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严桥镇俞琳小学 238381
摘要:当代小学生具有个性化特征鲜明、心理更加脆弱的特点。在当前小学语文新课标的要求下,引领小学生主动走进语文课堂具有重要意义,这不仅是小学语文课程目标的要求和内容,也是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小学语文有语言学习和文化熏陶的特点,可以综合运用动画教学法、自主教学法、意境延伸法、成果分享法等多种创新型教学法使小学语文课堂“活起来”,达到高效教学的目标。同时课堂外的自主学习的延伸对小学语文教学也至关重要,主要包括对教学内容的意境构筑、对学习内容的发散思维,使小学语文知识点在点、线、面上有机的联系起来。
关键词:小学生 心理 自我学习 学习能力
在新课标的新要求下,结合当代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教师应调整教学步伐和节奏,教学方法的创新和灵活应用也十分关键,让学生走进课堂,走到课外更广阔的的知识的海洋中去变得越发关键,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对知识的主动性的掌握和自主探索,强调分享和理解,也显得十分重要。
1当代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分析
1.1当代小学生个性化特征鲜明
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和学前教育的教学更加规范化,当代的小学生的知识的积累和对事物的认知已经有了较高的提高,学生的个性化特征更加鲜明,对待客观事物的看法显得更加有主见,所以有强烈的表达自己看法的欲望,并且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更加有想象力,所以孩子的创新的意识和想法将更加强烈,期待更多表现自己个性的机会,也期待得到同学,教师,长辈的肯定,鼓励,和赞扬。在表达了自身的看法之后也更容易接受他人的正确的意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客观事物有究其源和追其尾的探寻“宝藏”的心理,教师可恰到好处的运用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引领学生自己学习,自己加深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1.2 当代小学生心理更加脆弱
但是部分学生的心理更加脆弱,想法中也会偶尔偏离正确的道路,其中不乏有个性较为执拗,对自己的思考成果有强烈的保护欲,不易于被纠正和更改。这个时候需要教师耐心的倾听他们的心声和道理,然后再用适宜的方法引领学生回到正确的道路,沿着正确的思考方向继续探寻。
2引领小学生主动走进课堂的重要意义
2.1 课程目标的要求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属于教学目标体系中的课程目标内容,是小学语文教学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具体目标(表1)。作为一门课程的教学目标离不开人才培养的总目标的制约。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支配、调节、控制着整个教学过程,任何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教学目标展开的。目前课堂上对教师而言最理想的教学成果之一是培养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形成每个学生的个性化的学习语文这一学科的方法和理解文章的习惯能把课内和课外的知识积累正确的应用于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其实有一个问题得首先解决:如何引领学生主动营造合适的氛围走入课堂?这种走进课堂不是简单的要求学生能做到全心全意的投入到从教师的讲解中获取知识中去,而是对学生提出了一个让学生更受益更享受学习的乐趣的更高的要求。
表1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
序号 要求
1 讲课时运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思维,把课堂教“活”。
2 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3 教师要多采取多种手段提高语文素质。
2.2 高效教学方法的要求
新课标下的教学既是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是对学生和教师共同营造的课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学生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速度也随之加快,所以对学生的教学进度和深度也应随着学生自身的发展而做出对应的调整。首先新课标下的新要求第一点便是要求教学方法上的改进,要让课堂“活”起来,要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而不再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单线的授课与学习的联系,教师要让学生的主动的积累课堂的知识点,自己感知重点和难点,加深印象,这样就会自己总结出考点,只有让学生自己去吸取知识才是给学生主动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公,并且自己去吸取要学和要积累的知识这种方式还体现了一个让学生自主选择的过程,同时加深了知识在脑海里的逗留,这样就减少了学生课下需要花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也给学生减负,实现师生之间的共赢,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
3小学语文的创新型教学方法
语文这一学科的教学总目标和学习语文的作用,语文学科是一门语言学习,也是一种文化的熏陶,对于纯洁的像一张白纸一样的小学生而言,文化的教育显得更为重要,中国人的文化习惯,学习语文既是学习基本的语言表达,也是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语文教师的眼光也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语文这门学科的教学,而是要结合其他学科来教语文,学习语文为其他学科所用,全方位为学生的以后学习做好铺垫。
对于小学语文教育阶段主要围绕着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字母生字的识记,课文的阅读及简单的理解,短篇文章的写作,现代文和文言文基础鉴赏,针对这几项教学任务特提出以下几个教学方法。
3.1动画教学法
对于字母和生字可以用动画片的表情包或者gif的图片,拼接起学生喜欢感兴趣的的新的动画片,在教书写的过程中可以在要求尽可能美观之余,可以让学生自主绘画起字母或生字的动画形象,然后按照学生的意愿,拼接成动画片或者童话,这是学生自己写出来的故事,更能加深初学的生字和字母的印象。通过电视媒体的介入,来让课堂内容丰富起来。
3.2 学生自主教学法
在教师的指引下,引导学生备课,鼓励学生自己讲课,让学生走上讲台,主导课堂的进度和深度,让学生自己和同学沟通,用自己的方式和理解习惯来交流,互相学习,加强理解,教师再加以完善和总结,与学生沟通课堂教学的感受,打破传统教学上老师一人主导的局面,与学生达成更深入的默契,用学生的思维去理解他们接受知识的方法,应用于以后得教学方法设计当中。
3.3 意境延伸法
鉴赏古诗或者品鉴文章这两方面针对小学生而言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作者通过文章想要表达的情感,作者想要表现的思想,文章的写作背景,读完作品后的感悟。古诗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语言精练常有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感,意境深远,氛围考究,而文章的特点精妙之处主要在对事物或者情节的细致描写,写诗作文的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为了真正的理解到作者的思想也需要读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才能和作者产生共鸣,而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好符合这个特点。诗词描写的意境不易于在课堂上复制,但是可以通过充分发掘学生的想象力来尽可能还原意境,同样的文字,但是不同的读者读出来的感觉可以不同,在构建这个意境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对文章有了自己的理解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用意境来延伸出课堂又不脱离课堂,让学生融入到古诗和文章描写的意境和情景中去,学生才能对眼睛所见的内容有更加个性化的解读,有更深入的了解和印象,同时起到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究其本源的思考习惯,从长远来看,对塑造学生的人格和品格也有良好的作用。
意境的营造的方法众多,可以通过:生动展现意境,实物演示意境,图画再现意境,音乐渲染意境,表演体会意境,语言描绘意境等方法进行情景教学。教师应通过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利用现象进入角色,最后精心设计,优化情景。情景教学的应用也十分广泛:识字的情景教学(利用汉字造字原理创设情景,使独体字形象化,利用汉字结构创设情景,认识形声字的构字特点,凭借情景丰富词汇,在整体认读运用),阅读的情景教学(初读——创设情景抓全篇,重在激发动机,细读——强化情景,理解关键词、句、段,精读——凭借情景品尝语感,欣赏课文精华)作文的情景教学(观察情景,提供源泉,拓展情景,打开思路)
3.4 成果分享法
教学的成功是教师及学生双方共同努力的成果,而失败也是双方共同的责任,在教学工作上取得一定的成果时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分享成果,让学生体会收获学习成果的满足感和分享成功的幸福感,同时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也是教学成功的极其重要的一环。
随着多媒体应用于课堂的普及能使教师的课堂本身变得生动有趣,可以做到课堂教学“活”,从教师这一环而言已经解决了一半的任务。然而课堂上还有一群很重要的角色那就是学生自己,让学生多登上讲台,把课堂还给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自己设计课堂内容,自己讲解,再结合老师的指引和分析,与老师交换学习心得,这样的要求和目标可以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充满好奇需要知识的大量积累的小学生而言这无异于是恰到好处的迎合了他们的口味又符合了他们的生理,心理和年龄特征。学生自己教学是让“小老师”开始享受融入课堂的感觉,既是培养了学生的表现力也是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让学生和教师有机地联系到了一起。学生的想象力更加大胆,由于思维不受客观事实的局限,所以学生的想象力能更加广泛,这一优势将有利于教师运用使得课堂能“活起来”。学生的个性就是很好的课堂活化剂。
4促进学习的课外自主延伸
知识点的点、线、面的带动作用对初学者而言尤为明显,所以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是只学习者一点的课堂内容,对与课堂内容相关的内容的掌握也尤为重要,让学生自然而然的联系到相关内容并做详细的了解后在课堂上做分享也是拓展学生知识面的重要方法,充分发挥点线面的带动作用使学习更高效,学生的视野更为宽广。
4.1 意境构筑法
用吸引学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由文字而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走进文章构筑的意境中去。拓展学生思维的必要性必然深远,现在部分课堂上的教育使得学生容易走入死记硬背的死循环,在文言文,在学言学的“单行道”,没有真正的让思维走出课堂,走进文章,与作者进行精神的交流,用想象把意境延伸的更加深远,从意境上学习才能将课堂讲活,才能培养学生自身的思维模式,对文章的真实的感悟和对课堂内容做个性化解读,并能将所学用于所用,才能将语文的知识的学习延伸到生活中,延伸到以后的学习中,培养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和品味文字的风格,这比将书本直接复印到学生的脑子里更有意义和用处,也能实现学生学习的真实目的。
4.2 发散思维法
拓展学生思维的方式和广度。首先让学生浅读课文和较浅层次的了解学习的内容,浅读书本内容是给学生对课本内容一个整体把握,对学习内容的背景的浅解是为了给学生引路,让其有究其根本的自我欲望和深入学习的渴求,使得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能得到充分的施展和有力的锻炼,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充足的准备,让学生具备品读课堂内容的能力,这是以后学习更多更深更难的内容的基础,牢牢地夯实学习能力的基础使得这样培养的学生不再是仅仅局限于眼下的学习而是开拓学生的眼光和思维以及品味层次。
5 结语
课堂准备不仅仅是教师的责任,也是学生的责任,在教师和学生在课余时间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和了解之后,使得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有自我的理解和认识,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自己的知识基础,自己的认知广角从而有自己的理解,语文知识本来就不是有绝对的对错,只要言之有理,拿的出证据,能使人信服。这就是学生自己的学习实践的收获能让学生印象更加深刻,对以后的学习中都有一个高度的指导作用,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也有更深远的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从学生的视角来引导学生进入教师理想中的学习状态。
参考文献
[1]蒋丽珠主编.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M].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
[2]李吉林,田本娜,张定璋,等著. 情境教学:情境教育[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3]余荣虎,冯上荣. 走出小学语文教学的困境[J]. 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04:32-34.
[4]濮坤. 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实践思考[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1,05:16-18.
[5]郑方平,郑婷婷.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06:317-318.
[6]宋军丽.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J].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07:184-186.
[7]冯翠琼.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J]. 教育教学论坛,2013,50:236-237.
[8]师进福. 浅谈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学周刊,2013,35:19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