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价值引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融合统一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月21期   作者:许丽
[导读] 对于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来说,其教学工作的本质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许丽
        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街头镇初级中学,262309
        摘要:对于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来说,其教学工作的本质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进而确保初中学生能够全面发展、综合发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可以采用显性、隐形教育相互融合的方式,革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以此来帮助学生结合现实情况进行理论思考,从而完成人生观的塑造。细化地说,教师可以采用课前导入的方式,构划一个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气氛和教学情境,并要求学生自主探究、综合探索,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初中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与此同时,通过融合显性和隐形教育的方式,能够确保教学质量,提高教学的效率,进而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自省、自觉,以此来达到教书育人的教育目的。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显性教育、隐性教育、融合统一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的简单概述
        1.课程的教育价值引领
        作为我国实现现代化教育的关键点,价值引领一直是我国的教育总目标之一。其存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帮助正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念,进而在引导初中学生寻求存在价值的基础上,探索自身的价值,探索自身对整个人类社会、对国与家的价值。简单来说,所谓价值引领,具体就是指一个正确的价值观,一个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符合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在这个价值观的引领下,当代的青年向着这一“风向标”前进,并为之奋斗,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具体的行动来完善和践行它。
        2.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阐述
        顾名思义,显性教育指的就是拥有明确教学观念和准确教育体系的教学模式,其教育行为较为规范、统一。以现阶段初中阶段的现行教育为例,依法治国就是很好的显性教育,它不仅可以在教学活动和教学工作中进行,还可以在公共场合和社会场所进行宣传活动,无论何人都可以阐述对易发治国这一理念的所思所想,这就是显性教育。与之不同的是,隐形教育较为婉约,多以熏陶为主,强调的是潜移默化式的影响。作为一种间接并且具有一定隐性的教育教学模式,隐性教育的方式也与显性教育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还是以依法治国这一理念为例,隐性教育强调的是从生活中体现,从细节上表现,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都可以很好地体现依法治国的理念,在初中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直接带领学生去参观人民法院,有条件的可以让学生旁听一些合适的案件,让学生在案件审理的过程中学习课程的内容,这就是隐性教育。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融合与统一的措施研究
        1.构建并丰富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
        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道德与法治可谓是与学生息息相关。教师在课堂中进行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融合统一是极为关键的,在有效的融合下,学生的价值观得以培养,综合素质得以提高。可以说,融合统一显性、隐性教育具有非常积极的现实作用。为此,教师可以采用构建并丰富具有趣味性教学情境的方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感悟。与此同时,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应基于现实社会,进而更好地为构建教学情境提高准备条件。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形式,通过视频播放、图文教学等方式创设一个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进而确保学生能够做到自主思考、乐意思考,在思考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领会;在领会中讲述。通过这种方式,来确保显性与隐性教育的融合统一,并在统一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实现价值观的构建。
        2.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
        前文已经提到,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起到了引导主体的作用。但是就目前的发展形式而言,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校往往会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不用说学生的自主参与的。这主要是因为传统教育模式和中考压力等因素的影响,进而导致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没有参与感,融入学习、深入课堂逐渐成为了一种奢望。这种形式无疑导致了学生学习效率的降低,尤其是对隐性教育模式而言,其教育教学的质量甚至可能出现大幅度下降。因此,教师活跃课堂的气氛,让学生能够自觉地、自发地、自动地、自主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是非常关键的。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以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为例,将教学内容延伸到社会中,通过让学生自主探讨的方式进行教学。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自身的探索了解了知识,并有了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和观点,这也与隐性教育的教学目的不谋而合。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目前阶段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而言,将现行教育与隐性教育相互融合是非常必要且至关重要的。故此,教师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应确保在了解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同时,对其二者的融合进行详实的阐述,构建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以此来确保我国教育体系能够沿着现代化的方向建设。
        参考文献:
        [1]黄丽凡. 基于价值引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融合统一策略[J]. 考试周刊, 2020, 000(049):90-91.
        [2]陈淑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研究[D].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