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小学生英语课堂中口语交际能力的方法

发表时间:2020/11/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月21期   作者:   向丽
[导读] 随着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为了提高小学生英语课堂口语交际能力,
       
        向丽
        西安外国语大学附属西安外国语学校 陕西西安 710016
        【摘要】随着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为了提高小学生英语课堂口语交际能力,应先找到阻碍其提高的问题,然后针对问题,通过教师大量的准确的语言输入,通过课前特殊的训练,通过老师典型的示范、多样性的评价以及对学生适当的纠错途径,让学生自信快乐的学英语,用英语。
         【关键词】核心素养 提高 口语 训练 示范 鼓励
        在2011版《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英语课程就工具性而言,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我们说在小学阶段的英语,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而我们外国语学校在此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一.目前我们在英语课堂中口语交际方面存在的问题:
        1.教师存在的问题
        1.)老师自身的基本功。教学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老师的个人功底直接决定着课堂的输入,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音语调和口语输出。
        2.)老师课前的准备。教师对教材内容把握不到位或是对自己学生的真实情况不清楚,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无话要说,一方面话题过于空泛,让学生无话可说;另一方面话题的难度过大,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口语语料的储备。
        3.)老师在课堂上的几个误区。首先是口语训练形式枯燥单一。面对教材、课本没有分析,就课本教课本,就对话讲对话,没有创意,学生早已习惯了一沉不变的模式,觉得枯燥没意思;其次是重机械操练,轻思维培养。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文本句型的、单词的机械替换练习上,对于交流的话题根本没有信息量,如(叫起一名学生问)“Who’s your English teacher? What’s his name?” 然后(指着课本问)“What’s this?”等等,都出现了老师“明知故问”,学生“逢场作戏”的局面,完全缺乏对学生思维的训练;最后是在课堂上重模拟表演,轻自主拓展。在口语对话语篇教授之后,很多教师往往更多地关注让学生用文本语言进行对话的模拟表演,事实上,这些语言并没有内化成学生自己的语言,因为教师没有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与实践让学生围绕相关话题进行有意义的交流,所以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较少,思维拓展也极少。
        2.学生存在的问题
        1.)学生心理因素。口语对话课堂最先需要创设轻松、安全、民主的氛围。因为,与阅读、写作等其他语言技能相比而言,听与说的能力会更直接地展示于课堂中。一旦学生存在听力障碍或者口语表达错误时,学生最容易产生心理畏怯感,而这正是学生不敢积极参与课堂口语活动的第一道门槛。
        2.)学生不平等的参与。在多数课堂教学中,经常是“少数学生撑场面,多数学生当听众”,而这一部分旁听者,他们很少或根本没有开口。
        二、锻炼并提高学生课堂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方法
        1.通过教师大量的、准确的语言输入
        对于起始年级的学生来说,刚开始不习惯教师用全英语讲课,这时,教师要坚持用英语来组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说的语速慢些,要多次重复,让学生反复听、反复感受,渐渐地,学生熟悉了教师的语言就能融入英语的氛围,也能跟上老师的思路模仿着去说。对于高段学生来说,他自己有了一定的积累,这时更需要老师的大量语言输入,他在听的同时,自己有理解,有记忆,并会在适当的场合和话题中运用。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氛围激发起学生想说的欲望,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地加强个人的基本功,也就是“你若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


        2.通过课前训练途径
        在英语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课前唱英文歌,说韵律诗或背故事(这种记忆性的积累在低段很有必要);也可以让学生做Duty Report, 或者看相关视频,也可以背诵课文或唱歌,总之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程度,制定不同程度的课前训练方法,让每个学生逐步建立起自信,让他们边听边唱,边玩边学,边看边学。
        3.通过创设真实情境途径
        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把握“整进整出、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语感”的教学原则,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需要把教材上的内容多和学生实际生活联系,让学生感觉在这样的语境下不得不使用这种语言,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英语其实就在自己身边。
        4.通过老师清楚的示范途径
        无论是什么样的话题,活动,任务,教师的指令和示范一定要清晰,即使大多数孩子已经清楚自己的任务是什么,也清楚怎样去做,但老师还是要在全班进行示范,此时的示范是要做给班上的每一个孩子尤其是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
        5.通过多样性评价途径
        1.)师生评价。一定要多鼓励学生,对学生的回答要有回应。对低段的学生来说,语言的奖励,物质的奖励和肢体语言的奖励很有必要,当老师对一个孩子进行奖励后,其他孩子也都会努力争取得到老师的奖励,此时他会模仿第一个被奖励的孩子,可能比他说的更好。
        2.)生生评价。当某一个学生回答问题后,班里其他同学对他进行鼓励和评价,当他听到来自同学的鼓励和肯定时,该同学就会信心倍增,他就想说得更好,当他听到同伴给他的建议时,他会更好地接受,在此过程中,他的口语会慢慢地、不知不觉的提高。
        3.)家长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回家给家人说一个英文韵律诗,背个课文,读个故事,或是唱一首英文歌,肯定会得到家人的表扬,在不断地得到家长的关注和表扬后,孩子也会更加的想说,这样孩子的词汇量和英语的储存量会慢慢增加,口语也就慢慢提高了。
        6.通过对学生犯错后的恰当纠错途径
        我们不要想当然的以为老师上课教了孩子就应该会,我们经常会说:都讲过好几遍了,应该会说了吧!其实不然,千万不要以我们成人的思维方式去衡量一个小学生的思维,英语作为我们的第二语言,一定要允许孩子说错,说错了也不要批评,也不要多次重复孩子的错,而是给他示范一个正确的句子,让他模仿正确的再说一遍,这样不仅是给他纠错,也是给全班学生在纠错。
        7.通过研读教材,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课堂活动途径
        英语教材是语言学习的文本,是具有不同主题和语言知识结构的规范文本。小学英语教材的编写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中心,设计了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小学英语教材按照“话题—功能—结构—任务”结合的理念设计,体现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这五个方面的要求。比如在拓宽文化知识和国际视野,培养国际意识方面,低年级和中年段的教材重在让学生大致了解中外文化的异同,高年级段的教材通过文化知识板块和课文学习板块的教学培养学生文化意识。文化知识板块通过照片、图片和简要的文字说明,介绍中西方文化的异同;课文学习板块,通过故事、寓言、绘本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外国文化,培养学生国际意识。
        总之,小学生英语课堂中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是比较重要的内容,这就要求小学的英语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探索和研究,“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们还要多实践,勇于创新,创造各种机会,培养出适应当代社会和新世纪发展要求,同时还具备优秀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杨勇.在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方法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029(003):41-42.
        [2]高建勤.小学英语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J].学周刊:下旬,2014(09):179-1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