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传统工艺的创新——以金陵折扇为例

发表时间:2020/11/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月21期   作者:姚梦圆
[导读] 传统工艺借由历史环境与人文活动的共同配合延续至今。
       
        姚梦圆
        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   210000
        摘要:传统工艺借由历史环境与人文活动的共同配合延续至今。在全新的社会环境下,传统工艺遗产正在借助现代技术与文化理念发光发热。但随着社会文化传承理念的不断变革,传统工艺的展示、传承正在面临新的考验,如何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落实传统工艺的创新工作,这是有关群体、个人所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针对金陵折扇的传承历史展开论述,思考如何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落实传统工艺的创新工作。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创新;金陵折扇
        传统工艺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财富,是中华民族精神、气节与思想的集中体现。作为不可忽视的重要文化产物,传统工艺中所包含的创作的技巧,人文思想正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积极落实传统工艺的传承工作,结合现代技术、思想为传统工艺的继承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在打破传统的传承格局的同时,能够更为高效地解决传统工艺的没落问题。
        一、金陵折扇的文化价值
        金陵折扇是南京地区的知名传统手工艺品,其以竹木做扇骨,以韧纸或绫绢做扇面,张开呈半规形,收拢时则呈线形。在日常生活及文化研究活动中,金陵折扇
        不仅是去暑纳凉的实用品,更是独具艺术价值的欣赏品。历史研究表明,金陵折扇初成于明成祖时期,在清末民国时期发扬光大,建国之后,随着制扇业的不断发展,众多制扇手艺人被带入到工厂当中,依靠千百年来的师徒传承制度与高超技巧,金陵折扇的制作方法保存下来,并依靠工业化生产制度开始流向世界。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金陵折扇的创新
        (一)生产创新,保留传统工艺
        传统工艺的延续与发展应该与社会活动结合起来。对金陵折扇的艺术价值、生产特点进行分析,不难发现,传统元素在有关工艺活动中的占比极高:扇骨的修剪、扇面的制作考验着手艺人的技能水平,材料的选定、工艺的处理则向传统工艺的传承完整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从传统工艺的整体发展特点来看,这一传承模式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金陵折扇文化的完美传承,但过于考究的用料、工艺却限制了工艺活动的发展,在拘泥于制作手法、制作模式的情况下,传统工艺并不能大规模传承下去[1]。
        有关单位应对传统工艺的传承模式发起创新活动,建立工业化、现代化的生产渠道,在提升传统工艺的传播速度的同时发挥传统工艺的影响力。以金陵折扇为例,有关地区应与当地的生产单位建立对接,确定全新的工艺传承模式[2]。对于整体工艺生产水平比较出色的,可在保留金陵折扇的制作技巧的同时建立工业化生产线,确保金陵折扇的制作技术能够依靠全新的生产技术延续下去,有关单位应定期对金陵折扇的生产技巧、生产流程与生产质量进行排查,确保工业化产品的质量向着手工化的高质量方向无限靠拢。

对于整体工业生产水平比较落后的,有关单位应做好手艺人与生产线的协调工作,要求有关生产企业做好基础的材料的加工、供应工作,如扇骨的制作、扇面的粘贴等,将低难度、低要求的制作任务传递给有关单位,降低手工制作人员的工作压力,保障传统工艺传承活动的顺利落实。依靠现代生产技术与传统手艺的相互结合,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注入新的活力。
        (二)传承创新,迎合现代审美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已经成为有关单位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做好传统工艺的传承工作,就必须积极改变文化传承理念,将现代审美需求与传统工艺结合起来,帮助有关群体、个人从全新的角度解读传统工艺,改变“传统工艺落后古板”的消极态度,保障金陵折扇在全新的社会环境中发挥其文化价值[3]。
        金陵折扇制作者与文化宣传单位应积极落实文化传承工作,结合现代审美理念的相关需求重新调整文化传承理念,为金陵折扇的传播、继承创造全新的环境。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文化理念的传播应该与现代审美结合起来:一方面,有关管理单位、生产企业结合金陵折扇的原有特点发起文化传承活动,在金陵折扇制作过程中保留传统文化形式,如传统绘画、传统用料等,利用山水、花鸟、诗词装饰扇面,依旧利用竹骨制作扇骨;另一方面,对细节进行大胆创新,对扇面花纹、扇面坠饰进行美化,将现代化元素融入到传统工艺制作活动当中,面向不同的群众落实金陵折扇的传承与美化工作。年轻人走在时尚潮流的前沿,可尝试将表情包、音乐、竞技等元素融入到扇面当中,利用丰富的配色重新展现金陵折扇的艺术价值的。老年人、中年人接受新鲜事物的速度较慢,可在传统工艺上多下功夫,结合现代元素对金陵折扇的表达效果进行美化,如Q版京剧人物,不同颜色的纯色扇面等。唯有满足群众的文化品味,金陵折扇的传承才能获得保障。
        (三)应用创新,拓宽服务范围
        金陵折扇是基于南京群众的生活需求发展而来的一种生活用具,随着群众文化意识的不断提升,金陵折扇开始表现出越发出色的文化价值。在现阶段的社会活动中,金陵折扇不仅能够去暑纳凉,其还表现出了极高的艺术价值。
        有关单位应尝试推动金陵折扇的综合价值向着多元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使其在文化活动、日常生活等领域中表现出不同的价值。针对群众的不同需求,可制定全新的生产方案:围绕传统工艺制作金陵折扇,将该批次的折扇投放在市场当中,满足群众的日常使用需求;对传统工艺进行优化,寻求名家大师补充细节,融合绘画、书法等元素提升金陵折扇的艺术价值,使其在收藏活动中展现应有的价值。发挥金陵折扇对于生活、艺术的见证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传统工艺的传承提供良好的支持。
        结语: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做好传统工艺的保护创新工作,应结合文化传承理念重新调整服务思想:不仅要让传统工艺不断延续下去,更要在传统工艺中融入现代元素,从思想、文化等角度展示传统工艺、发扬传统工艺,为传统工艺继承打开新的出路。
        参考文献:
        [1]陈晓华. 传统工艺的创新发展模式探析[J].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13(03):91-94.
        [2]李倩. 浅谈我国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创新应用[J]. 文摘版:工程技术, 2016.
        [3]吴柳莹. 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研究[J]. 大观(东京文学), 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