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教育中的儿童安全教育

发表时间:2020/11/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月21期   作者:李建春
[导读]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


        李建春
        西峰区后官寨镇佟王小学  745000
        摘要: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孩子们成长得更好,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党和政府要始终关心各族少年儿童,努力为他们学习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基于此,以下对小学教育中的儿童安全教育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教育;儿童安全教育;分析
引言
        近年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都在注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道德与法制这门学科,从德与法的角度让学生对安全教育的认识更加深入,也更加全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挖掘教材的安全教育内容,让学生辨析学习与生活中存在的思想道德问题与安全问题的关系,提高其安全意识及法律意识,懂得以法律武器来保护自身安全,让道德与法治中的安全教育更具实效。
一、小学安全教育的困境
        (一)对于德育教育以及安全管理不够重视
        在小学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管理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或者开展德育教育课程虽然是十分重要的,但是部分人员和教师对此却没有深刻的了解和足够的认知,对于德育教育推进的现状没有相应的探索。其在进行语文教学活动和相关的管理活动之时,对于安全隐患没有清醒的认知,难以做到防患于未然。甚至有的学校对于校园安全隐患没有做到有效的清除,没有为学生构造文明、和谐、安全的校园学习环境,使得学生难以专心致志地学习,甚至会产生一些其他的问题。学校的管理者以及普通教师都需要对于德育教育进行更多的探讨,在此过程中融入安全管理的相关理念才能真正地解决这些问题。
        (二)教师安全教育片面重视书本
        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有一部分老师在落实安全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直接以书本为依据,采取照本宣科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另外老师个人缺乏选择安全教育经验,所掌握的专业基础素养较差,直接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上,导致学生重质是轻能力,没有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存在许多的侥幸心理,无法在老师的引导之下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调整,实质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水平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这一点教师不仅严重制约了素质教育的大力落实,还导致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和发展受到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没有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在小学正常管理的过程中小学教师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地进行管理方式的改进,强调安全管理。但是,现阶段部分教师却并没有做到这些。也没有真正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优化自己的管理方式,更新自己的管理理念,以更好地为班级管理和语文日常教学活动发挥正向的影响。没有做到主动出击,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安全管理政策的调整和内容的填充。学生有什么问题也并未得到教师及时的指引和帮助。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无形之中就被削弱了,教师反而成了教学活动的主体以及安全管理的主人。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学管理中的德育教育和安全管理问题突出,并且效率在逐渐地降低。
二、小学教育中的儿童安全教育措施
        (一)模拟安全问题场景
        从知识的掌握到运用,从理论转化为实践,它需要一个熟悉的过程。如果能虚拟一个环境让学生实际运用知识解决问题,那么对学生以后在生活中遇到安全问题时进行自我保护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在教授学生必要的知识后,还要注意检验学生是否已经具备将知识真正应用到生活中的能力。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进行场景模拟,通过在课堂上建立虚拟场景让学生参与到模拟的环境之中,使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的知识重点。在学生进行场景模拟时,教师也应当做好记录,并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及时纠正学生的操作错误,及时完善解决安全问题的方法。

例如,教师在讲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做聪明的消费者”一课时,为了保证学生的消费安全,让学生在心中树立良好的安全防范意识,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内容进行模拟,找出几个学生,将学生分别设定为消费者、路人、奸商、警察等角色,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场景模拟,让“奸商”对“消费者”进行欺骗,“消费者”要找出这个过程中的问题,如果“消费者”被成功欺骗,再由“路人”报警,最后由“警察”模拟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这个模拟,教师在教会学生如何安全消费时,又教导学生在生活中如何提高警惕,加强防范意识,避免上当受骗,同时也教会了学生如何运用法律武器安全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消防安全教育
        据相关资料显示,在过去几年里,因火灾事故死亡的儿童数量不断攀升,儿童防灾教育问题堪忧,儿童身心健康面临严峻的现实考验,由此学校开展消防安全教育迫在眉睫。在小学开展消防安全教育有利于为整个社会营造良好的消防安全教育环境的同时,更有利于丰富儿童的消防安全知识,提升儿童的火灾防护技能,加强全民防火的责任意识。在校园内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将有利于保证校园消防宣传的制度化与常态化,维持教学环境的稳定,为儿童的正常学习与生活提供相应的安全保证,最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维系每一个家庭的切身利益。在小学安全教育实践中,学校应该加大力度向学生普及防火科学知识,教育学生远离危险品,做好实验安全教育。学校应安排专业人员讲授消防知识,组织师生参与消防演习,教授学生基本的消防逃生与自救技能。学校还可组织消防主题相关的科普展览、演讲比赛、辩论赛等,以学生喜欢和易于接受的形式传播消防安全理念,普及“人人防火”的消防责任意识。
        (三)运用多种方式进行安全教育
        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会直接影响最终的教学质量。首先,为了体现安全教育的实质作用,实现不同学科之间的有效渗透,老师需要着眼于各个学科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安排好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坚定不移地开展安全教育,以提升学生的安全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安全意识为主体,保障安全教育课程的顺利落实。其次,学校可以积极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动,了解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心理特点,保障活动形式的丰富性以及多样性,将主题班会与听讲座的形式相融合,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和自主思考中实现个人的良性成长和发展。最后,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完成网络安全教育学习,真正地提高个人的自我保护能力,以此来保证学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之中获得更多的优势,实现个人的良性成长和发展。
        (四)将理论与实践结合
        道德与法治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学生每时每刻都在接触这门课程的相关知识,但是,很多学生却只是知道相关的理论知识,对于知识的实际应用没有明确的概念,特别对其所要传授的相关安全问题没有意识。因此,教师在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安全教育内容时,还应结合学校活动及学生的生活实际,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以此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安全教育渗透在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教学中,最终落实在学生的生活中。
结束语
        在儿童安全教育实践中,可以从校园活动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网络安全教育、食品安全教育等诸多方面入手,制定针对不同学龄儿童的课程内容,注意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措施,积极开展案例教学,体验式教学等手段,让儿童切身感受到生命安全的意义与价值所在,最终实现安全教育水平的提升以及儿童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许翔翔.小学教育中的儿童安全教育刍议[J].新课程(下),2019(10):280.
[2]李兴栋.浅谈小学生安全教育现状及策略研究[J].新课程(上),2019(09):236.
[3]王晓丽.浅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有效地生命安全教育[J].学苑教育,2018(12):78.
[4]扈超泉.如何在小学的日常教育活动中渗入安全教育[J].学苑教育,2017(19):18.
[5]张妍.浅析小学教育中的儿童安全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6(14):32-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