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语感培养

发表时间:2020/11/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月21期   作者:王颖
[导读] 语感本就源自语言实践,也指导着语言实践

        王颖  
         辽宁省朝阳县西五家子乡中心小学 122000
        摘要:语感本就源自语言实践,也指导着语言实践,就像篮球运动员需要了解并善于运用篮球,创作音乐的人务必要具备相应的乐感,如果想要学好英语用好英语,就需要拥有过硬的语感。就算语言会伴随语言实践的储备而出现,但是老师需要意识到语感所具有的积极作用,同时运用有效的方法来培育学生自身的语感,让学生的语感得以形成与优化。所以,在实践教学中怎样培育学生对于英语的语感,变成老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英语;语感;培养
        英语学科的语感对于英语的应用拥有很大的作用。英语语感就是人对于英语语言整体的语言,其包含着人对于英语语言的感受、语意的感受以及语言情感特征这些。其是人对于英语语言最为直观的感应能力,也是人对于英语语言或是语言组织方式的应用,更加经历多次感知意识提升成理性意识的体会。而小学时期又是学生形成语感的关键时期,老师更需要关注学生语感意识的培育。以下针对小学英语实践教学中培育学生的语言措施展开分析。
        一、借助释义培育学生的语感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记忆单词就是一项重要的基础。但身为学生,对单词的记忆有着这三个方面:即发音、拼写与释义。所谓发音,就是要学生多次进行朗读;而拼写,就是要做重复性的记忆;但释义,看上去简单,但却是中等学生与优等学生之间的一道鸿沟。这是因为释义,是把英语单词运用汉译的形式去表达,所以难以在本质上把英语的语用习惯与标准全面反馈,以至于会诱发一些误解。比如,单词excited和exciting,释义很容易,都是“兴奋”的意思。假如老师没有加以注释,学生就可能对于这两个单词一知半解,按照自己的感觉使用。但实际上,excited通常用来修饰人,而exciting则能够用于修饰人和物。老师在讲述过程中,为了深化学生对其的理解,还应该对相似修饰词进行举例。这样一来,看似简单的一个单词释义却是难以想象的复杂。并且,这个释义讲述起来非常容易,老师运用起来唯手熟尔。但是还有很多的单词释义,看似相互雷同,却具有较为复杂化的特征,针对这部分汉语释义上存在的不足,再借助更为复杂的释义进行解释,在固定的课堂时间里效果可想而知。针对于此,笔者觉得, 教学生知识,不如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老师能够在日常的教学中就这部分单词收集更多的例句段落,进行分类,让学生在上课之前预习或是早读时进行多次的阅读,留有印记,在课上做简单的讲述,课后作业就需要学生借助对例句的多次复习,依据自己的理解对于课上的讲述实施补充。最后,老师再对其中的一些错误进行纠正工作。如此,在增强记忆层次的同时,也推动了学生对知识的巩固,逐步建立起具有自身特征的理解方式,这样的理解会比老师在课上灌输的知识要更加牢固,这也是释义记忆当中的重要的一点,在根本上是产生语感的一项表现形式。
        二、借助典型句式的学习来培育语感
        在英语课程的教学中,典型句式的学习是不可或缺的。学会英语的根本就是用在交流与沟通,学生唯有把大脑中的词汇借助正确的句式衔接起来,才可以更好的进行对话与书写。也能够这样说,对句式的把握越是熟练,应用外语沟通就会更加轻车熟路。像是同汉语,英语的句式结合本就有着多样化的特征,再加上部分习惯形式的改变,也是层出不穷,但在课上讲述的典型句式也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例如in,to,and这些单词,其在一句话中具有承前启后的衔接作用。这部分单词运用哪个,怎样运用,关乎着这句话具有的完整性与合理性,也可以体现出一个人对于语言具有的驾驭能力。所以,在单选题或是完形填空中,常常会存在这样的问题。假如让老师去搜集这部分衔接词的全部用法,再一次性灌输给学生,明显是不切实际的。并且,语言最后都会用于交流,在这个过程里,并没有充足的时间可以让使用者把全部的语法都回顾一遍。因此,每间隔一段时间之后,老师需要依据学生积累的词汇量,挑选一些适合学生年纪的英语读物,让学生去挑选自己喜欢的类型去阅读,再定期去安排相应的时间,要求学生对于自己所挑选的读物做合理的复述,最后进行客观的评价。

如此既测试了阅读的效果,也使得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不断的巩固,慢慢强化语感。长此以往,在学生语感的培育达到相应的维度时,在进行造句时就好像是“豁然开朗”一样,就像使用汉语一样唯手熟尔。
        三、在英语语境中培育学生的语感
        怎样辨别语境?其与语感有些相似,难以用准确的汉语去解释,更加没有客观的标准进行判定。语境辨别能力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英语学习的整体水平,其中包含单词释义、句式运用以及时态辨别这些,都和其有着密切的关系。唯有具有一定程度的知识积累,才可以在语境辨别上更加熟能生巧。老师不管是在课上还是说在课下,都需要安排更加合理的阅读训练,借助精准的思维过程,做相应的模仿与多次练习,来慢慢来培育学生对于语境的感受,使得其语境识别能力得以更好的发展。像是小学英语课本中就有hold onto这个词汇,同时也涉及到caught。就字面意义上来看,两个词汇的释义都是“紧抓”的意思,而使用期间的语境却是相差甚远。前者相关的例句是“The dragonfly flies high,but it flies too high and we could not onto it,it flies away.”这句话翻译之后就是“蜻蜓飞得太高,我们无法抓住,让它飞走了。”后者相关的例子就是“The tiger caught the deer.”这句话翻译之后就是“老虎抓住了小鹿。”前者所表达的是一个不断的动作,后者表达的则是瞬间发生的行为。这就是其主要的区别,假如试着运用汉语组织语言同时做相应的表达时就会显得非常拗口,也很难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理解,有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样子。但是假如学生具有一定基础的语感,就可以对语境的差别一点即通,把这样的差别用自己最理想的理解方式记到脑中,取得显著的效果。
        四、在交流互动期间培育语感
        这也是训练学生语感最为简单且最直接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提升学生口语能力的练习方式。具体来说,其就是对语言习惯的练习。就像身为一个中国人,在平时用汉语交流的时候无需做考虑,有时是不需要进行思考就可以表达明确一样。因此,英语老师需要尽量多给学生创造这样的机会,使得学生拥有说英语的情境,进而产生一种应该学好英语的意识。使课堂充满英语气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这时现阶段英语课堂未来发展的整体趋势。但增加学生在课上所听取的容量与机会是完成这个目的的主要方式。由于听说可以激起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够将所学的句子和具体生活有效结合,极易在学习过程中找到成就感,学生自然就喜欢开口说英语了。比如,每堂课的前期都要求学生用英语做值日报告与一段时间的口语练习,这样不只可以让学生形成更好的英语语感,不知不觉的进入到课堂学习中,并且也可以练习学生的英语口语。此外,老师在课上需要运用创新型的教学方式,模拟实际的语言环境来设计情景,要求学生扮演其中的一个角色,使得学生能够更加主动的参加到课上活动中。像是会学生搭建听说的舞台,让其可以尽情的发挥所长,借助编辑对话、提问解答以及讨论话题这些活动形式。这些都与学生的心理特征比较相似,极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不知不觉中形成听说习惯,对培育学生语感是非常有利的。
        结束语:综上所述,语感作为一种很难描述,却真实存在且十分实用的语言感觉。老师不要忽略对于学生自身语感的培育,落实好英语教材的教学是培育学生良好语感的重要基础,此外老师还需要在教学大纲范围之内,有效的发挥出自己所具有的主观能动性,运用有效的措施,更好的培育学生自身的英语语感。
        参考文献:
        [1]陈红艳.浅析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20(12):74.
        [2]麻铁凝.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的语感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6(14):87.
        [3]徐娟.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J].教育科研论坛,2010(11):24-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