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0/11/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月21期   作者:孙金涛
[导读] 为了推动素质教育进一步贯彻落实,必须要重视初中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

        孙金涛
        高唐县时风中学       252800
        摘要:为了推动素质教育进一步贯彻落实,必须要重视初中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提高学生的社会道德意识,推动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和依法治国的进一步发展,道德与法治的内容已经被编入初中教材。该科目着重讲解社会道德规范和一些基础法律法规,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有很大帮助。为了提高道德与法治的课堂质量,促进学生对本课程的进一步理解,不少学校推行了案例教学法。基于此,本文将着重探讨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道德与法治;初中教学
        引言: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手段。道德与法治课大多为比较难懂的理论,单纯讲解理论知识会使课堂变得枯燥无味,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到很好的调动,因此教师必须要改变一直以来的纯理论教学。案例教学法是将抽象的理论与具体实例相结合,将晦涩难懂的内容变得通俗生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升课堂质量。
        一、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1.将枯燥无味的内容变得生动具体,调动学生兴趣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的知识点往往多而杂乱,如果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只勾画重点理论并要求学生背诵,学生往往容易抓不住重点,教师课堂讲过的内容无法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无法完全消化,理解起来也会有困难。时间长了,学生这门课的成绩就会下降,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案例分析法,教师可以将重点知识点整合,再通过一个具体案例呈现出来,如此学生便能轻松理解知识点,掌握知识点的应用。如此便能将一门抽象的课程变得具体有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受到这门课并不是那么难,从心理上树立起学习自信,培养探究热情。
        2.开阔学生的视野
        初中生的学习生活紧张,总要面临大大小小的考试,为了获得好成绩,初中生的大多数时间都会放在学习课本知识上,很少有时间能接触社会、真正了解社会。对理论的充分理解是建立在对实际生活的充分体验上的,极少接触社会的初中生难免无法真正理解道德与法治的理论知识。通过案例教学法,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加入一些生活化的案例,比如最近的新闻事件,让学生能够真真切切感受到道德与法治这门课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还能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了解到自己不曾接触到的社会方方面面,有利于完整人格的养成。
        3.营造良好的氛围
        在教学中通过案例的引入,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对一个案例进行分析时,学生完全投入其中,便不会感到枯燥无味,进而产生学习兴趣,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以后更好地进行教学做好铺垫。


        二、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
        1.案例的设计应当来源于现实,并着重体现某个知识点
        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的最终还是要落到实际中去,学生有一天踏入社会,应当能够以所学知识作为武器和工具,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因此教师应当实际生活出发,可以结合近几年新闻事件和社会热点来设计案例,让学生在遇见相似问题时也能很好解决,让学生在遇见问题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解决。其次,案例必须紧扣所学知识点,具有针对性。在进行单一知识点讲解时,教师应当选取与所讲知识点结合最紧密的案例,如此才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理解得更加透彻。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一味讲解知识点,学生没有积极性,课堂参与度也不高。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被动接受灌输不利于学生的真正理解。教师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应当抛出问题,给学生留出时间,先让学生自主思考,鼓励学生首先独立解决问题。如此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学习热情。比如,在学习《公民权利》一课时,教师给出一个案例,让学生分析并指出公民行使了哪些权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生或自主探究分析,或进行小组讨论,营造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到问题的思考中,加深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
        3.对相似案例进行归纳总结
        教师在分析完课堂教学中的案例时,应当要求学生自主收集与本课所学知识点有关联的案例,进行自主分析归纳,引导学生对自主寻找案例中的问题进行探究,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在下次课堂上,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分享或课堂展示的形式对探究成果进行分享,取长补短,集思广益,从不同的角度深入分析。例如,在学习《我国的国家机构》时,教师可以结合最近新闻中的犯罪事件,分析各个机构的职能。原本这些机构对学生来讲非常遥远,通过案例分析,学生便能更好地理解国家机构的职能,也能对相似案例有更好的区分和理解。
        结束语: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的效益,既能够避免课本理论过于枯燥带来的学生积极性不高,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养成归纳总结的能力。此外还能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加深学生对现实生活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树立正确三观,培养高素质人才。但案例分析法的运用应当注重策略,不管是案例的设计,还是鼓励引导学生自主寻找案例并加以分析,还是对相似案例的总结归纳,都是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地方。
        参考文献:
        [1]鲍琼花.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案例的选择呈现及问题设计[J].新课程,2020(37):30-31.
        [2]林丹丹.浅谈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20(75):105-1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