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京平
(日照市委党校,山东,日照,276800)
摘要:恩格斯所著的《反杜林论》是一部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百科全书,本书光辉的哲学思想体现在:从哲学思维层面——思维方式要具有历史感。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贯彻于《反杜林论》全书的,正是这种思维方式的历史感;从政治立场层面——对马克思主义信仰要坚定、自信。包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方面要有自信;从价值判断层面——杜林与恩格斯之争留给我们的制度模式的自信。
关键词:恩格斯 《反杜林论》 思考
恩格斯所著的《反杜林论》是一部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百科全书。它第一次系统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联系,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正如列宁所说,《反杜林论》“分析了哲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最大的问题”,“是一部内容十分丰富、十分有益的书”,它和《共产党宣言》一样,是“每个工人必读的书籍” 。
一、从哲学思维层面——思维方式要具有历史感
(一)思维方式的历史感贯穿于《反杜林论》的始终
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贯彻于《反杜林论》全书的,正是这种思维方式的历史感。恩格斯对真理、道德、平等、自由、阶级、社会主义学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等等,所有的分析都应用了这个方法, 并且因为应用这个方法而使得他的分析鞭辟入里、令人折服。每一种思维方式对于它自己的时代来说,都有其存在的理由,随着时间的推移,条件的变化,它势必会被另一种思维方式所取代。可见,人类的哲理思想,也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辩证法,综合了人类认识史的积极成果,克服了古代朴素辩证法和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的缺陷,形成了辩证法的科学形态。
(二)用中国的思维方式解决中国问题尤其迫切
《北京共识》作者雷默认为:中国改革40年,它的贡献不仅是GDP跳跃发展的显性实力,也不仅仅是一种制度模式的优越,更深层次的应当是一种思维模式、思想观念和价值观。 这种观念思维源于“否极泰来”,根植于《中庸》执两用中。“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这种思维使“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种典型的包容性智慧贯穿于改革开放的全过程。正是这种包容性思维,能够吸纳各种经济元素的合理成分,达到叠加效应。郑永年(新加坡国立大学)有这样的观点:中国发生了那么伟大的转型,社会学界却不认真研究中国社会,只是用西方的理论傻解释。现在中国社会科学有美国化的倾向,美国的社会科学都没有像中国那样“美国化”,这是很危险的。在一段时间,在部分知识阶层,总认为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对我们的体制缺乏自信。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不懈努力,取得了世界任何政党所没有的世界奇迹,这个奇迹难道是在落后体制支撑下取得的吗?这本身就是认识误区或者说是谬论。再者,对西方“普世价值”的迷信,特别是对竞争选举制度的迷信,在社会上很有市场,开始威胁党的体制前途。改革开放40年,我们贡献的不仅是经济的增量,更多的是一种思想的力量。伟大奇迹,肯定要有伟大的思想作为支撑,要学会用中国的思维去思考和分析问题,我们要有这个自信。
二、从政治立场层面——对马克思主义信仰要坚定、自信
一是要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有自信。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问题产生了两大理论飞跃、也使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第一,中国共产党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所遵循的最根本的指导原则是什么?就是一条彻头彻尾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即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在这一路线指引下,拥有自己一整套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这种特质和优势,在世界政党史上绝无仅有;第二,中国共产党严密的组织,这种组织上的巨大优势使中国共产党具备“振臂一呼,应者云集”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这种能力在世界政党史上绝无仅有;第三,中国共产党集中了中华民族最优秀的人才,我们有一套严格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各级领导干部都是从基层出来,政治智慧、政治运作能力具有独特的优势。
二是对中国传统与马克思结合要自信。与中国传统文化(哲学)的融合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成功的历史必然。阴阳理论与矛盾论一致;不相信上帝信现实,宗教意识不强与唯物主义相通;曲折发展、螺旋上升、物极必反与辩证法一致;家国情怀、均贫富等贵贱与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相吻合等等,说明马克思主义能中国化,中国能接受马克思主义是种必然。不能以回归传统而否定马克思,也不能坚持马克思而否定传统,这在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上是一个重大课题。
三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马克思主义立场是人民的立场;马克思主义方是哲学(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观点包含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坚守人民立场的思想;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思想;关于人民民主的思想;关于文化、社会建设的思想;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思想。
三、从价值判断层面——杜林与恩格斯之争带来制度模式的思考
(一)经济危机的根本是需求不足还是本性问题之争。杜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很好,分配很坏,所以要消灭分配方式)总需求不足。恩格斯:“在我们面前表现为不顾任何反作用力在质量和数量上进行扩张的需要,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炸毁以前不能使矛盾得到解决,所以它就成为周期性的了。”资本主义的本性是螺旋升级的危机。
(二)制度模式优劣。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开创了西方经济学,弗里德曼反对凯恩斯主义创立了新自由主义(华盛顿共识),在世界各地推广。他们所依据的就是资源;劳工;资本和技术三大优势,而中国在资源上不如东欧和拉美;在劳工成本上不如印度和南亚;在资本和技术上不如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什么我们能够崛起?前美国助理国务卿坎贝尔等人不久前在美国《外交事务》杂志上也发表文章,他们担心疫情之后,美国主导世界秩序会发生变化,他认为,美国作为超级大国维持世界秩序主要靠以下三个法宝,一是国内的治理水平;二是能够为世界各国提供公共产品;三是引领各国应对危机的能力和意愿。挪威学者约翰·加尔通提了一个很有见地的观点,叫“魔力”。他认为帝国对世界统治靠的是“魔力”,所谓“魔力”就是一整套迷糊人的光环,如美国是“山巅之国”,肩负文明开化的使命,美国的制度和文化具有无比的优越性;一旦这种“魔力”在人们心中消失的话,帝国就走下神坛,直至崩溃。2020年的抗疫溃败,无疑是美国模式乃至整个西方模式“魔力”消失的关键年,这将是这次疫情给整个世界带来最大变化之一。
《澳文》观点认为:本来,抗疫只是“一个看似“中国的问题”,却“逐步成为世界各国都不得不开始直面的问题”。“面对同一张试卷”,我们能够看到,中国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秘诀”,就在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独特的体制优势”, “中国政府以举国之力、发挥举国体制优势”,干出别国可望而不可即的奇迹!
总之,学习马列经典的目的就是要求我们在哲学思维层面要有思维方式的历史感,正确地看待我们所处的时代、5000年的中国发展史和世界发展历史;在政治立场上做明白人,坚定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自信,在科学社会主义大道上努力前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