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义维
云南省富宁县新华镇中心学校 663400
摘要:文山州富宁县是云南、广西与越南河江省三地交界的结合部,富宁县与越南接壤的边境田蓬、木央两镇,在这衍生出的跨境婚姻家庭子女的教育存在一系列问题。作者怎样解决这些跨境婚姻子女的受教育问题提出几点对策。
关键词:跨境婚姻;外籍子女;受教育问题;解决对策
随着文山富宁边境跨境婚姻家庭的增多,针对他们子女受教育的问题也越来越来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跨境民族地区的教育可谓是我国的国门教育,代表着我国的软实力,关系着边境地区的团结与安定。对于跨境民族地区教育的加强,提升人口文化素质,缩小民族差异,我们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针对跨境民族教育建设提出几点对策:
一、从根源解决越南籍妇女、外籍子女户口问题
中国在边境地区应该设有相关机构解决越南籍妇女的户口问题。根据户口办理情况,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其间,在中国居住十年左右的越方妇女很大一批已经划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籍,而2006年以后过来的妇女均没有落户,她们在中方所生孩子一部分已经落户,都是以父亲一方的户籍为依据而落户,有很大一部分仍然没能落户。因为跨境婚姻家庭的特殊性,所以可以制定一项新政策。可以跟踪调查主要对象,例如如果越南妇女及跟随的外籍子女在中国生活到5年以上,没有任何违法犯罪行为,村里的人对其口碑较好,也涉及不到任何政治问题,也不会再回到越南去等等。这样就可以为其解决户口问题,让越南籍妇女享受中国相关的优惠政策,如医疗保险、养老保险,让外籍子女享受中国的免费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这样也可以让孩子觉得自己的母亲和别人一样,不再忍受异样目光,可以安心学习,这样这部分孩子的辍学率就会降低。
二、解决掉语言问题,可以实行双语教学
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语言问题。我国目前推行的是双语教学,包括对本民族语言的学习和对国内通用性语言——汉语的学习。以云南跨境民族傣族为例,傣族历史上并没有学校,教育以佛寺为媒介。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关心和重视傣族的教育,积极创建学校。解决语言问题可以从学校课本教材、师资培养方面解决。其实部分外籍孩子来中国前已经学会越南语,来这边可以学习普通话。这样就可以掌握双语教学,读到大学也可以以小语种为方向进行专业学习。随着国际间经济贸易合作的不断加深,对双语人才的需要也日益凸显,如在云南缅甸语、老挝语、越南语等的翻译人员就十分紧俏,抓住这点契机,可以建立更多的跨境民族与国际间的合作。
三、跨境民族教育政策完善
1、推动跨境民族教育的超常规发展,加大优惠政策的幅度
跨境民族是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大多居住在环境恶劣的边境地区,而针对这类地区,要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制定出稳定、注重实效的能够促进跨境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政策。将其跨境民族地区的教育与当地的经济、文化的发展相结合。
对于相应教育需求给予更多的照顾,特事特办,出台更加完善的优惠政策,满足这类地区的教育需求及其实现求学愿望。如:针对跨境民族地区的困难家庭,可以为其子女在就学期间提供食宿,扩大受惠范围。建立奖学金制,针对跨境民族地区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提供一定的奖学金,以此来鼓励跨境民族地区的子女选择就学。
2、 建立教育经费的投入与分配的保障机制
跨境民族地区环境条件相对恶劣,有着地广人稀、教学点分散、位置偏远的特点,所以相对有限的教育经费投入远远无法满足学生在教室、食堂、住宿等方面的需求。因此,针对这类地区,需要建立相应的教育经费投入的保障机制,加大资金的投入,尽可能地满足教育条件的需要。首先,发挥云南的本地优势,吸引内地资金的进入,通过经济的发展来保证地方财政的支持力度。其次,可以采取对口地区财政支援等方式,多方面筹集资金。如建立两个地区间的“一帮一” 的经济扶持,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对其条件恶劣的跨境民族地区进行经济扶持。第三,加大对跨境民族地区教育重要性以及其环境恶劣、教学需求的宣传,从而寻求社会人士的帮扶。
四、加大人才培养与人才引进,加强师资建设
教育水平的高低,与师资队伍的建设息息相关。教师的水平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从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云南边境地区的教师水平远远无法满足当地教育的需求。同时,整体的教师素质略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阻碍了跨境民族教育的发展。尤其对于跨境民族地区而言,由于通常拥有着自己的民族语言,对教师的要求会更高。因为环境的恶劣,导致了教师流失严重,一度使得跨境民族地区的师资严重匮乏。为解决此类情况,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积极措施。
1、保障教师利益,吸引师资力量
跨境民族地区教育师资无法得到满足的一个原因,就是跨境民族地区的环境恶劣,条件简陋,教师基本利益无法得到保障。所以,我国应出台相应的政策以保障教师的正常利益。同时,为到跨境民族地区的教师提供相应的优惠条件,以吸引更多的教师投身到跨境民族教育中。首先第一点则是提高薪酬待遇。其次可以为跨境民族教育奉献一定年限的教师提供住房,加大受惠范围,能使多数教师享受到这个待遇。内地援教的教师,工作一定年限后,愿意继续为跨境民族地区教育服务的,可解决配偶工作问题等等。
2、采取多种方式,增强师资力量
除了采取优惠条件吸引内地的教师外,我们可以鼓励学有所成的跨境婚姻家庭子女返乡任教,并且好好利用这一群体的资源。由于远程教育等教育方式的出现,使得云南地区整体的教育水平有所提高,少数民族入学的人数也是逐年上升,本科的毕业率也有所提高,这类学生就其民族身份的原因,本身已经具有双语教学的能力。况且大部分在内地就读学业完成后的少数民族一般会选择返回当地,对于这一群体,则可以进行系统的教师培训,然后鼓励他们到偏远的跨境民族地区任教。
参考文献
[1]何跃.云南省与周边国家跨境民族教育的兴起与发展[J].东南亚纵横,2010(6).
[2]谷禾,谭庆莉.学校教育与云南跨境民族身份认同的塑造[J].云南社会科学,2008(1).
[3]方天建.云南跨界民族涉外婚姻外籍子女受教育问题之探讨[J].民族教育研究,2016(1).
[4]龚思怡.跨境教育中教育公平问题初探[J].辽宁教育研究,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