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发展对策

发表时间:2020/11/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月21期   作者:曹艳萍
[导读] 小学科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作用

        曹艳萍
        昆明市滇池度假区实验学校 云南省昆明市   650228
        摘要:小学科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作用,在整个小学教育的课程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逐渐实施过程中,小学科学教学也必须要受到教师的重视,并且提高小学科学在整个小学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提高小学科学的教学质量。本文也在分析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上,针对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困惑,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科学;课堂
        小学科学学科是随着我国课程改革过程逐渐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一门新兴学科,和我国传统的语文、数学、英语有着很大的不同,是一门以实践和实验为主要基础的、以学生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现象为主要对象,并且兼具科学性和基础性的交叉学科。小学科学课程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地位十分重要,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于广大的小学一线科学教师来说,也必须要引起重视,以促进学生的成长。
        1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概念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逐渐实施,对于传统的教育理念也进行了相应的批判,进行了一定的创新,而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主要是针对传统教育方式所存在的问题以此而提出的,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我国新课程改革,对于提高我国的小学课堂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做到遵循科学的瑰规律,以较小的投入来帮助学生学习到更多更先进的知识,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以此来实现教学目标,更好的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在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也和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因此小学科学教师也必须要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效的开展课堂教学,在树立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创设创新教育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有效策略
        2.1转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观念
        目前我国小学科学课程的总体的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也是一个长期的事情,需要在日常教学中不断的奠定,以完成教学目标。小学科学教师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实施者和践行者来说,对于学生的科学素养,能否得到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想要真正提高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转变的便是小学科学教师的观念。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学校也应当加强小学科学教师的培训,以增强其对科学这门学科的理解和深入探讨,进行职前、职中的培训工作,再提高教师科学素养的基础上,以此来促进学生成长。

例如在教授《磁铁的两极》有关知识点时,教师不能够仅仅将知识停留在课本上,可以借助学具将磁铁带到课堂中去,带到孩子们的身边,让学生动手试一试、练一练,在动手实践的基础上增强对于知识的深入理解。
        2.2灵活运用小学科学课堂教材
        我国传统小学科学教学的过程中,大多只是简单的将课本上的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甚至一些教师只是做到了“照本宣科”,并没有真正的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创新和开发,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实施,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强调学习教师应当灵活的运用课堂教材,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创新教材内容,发挥教材的积极作用。因此想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小学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也应当深入的研究小学科学教材,根据教材内容所出现的重难点以及相应的内容,对课本的内容进行大方向上的整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日常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创新教材的内容。
        例如教师在教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让小车动起来》这篇内容的时候,便可以有效地调整课程的先后顺序,这样便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相关知识,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或者回到家里观察自己家中的车,将实际的学习迅速地运用于实际的生活中,促进知识的保持和理解;或者教师也可以借助网络资源,让学生仔细的观察探讨,促进知识的灵活运用。
        2.3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科学这门学科听起来总是让学生觉得是十分神秘的,但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却认为科学是十分抽象,并且学习是很枯燥的,这也和小学教科学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只是源沿用我国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难免会导致学生丧失对科学这门学科的兴趣,而我们也知道兴趣是一个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因此想要提高小学课堂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必须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教师应当主动地改革传统教学的模式,根据学生的实际心理发展特点以及学生喜爱的方式,创新教学设计,从而更好的树立学生的主体性。除此之外,小学科学教师还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的挖掘和利用教材中所出现的一些学生喜爱的因素,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创造轻松愉悦的环境,以吸引学生对于学习的注意力,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这门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想要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重要的还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新课程改革的逐渐实施过程中,作为广大一线小学科学教师,也必须要从自身做起,再提高自身素养的过程中,更好的进行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石国强浅谈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55
        [2]叶冬月重视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新课程小学,2013(7):6-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