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祥玉
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232000
摘要:大学生德育工作要以人民为中心,坚守共产党最基本的政治立场,秉持着优良的传统,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想工作的指导人员,应当落实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相应要求,体现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对于道德素质培养的基本原则,宣扬新观念,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将党的正确主张渗透到日常教育活动中。相关人员应当秉持一以贯之的执政宗旨,自觉加入到以人民为中心思想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坚持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国梦,奉献个人力量。
关键词:以人民为中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引言:为准确落实国家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立场构建的相关要求,教师应当将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活动的核心,传递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融入有关治国理政方面的内容,为党和国家的建设提供更为坚实的根本力量,充分反映出人民对美好向往的希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献计献策。为了保证大学生在之后的工作岗位中能够发光发热,教师应当不断增强其爱国为民的奉献意识,提升个人素养和政治水平,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思想,为实现伟大奋斗目标提供更为可靠的力量。
一、“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含义
分析“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内涵需要从三个方面来考量,首先人民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其作为国家方针和政策实施与制定的主体,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和革新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不难发现党的执政基础,应当以人民群众为前提条件[1]。在历史时期,我党带领全国人民完成了多次重大革命与战争,成立了新中国,使人民成为当家作主的主体,说明在未来社会发展中,人民群众依旧是国家真正的主人,能够保证社会主义制度平稳发展并带领其他方向的经济走向正确的发展道路,由此可见,我国全国人民应当全面贯彻和落实国家重要举措以四个全面战略指导思想为一切行动的指导内容准确落实和贯彻党和国家对人民的要求提升经济水平。其次社会发展的主要目的是人民能够拥有美好生活,而中国共产党作为本民族的执政党,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深刻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对于党和国家日常工作的价值和意义,一切活动应当将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由此可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同样要渗透到大学生的心中,使其感受到国家发展与个人发展间的关系。最后根据宪法有关规定,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要具备首创精神和主人翁精神,其创造的热情要不断被刺激产生,大学生处在创新创业的黄金阶段,其应当明确社会发展规律并结合自身的主体地位,提升克服困难和创新意识[2]。
二、强化“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具体举措
(一)提升思想教育的重视程度
对于开展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教育活动,需要结合学生现阶段的基本情况,了解到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和方法的宣传特点,以高校思想政治课为宣传的主阵地,并联合其他教师和团体为其展示,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教育的重要性联动多个部门,使学生和教师都能够认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体味在实际生活中和相应的教学活动中,应当做出的具体表现。首先作为思想政治渗透教育的主阵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应当发挥本节课程的主渠道作用,充分加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内容,在课堂上为学生渗透关于为民思想和理念信念等方面的知识,通过构建多样性的教学活动,拉近学生与理论间的距离,使思想政治教育落地,提升其亲和力,同样要培养学生大局和为民意识保证,能够将理论内化于心指导其后的具体行为。反观现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情况不少教师仅在课上以文字讲授为主的形式开展相应的活动,学生难以领悟到为民精神的重要性,因此教师要完善个人授课手段和方式,在课堂导入和实际讲解环节,增加关于以人民为本等相关精神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以具象化的形态刺激生成为民意识,达到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并且可寻找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模范人物与行为,利用典型教育法使学生感受到比自身较高的思想境界,对于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提升学生认知水平,以榜样的力量感染大学生,从而帮助企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积极引入多种反例,充分显示出利己主义拜金现象,对于个人发展的抑制效果,从多个方面提升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程度[3]。
(二)完善校园文化的渗透效果
大学生的日常活动集中在校园内,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要渗透于校园文化的传播活动中,从学校社会亚文化入手,深入探究多种活动中可起到的育人功能,提升社会实践与课外文体活动的现实价值。积极开展有关构建校风校纪等社团活动和文体活动,将校园文化的构建基于无形之中学生参与到实际活动过程,可感受到为人民服务的积极意义,从中获取到提升个人本领和思想境界的方法,增强其对于人民群众这一理念的认知层次,实现从实践中获取理论真挚的目标。积极组织下乡等扶贫活动,学生与农民以及贫困人民间的沟通,将使其感受到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对于人民获得幸福生活的重要性,从而体会到自己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形成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在活动开展完毕后,教师应当要求每位参与活动的学生上交实践报告,其中要写出个人心得,通过学生积极的反馈,了解到每位学生在思想政治水平上还应当继续完善和发展的部分,同时鼓励其以实际行动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现阶段网络内容良莠不齐,学生不具备相应的分辨能力,一些学生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而无法自拔,耐心引导其走向正确的思想道路,增加反面教育的例子,警示其在实际生活中应当遵循大学生规范,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以学生和实践案例劝导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了解在社会发展中其需要起到的实际效果。
(三)构建大学生思政平台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仅通过思想政治老师的引导,难以形成教育的闭环,因此要构建高校思政平台,整合多方面的优秀资源,构建教师人才队伍,提升组织创新能力,培养教师在日常教育活动中能够研讨多方面的渗透方法,实现教育模式改革。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已然熟悉利用网络平台获取信息,教师要充分此领域的作用搭建与学生喜好相关的创新思政教育平台,同时在搭建过程中联系专家学者,为其深化思想政治理论,与技术人员形成紧密的沟通渠道时期,了解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特点,学校方面要积极发挥领导者的作用,统筹规划平台构建的相关内容。注重与其他社团活动中心等部门形成交互关系,明确每个学院每个系别学生思想政治层面所具备的基本特征,在定期与其他教师开展心得交流体会活动,获取到可应用于自身院系学生上的经验提升实践能力[4]。在校园的各个部分张贴海报,大力宣传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教育的积极意义,联系其他部门人员,指导整个学校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为活动的开展贡献个人力量,有机统合全方面可利用的人力物力资源,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是目前高校思政工作的重点,其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应当能够承载祖国未来发展的希冀,对中国特色主义社会事业建设提供个人技能与知识,发挥聪明才智建功立业,而有些青年尚未体会到,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科学内涵,不了解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间的关系,因此教师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渗透关于踏实劳动、真诚奉献的内容,利用多样性的校园活动,构建完备的科学发展观。
项目基金号: 安徽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能力提升项目: “基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研究”( sztsjh2019 - 4 - 43)
参考文献
[1]赵翔.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8.
?
[2]姜伟军.“中国梦”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7.
?
[3]李野.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路径研究[D].吉林大学,2017.
?
[4]孙博逊.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