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岩
湖南科技大学 湖南湘潭411201
摘要:学科核心素养是近年来教育研究的热门话题。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产出导向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均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核心素养;产出导向法
1.研究背景
“核心素养”这一术语首次出现在2014年3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之后,教育界开始关注并探讨学科核心素养问题。当前各高校已将培养大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纳入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
大学英语课程是普通高等院校覆盖面最广、受众最多的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大学英语教学因而也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语言知识传授、应用能力培养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三者必须结合起来,相互促进。
进入新世纪以来,各个高校的大学英语课程都缩减学分、压缩课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迫在眉睫,但各高校实施的教学改革都是教学内容的变革,教学方法仍以输入为主旋律,“学用分离”的问题没有根本性改变,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并没有有效贯穿到大学英语教学环节。
文秋芳教授提出的产出导向法(POA: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历经八年发展、完善并于2015年构建成型,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英语教学理论体系,它产生于后方法时代,以“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全人教育说”为理念, 以输出驱动、输入促成、选择性学习为三大核心假设,旨在客服中国大学外语教学中“学用分离”的弊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POA理论体系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维度高度契合,如何以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为遵旨以POA理论为指导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是英语教育界同仁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2.研究述评
2.1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述评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欧盟等纷纷展开有关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工作。欧盟2002年提出“八项核心素养”,涵盖知识、技能、态度三个层面。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003年发表了《未来成功人生和健全社会的核心素养》的报告,提出了经合组织的核心素养框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4年出版《发展教育的核心素养:来自一些国际和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对核心素养进行了初步定义。澳大利亚的核心素养框架中,英语课程要承担跨文化理解素养的主要培养责任。
国内有关核心素养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主要研究成果集中在近五年内。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到如下几个方面:(1)阐述或定义核心素养,如张传遂(2017),许玮玮(2013)等。(2)研制核心素养模型,如辛涛(2013),姜宇(2015)等。(3)研究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如索桂芳(2017),程晓堂(2017)等。
既往研究的局限性显而易见。首先,研究内容集中于对国外成果的引介、评价和对中国基础教育中学科核心素养的探讨,聚焦高等教育阶段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甚少。其次,从研究方法看,国内学者热衷于理论层面的探讨,实证研究非常缺乏,难以指导具体教学实践。然后,核心素养研究队伍以教育管理者居多,缺乏一线教师大规模参与。
2.2关于“产出导向法”的研究述评
POA体系本身并非狭隘和封闭,而是开放且兼具国际视野。文秋芳教授带领团队一直积极行动使其走出国门。文秋芳(2013)讨论了她提出的输出驱动假设和国外二语习得专家Krashen(1985)的输入假设、Swain(1985)的输出假设、Long(1983)的互动假设的异同。
2014年下半年,POA团队与加拿大多伦大大学Alister Cumming教授多次探讨反复斟酌,最终确定了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简称POA)这一名称,中文译名“产出导向法”。2015年6月,文秋芳教授应邀出席香港大学举办的国际研讨会并做了关于POA的主旨发言,2016年、2017年两篇关于POA的研究论文先后在英国权威刊物发表,是POA跨出国门的初始成果。2017年POA团队先后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和维也纳大学举办了两次国际论坛,与Rod Ellis、Henry Widdowson等多名国外知名学者就POA理论与实践进行对话交流。POA理论在国外学界产生了一定影响。
POA理论创建团队(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成员研究成果丰硕,是POA国内研究的风向标。主创建人文秋芳教授从2008年到2018年在外语类核心期刊共发表9篇论文,代表POA理论发展的五个阶段:预热期,雏形期,形成期,修订期,再修订期。团队其他成员在国内多所大学进行了多轮教学实践,并在权威期刊发表数篇相关论文,从不同视角研究POA理论及其实践应用问题,邱琳(2017),张文娟(2017)等。
国内其他学者关于POA的既往研究基本是追随POA团队研究动向,在近3年呈快速增长势头,以教学实践和应用研究为主,研究内容和视角多样化,概括如下:①POA应用于大学英语课程整体或某一内容版块的教学研究,如郑维佳(2017)等。②POA应用于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实践研究,李慧艳(2018)等。③POA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应用于教学的研究,如孙晓蕊(2017)等。④POA理论体系中的某一版块或要素与教学实践结合的研究,如吴小梅(2018)等。
3.研究意义
从理论上来看,本研究必将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细节描述构成有益补充,同时深化对POA理论精髓的理解,激发国内对POA研究的热情,拓展相关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及其应用范围,使理论本身不断完善和成熟。
从实践上来看,首先,国内目前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尚未成熟,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通过基础教育阶段各学科的教育教学来实现。培养和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必将是未来大学英语学科设置的根本要求,故此项研究对大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影响。
其次,过去十余载,大学英语教学学用分离、效率低下一直是困扰高等教育界的顽疾。POA理论体系的教学理念、教学假设及教学流程,是针对现实困境的一剂良药,此研究将有助于改变大学英语教学学用分离、效率低下的状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POA应用于视听说课程教学的研究将有助于改变中国学生哑巴英语的状况。POA倡导的教学理念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息息相关,符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简称《要求》)对大学英语课程的基本定位及教学要求,此研究必将有助于实现外语课程的工具性目标及人文性目标,对培养综合性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程晓堂,赵思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 2016(5).
[2]索桂芳.核心素养评价若干问题的探讨[J] 课程.教材.教法,2017(1).
[3]文秋芳.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 [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7).
[4]张文娟.“产出导向法”应用于大学英语之行动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7.
基金项目:2020年湖南省教改项目《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编号:HNJG-2020-05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