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婷
秦屿中心小学 35220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不单单的追求物质生活,越来越注重追求精神需求,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孩子的兴趣培养。使用体态律动可以让学生通过听觉去欣赏音乐的魅力,并且通过身体来表达音乐的旋律和感情。
关键字:体态律动;小学音乐课;发展与运用
在九年义务教育中音乐教学也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激发学习者对音乐的兴趣,可以培养孩子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现在小学音乐课中存在很多问题,老师知识传统的授课模式,这不利于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体态律动可以让学习者从多个方面去诠释和发现音乐的美妙。在小学音乐老师授课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教育者可以将体态律动法与现在音乐教学相结合,根据不一样的学习者制定不同的方式,从而提高我国的音乐教育水平。
1 体态律动教学的发展
体态律动是瑞士著名的音乐学家和教育学家达尔克罗兹提出的,他发现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存在很多弊端,在传统的音乐教育模式中学习者很难掌握音乐的力度、节奏等问题,于是他提出了体态律动教学法的新模式。达尔克罗兹在实践中发现人的身体可以很好的将音乐很好的表达出来,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人们在音乐上寄托情感,音乐通过体态律动可以很好的将情感表达出来,音乐可以很好的表达人们的喜怒哀乐,这就是音乐的魅力。直到现在体态律动教学法已经建立了百余年,它对现代音乐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体态律动已经变成了一种重要的教育模式,它通过语言、动作、舞蹈与音乐的结合,从而加强人们对音乐全面的理解。在现在越来越注重精神追求的时代,体态律动在现代音乐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体态律动可以让人们更好的体验音乐节奏,但是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学习者必须积累一定的经验,通过别的形式表现音乐的能力。在体态律动的基础上开展更加深层的课程,逐渐提升学生对音乐节奏感的把握和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2 体态律动在小学教育中的现状
2.1 体态律动在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在现在的小学音乐教育中存在许多的缺点,老师没有有效的教育方法只是对学习者进行简单的音乐知识的讲解,学习者并不能理解的音乐,这严重偏离教学的目的;老师没有对体态律动有很好的认识,在授课的过程中不能很好的运用,从而过于注重音乐的理论教学;有的教师采用新的教学模式不能给学习者有良好的互动过于在意形式,不能清楚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还有一些上课不能采取一些新的模式,只用传统的授课模式去讲课。下面分别对这几种情况进行分析。
(1)老师对教育方法的不熟练导致不能准确把握教学
由于中国引进体态律动的音乐教学模式相对较晚,很多音乐教学者对体态律动的研究和认识并不是特别的全面,在授课的过程中不懂得变通。我们大家都知道在授课过程中如果只采用一种教学模式是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学习者也会感觉到枯燥无味,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然而使用体态律动的授课模式,学习者在音乐带动的节奏下身体会发生律动。在这是就出现了以往授课模式和体态律动教学模式的不同,在体态律动教学模式下,学习者都比较自由,但是课堂纪律难以管理,老师面对这种情况也会变得不知所措,这就是值得老师思考的问题。
(2)老师过于注重理论教学而忽略音乐教育
在大部分老师授课的过程中都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过于注重理论教学,这对学生探索音乐是非常不利的。虽然老师给学生普及了许多音乐的理论知识,但是由于缺少实践,并不能达到体态律动教学的良好效果。在音乐授课的时候我们要清楚地明白一切都要以音乐学习为重点,不能偏离目标。
(3)老师过于在意形式而缺乏和学生的沟通
在使用体态律动的教学模式是下,在音乐课上同学们通常会根据老师伴随节奏做出的动作进行模仿,不能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体态律动的重点是让学习者自己通过听音乐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知,激发学习者的天性和对音乐的热情,然而学生对老师动作的进行一味的效仿是没有意义的的。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能和教学者的及时互动就让老师在上课的授课的时候缺乏动力,也会让老师和同学之间产生距离,在音乐的教学中老师要尝试和同学做朋友,引导学生自己去表达自己对音乐的认知和情感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3)老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不能很好吸收和使用新的教学模式
在现在这个教育多元化的时代,教学模式也越来越多,但是老师在音乐授课中还是采用以课本为主的方法,老师只是简单的把课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也只是把老师上课所讲的听懂、弄懂为主,并不会深入的研究。老师授课都是依据课本,课本上的只是对老师有重要的作用,但是这样一来教师就不会进行思考,在这样的情况下,新的授课模式也只是摆设,并不能能发挥有效的作用。
3 老师素质对体态律动教学的影响
3.1 教师的专业程度不够
根据一些调查,音乐老师的专业程度相对于别的学科相对较低,这对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发展是不利的。在学校,老师是教书育人的,没有较好的专业水平会直接影响学习者的。由于老师的专业化水平不够,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不专业,可能会导致学生对氤氲学习的兴趣,甚至会影响学习者在今后的学习。
在体态律动教育模式下,对老师的专业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体态律动包括听、唱、演奏、创作等多方面的知识,如果教育者的专业水平不高,那么想做到这一点是非常困难的。从而应该加强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水平,这有助于我国小学音乐教学水平的提高。
3.2 老师对体态律动理论的认识不充分
体态律动教学模式结合了孩子心理方面的知识,所以对教师的知识水平和对体态律动理论知识的交接有较高的要求。老师在使用体态律动教育的模式的前提是什么?无疑是老师要全面的了解体态律动的教学模式。体态律动教学模式在我国小学生的使用中并不常见,很多老师并不是特别的理解这种模式的理论,所以在教课的时候也不能特别清楚的讲解给学生。由于教学者对体态律动的理解偏差,第一,可能会出现教学者的教学方式过于简单,不能很好的使用这种模式。第二,就是教学者对这种模式的理论也不是特别理解,从而导致授课过程中出现偏差。
3.3 教学思路受传统教育的影响
体态律动作为一种西方教育模式,我们不能完全照搬,我们要学会取舍,把适合我国教育发展的留下在。现代教育中,很多学校忽视了对学习者爱好的养成,有的甚至没有开展音乐课。体态教育模式给以往的教学模式不同,它没有具体的模式,而是听同一首歌每个学生有不同的表现,教育者不能让学生按照他的动作照搬,这样就丧失了存在的意义,也与体态律动教育模式是不相符的。
4 学校重视程度对体态律动教学的形象
小学的学习中没有考学的压力,音乐只是培养孩子的兴趣,让他们从学习的压力中暂时走出来。很多学校对音乐课不是特别重视,有的学校老师甚至占用音乐课去学习主要的科目,这些对会打消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很多雪线都拥有完整的音乐设备,但是真正使用的并没有多少,很多老师上课还只是简单的使用一些音乐设备,学生并没有深入的了解,并没有发挥其价值。所以,小学应该多鼓励教育者、学习者采用体态律动的授课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向往。
5 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5.1 尊重学生身心发展
我们的行为对小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的心理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二十不断地发展,小学生刚接触音乐,会对音乐产生极强的好奇心,他们更愿意接受、了解一些新鲜事物,而且更容易理解,对于刚接触的事物他们愿意去产生,者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
在小学音乐讲课中,老师可以采用体态律动的教学方法去引领他们,让他们用自身的肢体动作去欣赏音乐的魅力。在小学音乐授课中使用体态律动的方法去欣赏音乐,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创造性,让他们在上课时更能集中精力的时间更长。小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能力都比较强采用体态律动的授课方法可以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并且相结合可以达到音乐学校的有效方法。
5.2 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在音乐的小学中,节奏感是必不可缺少的,通过听音乐人们下意识可以做出许多动作,这些动作就是人们对音乐的理解。节奏感可以开发学习者的音乐兴趣和对音乐更加深刻的理解。节奏感的表现形式有很多,比如用歌词、乐器、动作、节拍等表现出来。在现在的小学音乐课上大部分都是老师教一句,学生学一句,这样学生没有办法变得他们所理解的音乐,也不利于学生对节奏感的培养。在使用体态律动授课的时候要注意对学习者节奏感的掌握。
5.3 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1)体态律动原地动作的训练
体态律动可以调节人的左右脑的结合,通过听音乐用肢体动作去表达所听到音乐,以此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对于低小年纪可以采用击掌、跳脚、活动身体等一些动作进行锻炼;对于高小年纪可以根据音乐的节奏去改变自己的动作。体态律动采取简单的锻炼可以更好的聆听音乐。通过原地动作的练习可以让学生更加敢于去表现自己,增加音乐感知能力。体态律动通过简单动作达到更好的听觉效果,不仅有利于低小学生对音乐节奏感的培养,而且也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压力在释放自己,减轻自己的压力。
(2)体态律动在空间动作的训练
体态律动可以在原地动作训练就会有在空间动作的训练,两者都是必不可少的,它主要是让学习者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加上身体的摆动,比如走、跳、以及各种简单的动作或者借助一些小东西去感受音乐。也可以借助生活上的动作去感受音乐,更能培养它们在音乐方面的爱好;开发他们的潜力。小学并没有接触到很多的音乐知识,通过体态律动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去理解音乐。运用这些方法可以让小学生对音乐有一定的了解,可以让他们的生活变得多样性,来满足精神方面的需求。
6 结束语
通过使用体态律动可以使我国小学生音乐课的提高又很大的帮助,但是我们并不能全盘照抄,外国引进的并不一定全部都是好的,有利也会有弊,我们应该和我国的国情相符合,多吸取有用的东西。教学者应该采用良好的教育方法去激发学生对音乐课情趣的提高,我们要在发展的过程不断探索,从而推动我国音乐教育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瑶.《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育模式在小学以农业教育中的应用研究》.重庆师范大学论文,2015(6):1-2.
[2]魏婷.《浅析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儿童音乐,2017(5):36.
[3]杨立梅,蔡觉敏.《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