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永雨
南京市栖霞区摄山星城小学 210000
摘要:长期以来,小学体育教学一直沿用着标准化课本,此类体育课程的决策权集中在国家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处于被动执行地位。在实际教学中,标准化课本逐渐暴露出自身的不断,制约了小学体育教学的灵活性和层次性。在新课程标准下,结合学校自身育人环境特点开发校本课程,能够使小学体育课程更加科学化,从而提升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本文将对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进行简单介绍,分析新课程标准下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必要性;可行性
体育是小学阶段基础教学内容之一,不但能够丰富小学生体育知识,提升体育运动技能,还能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加强校本课程开发,有助于摒弃标准化课程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让小学体育更加具有灵活性和实效性,满足学校体育教学的需求。
一、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
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在国家和地方课程标准指导下,由学校负结合自身办学目标、教学特点以及教学条件等开发的体育教学课本的相关活动,旨在满足本校学生对体育教学的需求。这是对此前以教育部门统一管理的体育教学课程改进过程。通过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有助于学校充分用现有教学资源,扬长避短,体现出学校的办学特色,从而促进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1]。
二、新课程标准下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一)标准化课程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
1.缺乏灵活性
标准化课程是由国家教育部门组织,由体育学科专家参与开发和编制的具有统一性质的课程,从标准化课程内容上来看,虽然具备一定的普适性,却很难体现出地方和学校的体育教学特点。不同学校教学资源不同,办学条件各异,采用统一的标准化课程进行教学,不然对学校教学灵活性产生制约,无法满足不同学校的实际需求。
2.缺乏层次性
标准化课程师幼国家教育部门和专家设计和创编的,在课程结构设计方面缺乏层次性。而当前体育教学,需要在新课标指导下,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需要结合学生的个性发展,采用多层次、多途径教学,因此,采用统一的标准化课程必然将导致教学改革的持续推进和执行。
3.缺乏联系性
标准化课程的开发者和决策者是国家教育部门和学科专家,而执行者是各学校的教师,两者之间缺乏紧密联系,造成决策和执行之间的脱节,而学校和教师处于被动执行的地位,无法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开发者与执行者缺乏联系,教师对标准化课程常常产生误解,在分层教学中,无法发挥出课程的优势,进而加大了标准化课程者与执行者之间的矛盾。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优势
1.有助于实现办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是由学校负责,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时,必然会兼顾到学校的办学目标和本校的教学特色,从而确保课本的决策和设计目标与学校发展目标相一致,利用校本课程对体育教学加以指导,必然能够提升体育教学的实效性。因此,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有助于学校办学目标的实现[2]。
2.有助于提升教学水平
学校和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教师具有校本课程设计的自主权。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教师将充分考虑学校的体育教学条件和学生对体育教学的个性化需求,因此,体育课程会更加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利用这样的教材对体育教学进行指导,将会最大程度满足本校教学需求。
3.有助于学生个性发展
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主动权由学校和教师掌握,必然会充分尊重本校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兼顾到不同体育学习能力学生对教学方面的多元化需求,因此,校本课程与学生之家的联系将更加紧密,教学内容的设置将更加符合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兴趣爱好以及教学环境等,因此,进行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将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三、新课程标准下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可行性
(一)课程开发机制的基本类型
目前,课程开发主要包括三种类型,第一类是中央集权机制,是指国家教育行政部分或代理部门作为课程开发的主体,对小学各学科课程进行统一编制和设计,执行统一课程标准和考试规范;第二类是地方分权机制,这是地方教育部门和相关机构作为课程开发的主体,在教材设计和编制中融入所辖地区的教学特点,在地区内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第三类为校本课程开发,课程设计和编制的主体是学校。
(二)三级课程管理的相关政策
2001年6月,我国发表了基础教育改革的相关决定,开始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国家负责制定总体规划和课程标准,在此基础上,地方和学校开发适合本地区和学校的课程,以此提高课程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由此可见,新课程标准下,教育相关政策为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支持,提升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可行性。
结束语:
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具有较高适应性,不但能够满足小学体育教学的灵活性,还符合小学生对体育教学的个性化需求。加强校本课程开发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必然能够提升学校和教师对校本课程的认识,从而提升校本课程开发质量。
参考文献:
[1]朱惠明.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J].名师在线,2018,68(31):79-80.
[2]李晶波.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中华少年.科学家,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