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习作教学中学生想象能力培养途径探索

发表时间:2020/11/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月21期   作者:杨赛
[导读] 现代教育改革的推行使得越来越多的教师关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杨赛
        湖南省武冈市大甸镇枫木小学 422400
        摘  要:现代教育改革的推行使得越来越多的教师关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支撑便是学生所具备的丰富想象力。想象力是青少年儿童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强化对学生的想象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更为有效地贴合学生的成长需求。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的重要路径,因而相关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下面,本文就小学习作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作出了简要探析,以求能够为相关单位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小学习作;想象能力;培养途径
        对小学生来讲,习作学习仍旧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文章相对生硬干涩,并无过多的色彩性,而如果能够在其中融合相应的想象元素,则会使得文章更为生动形象,有效满足习作教学需要。但从其他角度来讲,学生尚且处于对什么事物都会好奇的年龄中,但是却无法将此种好奇心转化为想象能力,同时更加难以将其应用在习作的过程中,此时教师便需要有意识地予以指导,助力学生良好的想象能力的形成,并将想象合理地应用在习作教学中,促进学生习作水准的提升。
一、小学习作教学中想象能力的重要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小学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阶段,根本原因在于学生的年龄使得学生的思维处于较为活跃的状态下,并无固定的思维模式,好奇心使得学生对任何事物都能保持有充足的兴趣。想象力则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在书写描写类作文的时候,大部分学生都能够顺畅地完成,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也能够保持有积极地态度,这说明想象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展现自我。学生在习作中综合自身想象力,在此过程中,自身的思维空间将会被不断拓宽,其习作欲望和兴趣也将会获得充分激发。
(二)提升习作能力和水准
        习作水准的提升往往需要大量时间的积累,并非是在短暂时间内就能够完成的,写作来源自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是生活的重要呈现,而想象力也是学生在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中获得,在习作过程中如果融合想象力成分,写出的作文便会是现实生活以及想象能力的整合。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常常会遇到无话可说的状况,而想象力的应用则能够帮助学生拓宽思维视野,为其提供充足的写作素材,能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强化学生的习作能力。
二、小学习作教学中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途径
(一)鼓励观察,积累素材
        对于许多学生来讲,习作时往往会无从着手,或者书写出的作文缺乏充足的真实情感,这是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之所以会出现此类问题,是因为学生缺乏对生活的充分观察,因而这就要求学生能够不管用眼睛去看待自己所生活的世界,而且还需要用心去感受,在生活中留意所有细节,时时刻刻保持有发现美的眼光,只有这样学生在习作的时候才会更为得心应手。
        除鼓励学生用心观察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积累更多的习作素材,以此来实现厚积薄发的重要目标。例如,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接龙日记”的方式来积累各种生活中的素材,结合班级内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科学合理地分配组别,团队内部的成员共同使用相同的笔记本来书写日记,每人每天都需要轮流书写,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互相学习习作经验,而且还能积累充实的习作素材。当然,由于学生的年龄相对较小,因而对生活中的现象的理解仍旧不够深刻,所以在写日记的时候很有可能出现“流水账”现象,为切实有效地避免此种问题的出现,教师有必要为学生提供启发性引导,教师可以结合学情,同时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每周为学生准备相应的观察命题,诸如“家乡中的树”、“春天的景物”、“热闹的运动场”等等,以此来助力学生在定向观察的过程中形成充足的知识储备,为其后续习作提供良好的支撑作用。


(二)培养创造性思维
        学生的想象力和其自身创造性思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创造性思维并非要求学生凭空捏造,而是需要在合理的范围内,完成对事物的夸张化或者创造化处理。教师需要积极地鼓励学生群体,多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方法,以此来帮助学生打开思维的大门,进行更为深层次的理论畅想,在拓宽学生的思维的宽度的同时还需要助力学生拓宽自身思维的深度,旨在帮助学生完成对事物的深层次联想,从而实现更为深层次的描写。创造性思维与想象力是相互依存的,创造性思维能够促使学生形成更为丰富充实的想象能力,而丰富充实的想象能力则能够反作用在学生的思维上,使其更加具备创造性。
(三)学会应用自身表象储备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事物、所接触的各种事情、所观察到的各种自然景象均是学生内心的表象储备。如果拥有素材储备但是却不知道如何将其应用在习作的过程中,那么所谓表象储备的存在便失去了应有的意义。所以,教师需要深入引导学生群体,让学生明确应该如何应用自己已经拥有的表象储备,以此来实现实际生活和自己的想象能力的相互融合,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更具吸引力的作品,充分发挥出想象力。
        在小学阶段的习作教学是助力学生想象能力的成长的重要支撑,而小学语文的习作课堂也是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的重要平台。因而,教师需要积极地改进现有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模式,从多方面着手,全面强化对学生的想象能力的培养教育,助力学生形成更为良好的写作能力。想象能力的支撑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促使学生结合个人特征来开展写作,进而为学生习作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奠定下坚实的支撑作用。所以,在小学习作教学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创造性思维,能够明确如何将自己所具备的表象知识储备应用在习作过程中,并赋予其更多的生命力,以此来使学生的习作能力能够成长到更高水准上。
(四)充分利用教材元素
        语文教材是教师开展各项教学活动的基础支撑,同时也是促进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和情感认知能力成长的重要帮助,在习作教学中,教师也可以有意识地应用教材元素,以此来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奠定下更为坚实的基础。首先,教师需要综合应用教材内部的图片,内部构造简单的图片可以包罗万象,引发学生的无限遐想,但是图片是静止的,因而如果想要实现对图片的“活化”处理,便需要充分利用想象能力,实现对画面情节的推演处理,这将会更为有效地满足学生群体的成长需求。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我的战友邱少云》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教材内部对邱少云在烈火中燃烧的描写相对简单,为保证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革命烈士邱少云的伟大形象,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插图来帮助学生感悟邱少云的行为,针对性地进行习作。此举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看图写作的能力,而且还能助力学生形成充足的想象能力。其次,学生通常富含有充足的幻想,教师可以充分贴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展开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对课文做续写或者改写处理,这样便能够为学生创设出足够开放活跃的想象空间,为学生习作欲望的激发下良好的基础。
结束语:
        总之,小学习作是作文教学的初始阶段,也是学生必须要形成的语文基础素质,许多语文教师都明白,习作从属于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内容。但是许多语文教师却并未充分意识到想象能力在学生习作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自然也就会忽视对学生的想象能力的培养,这对年龄尚小的学生来讲,显然是有弊无利的。面对此种情况,教师有必要积极地更改教育思想,从多元化角度着手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为其想象能力的成长提供铺垫。
参考文献:
    [1]朱黎芳.读写结合教学策略在语文教学中的研究[J].作家天地,2020(06):69+72.
        [2]李佳.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运用[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19(11):35-36.
        [3]李燕.有效提升学生作文水平的写作教学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19(11):60.
        [4]耿梦佳.小学语文拼图式写作教学策略研究[J].家长,2019(30):162+1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