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培养之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月21期   作者: 张凤惠
[导读] 道德与法治教学对学生的道德品质以及思想观念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张凤惠
        苏州工业园区星浦学校   215000

        摘 要:道德与法治教学对学生的道德品质以及思想观念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了使学生形成家国情怀,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使学生对国家发展有正确的认识。结合传统节日、视频和歌曲、讨论学习三个方面分析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方式。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 家国情怀 初中生 培养策略
        家国情怀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是民族精神的根源, 是加强民族凝聚力的心理基础。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将国家、社会以及公民三方面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其内在价值体现的实为中国人的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的培养是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和核心素养发展的基础,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使学生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学生的素养水平得到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道德与法治教师责无旁贷。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呢?
        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情感交融的和谐师生关系,是实施家国情怀教育的前提。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氛围。”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的人格,以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优良的个性品质,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染学生,才能逐步渗透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育。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当成朋友,与学生建立起一种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要热爱并严格要求每一个学生,给学生创设自由安全的心理环境,尊重学生情感并信任他们,少批评多鼓励。“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接受教师的家国情怀教育。
        二、增强师生文化自信
        家国情怀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是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宿感。培育家国情怀必须弘扬传统文化,彰显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使学生更多的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水平。如在讲授“中华文化根”时,可以设置“考考你”、“国粹大集结”、“火眼金睛”等活动。“考考你”对中秋节这一传统节日知多少?中秋节有什么文化寓意?中秋文化的主题是什么?我们应当如何传承中秋文化?学生在了解传统节日的同时能够体会到其中的精神内涵以及文化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从而更好地渗透家国情怀的内容,提升民族的凝聚力。

“国粹大集结”让学生谈谈了解的中国元素,学生作答的同时呈现图片,如京剧、中华武术、书法、戏曲文化、中式建筑、思想教育文化等,让他们体会“中国元素”展示的独特东方文化魅力,产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情感。“火眼金睛”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也存在消极、落后成分,引导学生要懂得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文化创新性发展,坚定文化自信。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更好地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践行核心价值观
         家国情怀富于时代特色,不同时代家国情怀有不同的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家国情怀的传承和实现,需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如在讲授“构筑中国价值”时,结合“选举”、“国家文明城市的创建”等,提炼出国家层面的民主;结合案例“一元钱官司”及昆山街头砍人事件,提炼出社会层面的公正、法治;结合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事迹介绍,提炼出公民层面的敬业、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个人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继承了家国一体理念。结合学生身边的案例,更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自觉将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价值准则和个人素养,外化为一言一行。
        四、创设现代化课堂
         道德与法治课理论性强,内容抽象,传统教学不易激发学生兴趣,教学效果不佳。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提供鲜活生动、丰富多彩的信息,激起学生热情,创设感性与理性交融的现代化课堂。如在讲授“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时让学生听赞美国家的歌曲,使学生在欣赏歌曲的时候体会国家和家之间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再如讲授“共圆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时,播放了中国支援武汉、帮助他国抗疫的系列视频,人员、物资奔赴抗疫一线,雷神山、火神山医院的建设等盛大场面深深地震撼到了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了我们祖国的伟大、力量的强大。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对学生的思想情感也有较好的引导作用,让学生能够进一步培养家国情怀,有利于打造高效课堂。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有效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结合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提升学生的素养水平,促进其发展。
        参考文献:
        [1]范丛红.基于政治课堂 培育家国情怀 提升核心素养:以苏人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第二单元《培育家国情怀》教学为例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年第1期
        [2]鲍明国.以“三度”策略培育家国情怀:《道德与法治》传统文化经典教学策略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年第5期
         [3]姜波.道德与法治教学培养初中生家国情怀之思 《新课程?中学》2019年第12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