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翻译中的语态变换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月21期   作者:黎晓伟
[导读] 语态转换是论文摘要翻译过程中一个普遍方法与手段
                 
         黎晓伟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  国际学院   广西  南宁530008
         [摘要] 语态转换是论文摘要翻译过程中一个普遍方法与手段,而语言视角的单一介入翻译过程难以有效再现论文摘要的原文意义。本文从被动语态的语用功能为视角,结合学术论文及其摘要的翻译实践,探讨学术论文及其摘要的翻译路径。
         [关键词] 语态;语态转换;被动句;论文摘要
一、语态综述
         语态是表明句子中主语与谓语之间关系的一种语法手段。英汉两种语言,都有主动结构和被动结构。然而,英语有别于汉语的特点之一,就在于被动语态的大量使用和广泛应用,而汉语被动语态的应用范围则比较窄。区别两者的另一个特点是被动语态的构成各异。英语是“形合”语言,其被动语态是通过改变动词的形式来实现的。汉语是“意合”语言,其被动语态则由表被动之意或靠暗含被 动之义的字词来实现的。由于这些差异,在英汉互译翻译中,不能够生硬地一一对应,需要我们按照译入语的习惯,灵活地选择适当的句式。在英译汉的翻译过程中,大部分被动语态的句子都可以译成主动句。而在汉译英的过程中,许多汉语主动形的句子也可以按照英文表达习惯调整为被动句。       
二、被动语态的语用功能
        被动语态是语言学家研究的主题由来已久。大量使用被动语态已成为英语论文及其摘要语篇的显著特征之一。英语中被动语态的使用范围很广,凡是无须提及主动者、无意点明主动者、无从说出主动者,或是为了上下文的衔接与连贯等,往往都采用被动语态。此外,英语被动结构能给读者以间接客观、不带个人感情色彩的印象,因而在英语论文及其摘要、政论文章和新闻报道中使用尤为频繁。相形之下,被动句式在汉语学术论文及其摘要中的使用范围要窄得多。
        三、语态变换在论文摘要英译中的应用
(一)        主题突出法
        主题化功能就是运用特定的句法手段使语篇所讨论的主题保持在同一位置上, 使读者对主题一目了然。被动语态是一种语用性很强的句法手段, 在语篇重组过程中可以将语篇的主题前置, 把主题都保持在主位上, 这样既起到了强调作用, 又突出了主题。
                例1:恢复性司法具有遵循自愿原则、参与主体广泛、强调责任承担的恢复性等特征。将恢复性司法用于环境犯罪治理,有利于及时修复环境犯罪损害后果、提升环境刑事司法效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①Restorative justice is characterized by observa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voluntary participation, wide ranges of participation subjects and emphasis on responsibility. ②Restorative justice is applied in environmental crime management, ③which is conducive to timely repairing the consequences of environmental crimes, improving the judicial efficiency of environmental crimes and promoting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这段语篇中首句巧妙使用“is characterized by”调整为被动句, 使其主语主位都为Restorative justice与后面其他主句中的主位保持一致,因此被动语态利用句法重组手段, 使前后主位保持一致, 既起强调作用, 又突出了主题。


(二)主题转换法
                转换主题功能就是指通过句法语用重组, 使前置成份为主位(即已知信息), 与前文主题相一致, 而后置成份则为述位(即新信息), 为下文引出另一个主题, 从而使语篇自然过渡到另一个主题。例1中这段语篇中②句使用了被动语态, 就主位结构和信息结构而言, 这句的主位是Restorative justice指代的是前文所说的关于小男孩逃课的一般情况, 是已知信息; 而述位是is applied in environmental crime management, which is conducive to timely repairing the consequences of environmental crimes……是新信息, 并且信息的焦点是③句, 这样就为语篇转入了一个新信息级新主题。
(三)主题引入法
                引入主题法也是运用语态转换句法手段为语篇引入一个主题, 即语篇围绕这个主题进行说明和叙述。此时,运用被动语态可以使语篇在重组时,将某人或某物作为新信息置
于句末,为语篇引入一个新的主位(即主题或已知信息), 以备下文讨论之用。
例2:大数据背景下现代警务创新面临着重要机遇,主要表现为大数据为现代警务创新奠定基础、创造便利、拓展空间、提供载体。
①Innovation of modern polic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big data is faced with great opportunities, ②which are mainly manifested as the foundation laid by big data, convenience and space expansion created by big data, and the carrier provided by big data for modern policing innovation.
②句被动句的主位为Innovation of modern policing, 而后面为述位,此句运用被动语态将great opportunities置于句末成为新信息并使之成为信息焦点,为语篇的扩展引入所要讨论的主题, 也使整个语篇的前后衔接更加紧密。
(四)语篇衔接与连贯法
        语篇衔接与连贯功能就是指使用被动语态来调整已知信息和新信息的位置,使译文的信息表达的主题更明确,更连贯,语篇成为一个结构上衔接和语义连贯的有机整体。
例3: 网络恐怖主义的产生带来了新的危害与挑战,表现为网络恐怖袭击、传播非法信息、资助恐怖活动、收集情报等,正在由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转化。
①The birth of network-based terrorist crimes breeds new hazards and challenges, ②which are manifested as a sign of network-based terrorist attacks, dissemination of illegal information, and financed terrorism with intelligence collection. ③Those characteristics are  evolved from primary stage to advanced stage.
这段译文语篇中①句为主动句②句③句为被动句, ①句的前置成份即主位可由上文推知, 是已知信息, 而②③的主位分别是由前句的后置成份即述位推知的已知信息。因此, ②③两句被动语态的使用调整了新旧信息的顺序, 使整个语篇前后衔接, 上下连贯, 环环相扣, 信息流畅。
        四、结语
                语态转换通过重新编码和解码信息,在句子和篇章中具有重要的信息重组的语用功能。在英语的语篇构建过程中,被动句的信息重组的语用手段具有主题化、主题转换、主题引入和语篇衔接与连贯等语篇功能,这些功能在学术论文及其摘要语篇构建及翻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长栓.《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12.
                2.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第五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
作者简介:黎晓伟, (1964 — ),男,南宁职业技术学院  国际学院 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与应用翻译理论与实践。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