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流义
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第八中学 广西来宾市 546100
摘要:“少年强, 则国强”, 青少年体质健康事关国家民族的未来和亿万家庭的福祉。增强高中生体质,是高校教育工作和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 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改革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 国家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重视程度和监管力度愈加凸显。本文主要分析高中体质健康监测下的体育课堂教学。
关键词:监测; 体质健康; 教学
引言
高中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主力军,拥有健康的体质是他们未来的保障,但目前高校学生体质水平持续下降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变。如何有效发挥个性化体质监测的指导作用, 可通过研究学生个性化体质监测与体育教学的关联性,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能力。
1、研究目的
自体质健康监测实施以来,测试项目没有太大的变化,主要涉及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3个方面。项目设置是核心环节,关系到体质健康测试的质量。确定合理而简单易行的,能全面反映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测试项目体系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高中学生体质健康监测项目设置的全面性。
2.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和整理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结合研究内容进行分析和探讨。(2)专家访谈法:通过访问体育保健学、心理学、体质健康方面的专家,听取他们的意见,以启发思维,认证观点和丰富研究内涵。(3)数理统计法:对访问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4)RSR(秩和比)综合评价法:RSR=∑R/m.n, R为各测试项目的秩和值,m为项目的数目,n为专家的数目。RSR值越大,其综合水平越高。将各项RSR值的秩和进行比较,得到各项指标的权重。
3、监测项目与体质健康的关系
人是统一的整体,一切生理和心理活动、行为都有赖于人体形态结构,它是体质健康的基础,与健康有着密切关系。身体形态指标的权重系数在对专家的调查后统计显示:22%的专家认为它的权重系数为0~0.10,63%的专家认为是0.11~0.20,15%的专家认为是0.21~0.30。身体机能正常是体质健康的重要因素,一定的身体形态结构表现为一定的生理机能,它是体质健康的内在表现。身体机能指标的权重系数在对专家的调查后统计显示:12%的专家认为它的权重系数为0~0.10,46%的专家认为是0.11~0.20,42%的专家认为是0.21~0.30。身体素质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它是体质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体形态、机能、心理和适应能力均有密切关系。对专家的调查结果显示:25%的专家认为它的权重系数为0.21~0.30,58%的专家认为是0.31~0.40,17%的专家认为是0.41~0.50。心理与体质健康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心理对健康的影响远大于健康对心理的影响。心理是能动的,始终支配和调节着人的身体,影响着人的健康。对专家的调查结果显示:73%的专家认为它的权重系数为0~0.10,21%的专家认为是0.11~0.20,6%的专家认为是0.21~0.30。适应和体质健康是高度统一的。身体和外界环境的一致是体质健康的综合反映,而体质健康是保证各器官、系统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环境和产生正常的适应行为的基础。对专家的调查结果显示:26%的专家认为它的权重系数为0~0.10,62%的专家认为是0.11~0.20,12%的专家认为是0.21~0.30。
4、监测与课堂教学
4.1 监测的特点
4.1.1 监测项目多,工作量大
现行测试项目为7个,包括了身体形态、机能、素质3个方面。要在一定时间且高质量地完成测试任务,除了进行针对性练习之外,还要保证课内课外有效结合,并且组织学生进行专门测试,如遇天气的原因,还需另安排时间进行测试,工作繁杂且量多。
4.1.2 监测难度较大
一些监测项目需要用仪器,不但教师要进行操作培训,而且学生也要进行使用培训,以便掌握熟练的使用方法,保证测试成绩的准确性。在测试中注意力要非常集中,记录成绩要非常仔细。如学生有不规范的行为或不能完成测试,还要安排重测,这样必然给测试工作带来较大的难度。
4.1.3 监测时间长
以一节课测试一个项目计算,1周2节课,7个项目需要3.5周,加上测试前的针对练习和组织补测,整个过程至少需要5周。教师和学生承受着较大的体力和精神压力的负荷,还影响了体育课的正常教学。
4.1.4 组织难度大
在规定的监测时间内,经常有3~5个班级同时测试,如不进行沟通,会出现几个班级同时测试一个项目,场地和器材不能满足,测试效率明显下降。教师既要认真完成测试,还要兼顾学生的心理状况、安全等,组织难度可想而知。
4.2 课堂教学策略
4.2.1 “课课练”常态化
“课课练”就是利用课堂5~8min左右的时间帮助学生进行身体素质练习。例如,主教材为篮球,“课课练”为速度、灵敏素质练习,练习内容要体现主教材的特点。运用多元化的手段,激励学生创造多种方法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在练习坐位体前屈时,利用学生柔韧性创编身体数字、英文字母等,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伸展身体,锻炼柔韧性。在指导引体向上和仰卧起坐时,采用多种形式,如仰卧举腿、仰卧团身、直腿仰卧等,多方面地引导学生锻炼腰腹背的肌肉。这样的设计改变了练习时的单一与枯燥,将测试项目渗透进课堂教学中,又可教会学生多种练习方法,便于课外有针对性地练习。
4.2.2 教学监测结构化
为了保证正常的课堂体育教学,不耽误教学进度,可将教材内容与测试项目合理搭配,进行资源整合,发挥其互补功能。根据监测所需的课时,在学期初安排教学进度时,将拓展和游戏内容调整为体质健康项目训练,即主教材为教学内容,拓展和游戏为测试项目。如上室内课时进行一些体质健康的知识介绍,如体育保健知识与体重指数和肺活量测试相结合,让学生更深入了解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自身的健康状况,以便采取适合自己方式的练习。
4.2.3 课内课外一体化
根据体育运动的规律,有些项目并不适合在体育课中反复练习,它需要利用课外时间系统练习。如1000m跑,可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达标赛”,将他们的出勤和表现情况列人学期体育成绩考核,成绩如达到一定标准学期测试可免考,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好的调动,由被动地练习变为主动地锻炼。定期组织引体向上和立定跳远的个人和班级的比赛,提高了学生的成绩和培养了团结协作的精神。
结论
第一,怀化学院学生个性化体质监测运行理念较好,但在实际操作中监测结果与学生综合考评关联不够紧密,反馈干预基本没有落实。 第二,高中体育课程对个性化体质监测具有促进作用,个性化体质监测反作用于高中体育课程。 第三,个性化运动处方的应用对调动学生运动积极性、提高运动能力及对“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等体育意识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娟.高中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追踪分析[J].体育科技,2019,40(06):74-76.
[2]张晓俭.大数据背景下高中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体系构建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17):217-218.
[3]武东海. 高中体质健康监测政策协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9,42(08):37-45.
[4]杨思瞳. 高中体质健康状况监测体系的构建及综合评价[J].智库时代,2019(27):108+110.
[5]武东海,明应安,孙国栋.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高中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管理研究[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9,34(03):22-24.
【作者简介】韦流义, 1982年7月,男,壮族,广西来宾市;中学一级教师;从事高中学段体育与健康课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