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11/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月第21期   作者:刘翠连
[导读] 阅读这一部分内容是语文教学中的核心部分
        刘翠连
        江西省丰城市隍城小学  331134

        摘要:阅读这一部分内容是语文教学中的核心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十分重要。对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承担自身责任,探索先进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通常以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审美素养和文学素养为主。教师的教学方式若过于死板,不利于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对此,教师可以向学生们传授针对性的阅读技巧和方法,让学生能够涉足课外知识,激起他们独立思考以及阅读创新能力,不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本文主要论述了当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阅读教学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措施

        当前,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传统阅读方式受到强大冲击,很多小学生对语文阅读学习提不起兴趣。但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又是综合素质中较为重要的内容。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能够开拓视野,增长见识,与此同时,教师也需要注重传授给学生们相应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让学生能够涉足课外知识,激起他们独立思考以及阅读创新能力。当前阅读教学中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导致实际教学效果不理想。对此,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改变教学观念,利用合理的方式来增强学生阅读兴趣同时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因素
        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率,若是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情况就会大大减弱教学效率,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没有任何帮助,也会给阅读教学带来阻碍。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上,教师通常会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引导学生阅读后就通过做题来进行阅读的巩固[1]。只关注学生做题的准确性,忽视了学生是否真正学会了阅读。教师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存在问题,没有注重活跃课堂氛围,盲目使用多种教学方式,导致学生无法集中注意力,对教学重点没有突出。
(二)学习兴趣因素
        当前,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会针对阅读的主旨以及相关重点段落进行进一步教学,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功利性比较强。一味地关注问题答案,没有对文章整体的思想以及概念进行了解,而是将整篇文章的阅读作为做题练习,这样容易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无法对其价值观与情感进行培养。这就导致学生难以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体验。若是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也会影响到其他学生的听课效率,也就难以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
(三)教师过于注重课本内容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很容易将教材作为栽体来开展阅读教学,需要掌握相关文学知识的同时能够体会文章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但是,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对课教材的内容比较重视,没有对课外进行延伸,所以会让学生的选择和思维产生局限,难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诵读经典,营造氛围
        教师可以让学生们通过诵读经典来为他们营造阅读的课堂氛围,此同时,还可以为学生们推荐相关的书籍。例如,可以为学生们推荐《国学经典》这一套书籍,其中涵盖了《论语》、《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书籍。在早读课上可以让学生一起诵读,通过自由朗读的方式营造阅读氛围,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可以翻字典,逐字逐句读准读音,弄懂含义。在小学生初步熟悉诗文之后,可以让教师进行范读,学生进行模仿。这样一来,能够在诵读的过程中形成语感,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文的意境[2]。在当前教学背景之下,教师如果一味利用学生的课后时间去学习,那么不利于教学更好地开展。对此,教师就应当帮助学生挤出时间,利用课前五分钟的时间抽查诵读任务,日积月累就会达到显著效果。此外,还可以开展朗诵比赛,如“赛诗会”、“飞花令”等。这样可以将语文阅读教学与活动相联系,迎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更好地激起他们阅读兴趣。
(二)引导学生主动阅读
        教师如何将学生们的好奇心引入到阅读中来是教师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抛出问题或剧透情节的方式组织阅读教学。例如,我们在学习《曹冲称象》、《一封信》、《一匹出色的马》这些阅读文章时,教师可以通过将阅读文章以故事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共同阅读文章,挑出自己喜欢的内容,组合成一个故事,讲给全班学生们听,看哪组学生讲的生动有趣。其次,还可以利用表演法让学生在阅读之后利用小组的形式将故事中的情节表现出来。此外,在学习《望庐山瀑布》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绘画的方式将古诗中的场景描绘出来,并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绘画。由此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激起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也能够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增强主动阅读能力[3]。
(三)衔接课内外阅读
        当前,小学生正处于认知能力发展的时期,在阅读过程中不能够选择有意义的课外书籍。对此,教师应当为学生们推荐或者让学生们去分享,充分将课内、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教师在推荐的过程中需要对课文内容进行延伸,例如我们在学习《普罗米修斯》时,学生们对神话兴趣故事都十分有兴趣,所以教师可以为学生们推荐《山海经》、《古希腊神话故事》等书籍。这样让课内课外阅读教学形成合力,促进知识迁移,达到深度阅读。此外,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也需要灌输写作教育,在阅读中积累素材,形成语感。阅读教材中的素材也能够给予学生较好的情感体验,积累语文知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需要认识到当前影响小学阅读教学的因素包括教学方法、教学兴趣以及教师过分注重课本内容。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通过诵读经典文学作品、激发学生主动阅读、对课内内容进行延伸,拓展课外教学。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生命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思维认知同时呈现情感内容,抓住文章的情感线索,更好地体悟阅读文章。这样一来,也可以促进书香校园的构建,以此推动小学阅读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房丽稳.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读与写,2020,17(25):89.
[2]王树连.新课改下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解析[J].语文课内外,2020,(16):209.
[3]满建莉.腹有诗书气自华——探究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神州,2020,(9):1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