于这样的理念,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过程中,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感恩元素与学生的生活元素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更好的践行德育品质和德育行为,这样的感恩教育才能使学生自觉接受。
(三)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说服力
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体现在教育对象是否发自内心的思想转变与行为遵循。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引导人们掌握基本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遵守社会秩序,接受社会制度的约束方式参与人的思想道德体系的构建。例如,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生活的空间,国家为我们提供了生存的基本条件,社会为为我们提供了发展自我的环境,这一切,都应视为“恩情”。通过感恩教育塑造坚定的道德信念,能让学生从心底信服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共同信仰。
二、开展感恩教育,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
?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一是以朴实道理吸引学生。教育者运用人性中善良朴实的道德观念、亲切的话语开导学生,引导他们的态度、价值观和行为按照社会的规范和要求去实践,使思想政治教育对塑造学生的精神世界真正有实效。二是以感恩道德感召学生。在感恩教育中培养学生感恩祖国、感恩人民、热爱感恩社会的意识,以感恩之德感召学生,做讲诚信让学生能够从思想上认识到培养感恩品质的重要性,并且能够在日常生活以及学习中通过行动体现自己的良好品质,使自己能成为讲诚信重恩情的学生。三是以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二)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
一是以真诚的情感打动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应对学生倾注真实情感,以关心、信任和理解的态度面对学生,善于觉察并积极回应学生的情感需求,及时发现并肯定学生的闪光点,以心换心,以情动情,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对个体的感染力。二是以积极的情感引导学生。在感恩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学生情感的发展规律,促使学生将感恩的认知内化为自觉选择。在处理道德中的冲突和矛盾时,能主动采取感恩的方式积极应对,将感恩之情引发的行为持续强化和建构,以尊重、友爱、关心、理解、责任的人生观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三是以适度的情感陶冶学生。在开展感恩教育过程中要把握好情感的度。例如,一些学校在开展以感恩父母、感恩老师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时,在创设的感人情景中,学生往往会抱头痛哭乃至情绪失控,如果控制不好,教育效果往往会适得其反。所以,感恩教育应注重学生的“心灵触动”和“感性交流”,尊重与保护学生的情感需求,这样才能通过感恩教育强化学生的感恩认知,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感,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感恩意志,使学生具备较强的感恩信念。
? (三)重视人文关怀
一是以人为本关怀学生。感恩教育要立足于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和思想实际发展水平,通过平等对话并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研究学生的成长需要结合学生的成长需要进行感恩教育的渗透,这样才能以感恩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和情感世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二是以平等态度接纳学生。感恩教育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结合生活元素,从学习、休闲方式、交友恋爱、学业研究、就业创业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出发,做到关心、尊重、服务学生并从心底自觉接受。三是以开放心态包容学生。作为教育工作者要设身处地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理解学生的言行和所作所为,通过专业的心理疏导和情感交融,引导学生将感恩内化为一种自然和自发的行为,塑造阳光心态。
(四)加强主体实践
在进行感恩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增强主体实践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只有学生能够践行道德行为,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落实感恩教育,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实践平台,增强学生实践的主动性。引领学生走出课堂进入社会实践中践行道德行为,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将道德品质内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当深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感恩元素,并且让学生进行实践从而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统一,达到培养感恩品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项福库,祝国超.感恩教育理论研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145。
( 2 )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81.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底46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