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心理资本的运动干预路径

发表时间:2020/11/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月21期   作者:李玉 赵晓静
[导读]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使大学生的心理资本受到严重损耗

        李玉  赵晓静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
        摘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使大学生的心理资本受到严重损耗,而体育运动是提升心理资本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本文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以心理资本干预模型为理论基础,结合疫情的现实影响,阐述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心理资本的运动干预路径:干预自我效能感,干预希望和乐观,干预韧性。
        关键词:疫情 大学生 心理资本 运动干预
        基金: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2020年度“疫情与教育”专项课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2020YZG01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严重程度百年难遇,疫情本身对个体健康的威胁以及疫情期间各类负面事件的曝光,对民众的身心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面对疫情的不可知性和大范围扩散,个体的自我效能感普遍降低;听闻李文亮医生的事迹,民众愤怒失望,信任感和希望感急剧下滑;疫情期间生活无法正常化,人们的心情时不时地跌入谷底……面对这次重大公共卫生危机事件,我们的身心都在经受严峻的考验。众所周知,身心一体。在疫情当下以及后疫情时代,开展身心一体的有效干预有利于个体尽快恢复正常化。而上述提到的自我效能感、信任感和希望感都是积极心理学中关于心理资本理论的重要内容。因此,开展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心理资本的运动干预是该时期高校进行身心健康教育的新思路。
一 运动干预有效提升大学生心理资本的研究证据
        已有的研究表明运动干预对于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复原与提升具有显著作用。如张琪,刘政宇,张国礼(2019)的研究结果显示,心理资本在青少年体育活动对社会适应水平的影响中有完全中介效应;中高强度的锻炼习惯对青少年的社会适应和心理资本的影响更大。余靖梓(2018)的研究表明心理资本在青少年体育活动对生活满意感的影响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付超(2016)等人的研究表明,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资本与体育锻炼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参加体育活动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资本干预效果明显。王亚君(2016)的研究结果显示,持续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能显著促进大学生身体自尊和心理资本水平的提高。
        二 疫情后大学生心理资本运动干预路径
        (一)干预自我效能感
        受疫情本身及相关事件的负面影响,大学生在疫情期间及疫情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内,可能会有自我效能感的下降。心理资本干预模型认为在实现一系列子目标的过程中会增强自我效能感;观摩到与自己类似的人的成功经验也会激发自我效能感;此外,得到自己尊敬的、成功的人的暗示、劝说也能增强自我效能感。因此,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心理资本的运动干预可以从上述几方面进行设计。


        一是设计学生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运动目标,目标尽量细致化、具体化,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运动带来的成就感和喜悦感。国外有研究(SKEAD N K,ROGERS S L,2016)表明因为体能锻炼能够让锻炼者通过掌握各种运动技巧,获得成功体验来增强自我效能感,从而获得更多处于竞争优势的心理资本[10]。因此,运动干预过程中的成功体验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二是在学生群体中及时发现榜样,并适时引导其他学生关注该榜样,因为同辈的榜样力量具有非常大的激励作用,同学的成功经验可以激发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他能做到,我也能做到。三是体育教师等运动干预的实施者在干预过程中对努力达成目标的学生要给予当下的立即鼓励和肯定,被看见、被认可有助于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提升。
        (二)干预希望和乐观
        此次疫情期间曝光的很多负面事件,使大学生的希望感下降,对生活的态度较为悲观,因此,通过运动干预,提高学生的希望感和乐观心态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在运动干预方案的设计中,应考虑制定对个体有意义的、有挑战性又有实现可能性的目标。中等强度的体能锻炼方案要综合考虑对学生的意义性,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当下需要,安排学生喜闻乐见又有意义的锻炼内容。同时,要注意锻炼强度及难度的把握,既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又要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达到锻炼目标,如,为了能够达到最终目标,可以将最终目标分解为多个子目标;通过学生头脑风暴等方法让学生总结达成锻炼目标的路径、可能的障碍;当学生在锻炼过程中,出现困难时,及时引导学生寻找克服困难的方法。总之,要让学生在运动过程中保持乐观的态度,感受到最终可以达成目标的希望感。
        (三)干预韧性
        心理资本中的韧性是指个体承受逆境和取得成功的能力。此次疫情对我们每一个个体来说,都是一次承受逆境的考验。如何在逆境中反思前行,是后疫情时代每个个体的重要功课。在此期间,心理韧性发挥着重要的驱动作用。而体育锻炼在提高个体韧性上具有独到的优势。因此,运动干预过程中要有意识培养学生的逆境应对能力。逆境应对能力包括3个方面,分别是对逆境的准备、对逆境的承受力和对逆境的控制力。而相应的解决方式为强化“逆境是正常的意识”,学习应对逆境的技能,多次训练,直至形成习惯化的应对反应——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参考文献:
        [1]付超,体育教育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资本干预研究[J].现代交际,2016,20,245-246.
        [2]王亚君,中等体育锻炼对大学生身体自尊和心理资本的干预效果[J].中国学校卫生,2019,05,756-758.
        [3] 赵娟.高职学生心理资本与体育锻炼关系的实证研究:以广东省高职院校为例[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8, 34 (3) :36-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