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军强
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县思源实验中学 555200
提要:本文以国家东西部扶贫协作,苏州市吴江区教育“组团式”帮扶印江思源实验中学实践为例,通过教学过程中的探究与实践,初步界定了“组团协作式”音乐教学模式的含义,明确了这种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价值取向,并用具体课例对模式程序及模式特点进行详细阐述。通过地域性对比教学效果检测,说明了这种教学模式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意识、组团协作与创新精神。
关键词:组团协作 模式 实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刚要(实行)》在课程实施方面的具体目标,强调通过课程实施、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培养学生学会收集音乐素材的能力、新知识获取能力、乐曲分析能力、音乐创作能力和交流与合作能力。在新教育理念下的今天,改变传统教育方式,积极探索适合新时代教育背景下的教育方式,已成为必然。
一、“组团协作式”音乐教学价值取向
(一)教育价值观——转“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主体”。
新时代背景下的音乐教育观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科学教育观。而“组团协作式”音乐教学模式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教师的指导,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利用组团式帮扶,资源共享、合作探究,自主创作等,全方位拓展学生思维,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从而改变了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
(二)新型课程观——转“灌输性教学”为“互动式体验”。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作、表现和享受音乐审美的过程”。“组团协作式”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合作能力,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通过师生互动、合作,在不同的音乐活动实现美的体验。
二、如何构建“组团协作式”音乐教学模式
下面我将以初中音乐欣赏课《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例对“组团协作式”模式进行具体说明。
(1)激趣引题——合作交流
播放歌曲《化蝶》进行导入,以问题《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协作交流、整合,以小组为单位分别通过多媒体展台,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梁山伯与祝英台》素材,共享资源。
教师提问:只有小提琴演奏的演奏形式叫什么?由小提琴作为独奏乐器协同乐队共同演奏的大型乐曲的演奏形式又叫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提问的形式,让学生初步了解作品的表现形式,以及协奏曲的基本概念,为深入欣赏作品做好充分准备。
(2)过程点拨——小组探究
第一部分——呈示部:这部分在教师的点拨下,师生互动、生生探讨,乐曲一开始是一个短短的引子,独奏的长笛在轻柔的弦乐背景下奏出明亮、秀丽的曲调。接着双簧管奏出优美动人的旋律,描绘出一派风和日丽、鸟语花香、春光明媚的江南景色,表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真挚、淳朴的爱情。第一主题在竖琴清淡的琶音伴奏下,由独奏小提琴奏出:
【设计意图】本段音乐的欣赏要让学生明确长笛模仿鸟的叫声,演奏出美妙的旋律,接着双簧管以柔和抒情的引子主题展现出一副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美丽画面。明确引子在音乐中的铺垫作用,为老师接下来讲述爱情故事打下基础。
接下来是大提琴和独奏小提琴真诚对答,作者运用复调的手法,描述了他们草桥结拜的情景。之后,乐队和独奏小提琴相互补充,使爱情主题更加热烈、愉快。在一段美丽的华彩之后,独奏小提琴在乐队轻快、活跃的伴奏织体中,奏出了明亮、活泼的第二主题:
【设计意图】学生听音乐,整理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同学互组交流,小组汇报。让学生通过听音乐,通过音乐要素的对比欣赏,熟悉《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主体旋律,用音乐来表达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生活写照,解决教学的重点。
第二部分——展开部:大管、小提琴的曲调和定音鼓、大锣的音响,造成了一种沉重、阴森、恐怖的气氛,预示着不详的兆头即将来临。尤其是那种不协和和弦及弦乐的震音、连续下弓的手法,使人听起来,心在颤抖,就在这种阴森的背景下,铜管乐用八度齐奏吹出了威严的,凶暴的封建势力主题:
接着,独奏小提琴采用我国戏曲中独有的散板节奏、连续的和弦进行,奏出了祝英台的痛苦不安。随之以强烈的切分和弦奏出了祝英台的反抗主题。这两个主题形成了强烈的冲突,达到了第一个高潮——抗婚场面。
当乐曲转入慢板后,独奏小提琴奏出了痛苦、哀伤的音调,深切地体现出梁祝二人悲痛欲绝的心情,尤其是小提琴与大提琴的对话,描绘了他们二人楼台相会、互相倾诉的情景。
接着音乐急转而下,作者以强烈的气氛,急促的速度,并成功地吸收运用了京剧导板、越剧嚣板的紧拉慢唱的手法,突出地表现了祝英台对封建势力的强烈反抗和控诉。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不详预兆”“封建势力”“抗婚”“楼台会”“哭灵泣诉”5个主题的聆听,来体会当时封建势力时代,那种不自由,对婚姻的无奈,悲痛欲绝的心情。
第三部分——再现部:长笛,竖琴美妙的声音,把人们带到了自由、平等、无拘无束的仙境。小提琴柔弱地奏出了梁祝的爱情主题。那种美好的、使人向往的境地,一对彩蝶在花丛中欢乐自由地飞舞,表达了人们对梁山伯、祝英台的深切同情和祝愿,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实践演唱,把握这个部分的音乐主题,体会那种彩蝶双飞的情景。通过对比的欣赏方法,拓展奏鸣曲式的结构,并熟知用音乐“讲述”故事的方法。
三、结束语
学校在吴江区教育“组团式”帮扶下,积极探究构建“组团协作式”音乐学科教学模式,是为了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充分利用现代教育资源、师生合作,最大限度去发挥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积极性、爱思考、爱探究,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通过这一年来的实践证明:“组团协作式”音乐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在教室的指导下、点拨下,积极参与音乐教学活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国家教育部。
2.《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何克拉:《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与构建主义学习环境》,教育传播与技术,1996年第三期(总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